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摘 要: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中應使用生活化案例,旨在讓學生通過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實現(xiàn)對知識的掌握,使學生所學即所用,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文結合筆者自身教學實踐,闡述了生活化案例的設計和使用,對教學效果進行了總結,與同行分享中職學校專業(yè)技能課教學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中職? ?計算機應用基礎? ?生活化案例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中使用生活化案例,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這些案例就在我們身邊,容易使學生認識到學習這些知識的必要性,引起學生共鳴,激發(fā)其學習興趣。一個個貼近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計算機應用案例,能提高學生操作計算機的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即教育”教育理念,強調用生活來教育,提倡教學內容生活化,學習知識不要脫離實際的工作需求。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應用生活化案例進行教學,就是在這種教育理念下開展的實踐性教學改革。
一、梳理知識結構,確定生活化案例學習內容
(一)調整教學內容,重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應結合課程標準和培養(yǎng)目標,適當調整教材上的教學內容,注重減少那些比較抽象且復雜的專業(yè)術語和概念的使用,重點突出實踐性強的部分內容,盡可能安排上機實踐,讓學生通過實踐來學習知識并提高計算機的操作技能。
(二)合理安排課程結構,明確知識學習順序
在整個課程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案例要按照相互聯(lián)系、前后連貫、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編排原則,合理安排課程結構,使學生在學習中能通俗易懂地掌握知識。
(三)及時更新知識,不斷充實和完善教材內容
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將教材上沒有的一些實用計算機操作技巧補充到課堂教學中來,增強學生操作技能,使學生在計算機應用方面的知識面更廣,從而提高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學習興趣。要堅決杜絕“在學校教的知識沒有實用性、現(xiàn)實生活中要使用的技能而學校卻沒教”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二、設計生活化教學案例
(一)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確定生活化案例主題
要了解與學生生活相關、與家庭生活相關、與企事業(yè)單位日常辦公工作相關的計算機基礎知識的用途,聽取訪談者的看法和建議,確定解決實際問題的生活化案例主題。
(二)生活化案例內容要從應用出發(fā),解決實際問題。
一個好的教學案例能將理論知識與技能訓練融為一體,將技能訓練與實際應用融為一體,使學習內容更加具體化、生動化、實際化,以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讓學生產(chǎn)生解決問題的迫切要求,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生活化案例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生活化案例要典型,能涵蓋學生學習的相關知識。教師要對學習內容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考慮怎樣設計知識結構才能讓學生容易接受,比如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樣以案例為主輻射到其他知識,要分主次、有側重,結合學生特點制作出有代表性的生活化教學案例。
(四)生活化案例內容要豐富、有層次
因為學生操作計算機的熟練程度不同,完成案例的速度不一樣,能力強的學生完成任務快,能力薄弱的學生完成任務慢,早完成任務的同學就會在班上聊天,導致沒完成任務的學生也無心繼續(xù)做,從而導致課堂秩序混亂。所以課堂的案例內容必須豐富,分開層次,有能力的學生多做,無能力的學生少做,實行分層次教學,讓學生在課上都有事可做。
(五)生活化案例操作步驟要具體,將其設計成學案
對案例作品完成的步驟要具體細化,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完成案例作品。語言要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讓學生明白題目要求,能夠圍繞問題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地完成學習目標。
三、教學過程中生活化案例的使用
(一)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活化案例作品
通過案例展示,引導學生學習優(yōu)秀作品,激發(fā)學生完成作品的欲望。老師對完成案例的步驟做出解釋,給學生發(fā)放寫有案例操作步驟的學案。讓學生在完成案例作品制作中體會、感受和領悟知識,獲得豐富的經(jīng)驗,掌握實用的專業(yè)技能,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維持良好的課堂秩序
教師在學生完成案例作品的過程中要巡視,并指導、引導、督促學生進行練習,保持良好的課堂秩序,讓學生在“做”中掌握知識、練就技能。教師要主動觀察學生,進行個別指導點撥,對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可由教師統(tǒng)一示范,集體解決。
(三)點評學生作品,增強學生自信心
當學生完成案例作品時,收獲知識的喜悅感、操作成功的自豪感會油然而生,這種成功的體驗會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要挑選出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用多媒體展示,并對作品進行點評,闡明可學習和借鑒之處,適時對學生給予表揚和鼓勵,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四)記錄學生完成案例作品的情況
通過記錄學生完成案例作品的情況,老師了解了學生學習狀況,如哪些學生沒完成作品、哪些學生完成作品一般、哪些學生完成作品較好,并及時調整學習內容,檢查學生學習情況,從而防止學生在作品制作過程中渾水摸魚、蒙混過關,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五)分組合作學習
有的學生計算機基礎很好、操作熟練,而有些學生很少接觸計算機、起點比較低。分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基礎好的學生在幫助同學中鞏固了知識,提升了技能?;A差的學生得到優(yōu)等生的一些關照,能夠及時解決一些操作問題,也使他們體會到收獲知識、練就技能的樂趣。
四、使用生活化案例的教學效果
(一)實現(xiàn)了中等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目標
新時期中職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建設一支在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隊伍”,側重綜合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使用的生活化案例源于日常生活。把課堂上的知識與生活中的實踐相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認識到所學即所用,從而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提高學習效果,達到學習目標。這體現(xiàn)了中職學校的專業(yè)技能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充分展示了中職學校“以能力為本位”的價值取向。
(二)增強學生學習自信,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生活化案例直觀、實用、理論性低,降低了學習起點,使班里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能力參與到學習中。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使用生活化案例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操作使用計算機的能力,增強學習專業(yè)知識、應用專業(yè)知識的自信,對其他課程的學習也有很大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生活化案例進行授課,是提高中職學生專業(yè)技能和實踐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
(三)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為了設計出適合學生學習的生活化案例,教師要對教材和學習內容進行加工處理,這對教師是一種能力的培養(yǎng),能使教師在設計學習任務實例和輔導學生操作、點評學生作品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和綜合教學能力。使用生活化案例進行教學,對教師知識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不僅要豐富基礎理論知識,還要更熟練地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及時了解計算機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更新?lián)Q代,從而跟上時代發(fā)展步伐,努力成長為雙師型教師。
參考文獻:
[1] 楊濤.士官任職教育中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9(2).
[2] 陳怡帆.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yè)基礎課教學方法初探[J].文教資料,2006(4).
(作者單位:淄博建筑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