呂斌
他汀類藥物是目前最常用的調脂藥物之一,也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一線用藥。但有的患者吃他汀類藥物很多年,近來卻發(fā)現(xiàn)了血糖波動,擔心會不會患上糖尿病。藥學專家表示,并不是所有長期服用他汀的患者都會發(fā)生血糖波動的問題。在合理應用的前提下,服用他汀類藥物的心血管健康獲益,遠遠大于其副作用和風險。
服用他汀需留意血糖變化
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的確有可能會導致血糖波動。主要分兩種情況,一是本身就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二是由于服藥導致新發(fā)糖尿病。對于本身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來說,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有可能導致血糖升高、糖耐量異常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升高;而誘發(fā)糖尿病常見于絕經(jīng)期婦女、代謝性疾病高風險人群。
目前,常用的他汀類藥物有7種,包括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漆t(yī)生在為患者選擇他汀類藥物的時候,一般都是根據(jù)藥物降脂強度來為不同人群做出選擇。
不同的他汀類藥物對糖代謝造成的影響都不一樣。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這三種藥物,一般認為導致血糖波動風險較高。因此,在服用這三種藥物的患者,可以更多地關注自己的血糖變化。
調整用藥需由專科醫(yī)生指導
既然服用他汀類藥物有可能導致血糖升高,那么藥還要不要繼續(xù)吃?這是很多患者共有的疑慮。醫(yī)生強調,對于藥物是否需要調整以及如何調整,都要由??漆t(yī)生進行指導,患者不要根據(jù)自己的感覺隨意減藥或者停藥。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指南或藥品管理機構聲明,把血糖代謝異常作為停服他汀類藥物的指標。如果患者的血脂必須要通過服用他汀才能夠控制,本身又屬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他汀類藥物該吃還是要吃。畢竟如果發(fā)生心血管疾病的問題,對健康造成的損害會更大。醫(yī)生指出,他汀類藥物的使用應基于風險與獲益充分評估后決定。
啟動一個長程的治療方案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同樣,他汀類藥物的治療選擇不是僅僅圍繞血糖來決定的。一般來說,調整他汀劑量或者更換藥物,以及調整患者的降糖藥,都是可行的方案。
為了更好地控制血糖,患者在生活上也要多注意,減少引發(fā)血糖代謝異常的其他風險因素的影響,包括高糖飲食、吸煙、肥胖、高血壓、高尿酸等。這類人群即使未服用他汀,發(fā)生糖尿病的風險也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