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伊犁師范大學經濟學專業(yè)教師的訪談和學生調研,全面分析網絡授課過程中的亮點和存在的問題,參考網絡授課的經驗,為經濟學專業(yè)改革提供思路,靈活運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經濟學專業(yè)教學模式的改革不僅在形式上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從形式到內容到效果的改革。
【關鍵詞】經濟學專業(yè);教學模式改革
伊犁師范大學本學期開設網絡課程603門,有310名教師在線授課,教務處根據網絡測試和試用情況對比,選擇了三個平臺進行網絡授課---學習通、中國大學慕課、亮眼課堂。經過了一周的磨合、試用和調整,根據專業(yè)特點,不同專業(yè)大致形成了一種適宜的授課模式,網上教學已正常運行?,F對伊犁師范大學經濟學專業(yè)“網絡授課”情況進行調研,訪談了15位教師和241位學生,并形成全面分析:
一、 經濟學“網絡授課”的教學積極效果
(一)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分層教學
根據目前經濟專業(yè)網絡授課的教學效果和訪談教師結果看:網絡授課在一定程度彌補了填鴨式教學的弊端,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和效率調整學習進度,而不是必須跟著老師的節(jié)奏走。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15%的學生有課前預習的習慣,在一堂課中,對于有預習特點的學生,已經提前完成了任務點,需要在集中授課時間對疑難知識點進行答疑,而對于按部就班的學生就需要根據任課教師安排的任務進行學習,從教學效果上看,就產生了分層教學,那么任課教師就需要考慮這種情況,對于提前完成教學任務的學生,額外安排難度適宜的教學內容,網絡授課完全可以滿足分層教學的需求。
(二)滿足了多樣化學習的特點
充分發(fā)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本專業(yè)教師采用視頻+直播答疑的模式進行授課,新知識點老師不在課堂講,課上主要進行總結、討論、答疑,克服空間障礙,這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是沒有降低老師的課堂作用,而是對教師教學設計能力有了更高質量的要求。線上教學主要是提前錄制好教學視頻,任課老師把講的內容、知識點制作成精煉短小的微視頻讓學生在課上自己看,同時配合一定的答疑時間,來完成教學過程。這種自行觀看微視頻的最突出的優(yōu)勢就是時間自由、方便,學生在看的時候可以自我掌控節(jié)奏,不斷地看、反復看。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速度不是統一的,有的學生對于新知識接受地比較快,有的學生則相對來則說慢一些。在傳統課堂上進行教學,老師陳列的是統一教學進度與要求,所以無法兼顧到每一個學生的需求,只能照顧大部分學生的需求。網絡授課的授課模式是在課前可以讓學生提前看教學內容,能很好地彌補這一短板,充分起到了預習的效果。讓學生帶著疑問跟老師進行互動,老師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和答疑,同時讓學生展開充分的互動討論和交流,完成自主思考和深入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的是助教、助導的作用,而不是像傳統的課堂,以老師為中心,學生的思考能力未完全得到鍛煉。網絡授課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凸顯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三)共享優(yōu)質教學資源
此次網絡授課階段,大部分優(yōu)質教學資源“井噴式”地涌入高校備選名單上,任課教師進行編輯利用,同時在后臺設置好不同環(huán)節(jié)的分值比例,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自動生成學情統計表,任課教師可以根據統計表進行追蹤,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本專業(yè)任課教師有50%根據自己的需求自制教學視頻,有50%結合精品課程優(yōu)質資源,以滿足教學需求。此舉有利于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對促進教育均衡發(fā)展尤其是西部地區(qū)的教育發(fā)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提升教學效果
網絡授課形式的優(yōu)勢是可以很好的集中知識點,老師在編制視頻的時候可以將問題帶入,或者留下思考帶入新的知識點,不同學科都有自己的教學特點和方式方法。因為在傳統課堂中,學習表現好、氣氛活躍的學生優(yōu)先被老師關注,而其他學生則經常會被忽略,再加上部分學生的惰性,很容易造成學習效果“兩極分化”的現象。根據調查的結果顯示:4%的學生因為時差和作息習慣問題,認為授課時間不夠合理,但可以接受。96%的學生認為授課時間比較合理,網絡授課可以幫助跟不上學習進度的學生,如果在課堂上有哪些地方沒聽懂可以回放視頻進行補充學習,打破了空間、時間和次數的限制,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的接受能力進行暫停、倒退、回放、快進的選擇,更有利于學生接受新知識的機會,有的老師逐漸摸索并開發(fā)更多的平臺功能以豐富教學形式。任課教師也可以有效地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確保全覆蓋。
二、經濟學專業(yè)“網絡授課”的消極效果
(一)網絡“優(yōu)質”課程使用率不高
據不完全統計,伊犁師范大學本學期開設的一千多門課程中有85%的課程采用網上“直播+錄播”形式。教師們對“直播”情有獨鐘,對那些數量巨大的優(yōu)質課程“視而不見”。這背后折射出的是所謂的“優(yōu)質”網絡課程更多的是“優(yōu)”在面上,而質卻很平淡。同時也給準備打造“金課”的高校提供了新的思路,本專業(yè)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反映了以下幾個問題:
1、拓展性知識沒法講。本專業(yè)網絡課程采用微課,每個知識點的視頻時長5-15分鐘,所以基本上只夠將一個知識點的重點內容呈現出來,教師基本上就是讀了一下內容大綱,或者介紹了知識點,無法拓展講解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消化?;诮洕鷮W專業(yè)特點,大部分內容需要結合案例、列舉等方式進行拓展知識點,幫助學生消化理解知識點。大部分優(yōu)質網課資源在學生看來,感覺是中規(guī)中矩,缺乏吸引力,甚至是照本宣科的感覺,缺乏活力和代入感,上課就像喝“白開水”,無論營養(yǎng)有多好,也很難有效地長期吸引學生,無法激發(fā)學生探究和參與激情,長期下去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就會惡化。
2、學生參與度無法保障。調查發(fā)現只有61.41%的學生能夠有一個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從學生的視角來看,部分學生無法像在學校教室里一樣帶入課堂氛圍,參與深度和廣度無法無法控制。在錄網課的過程中,教師基本上都像播音員一樣的端莊規(guī)范,表情單一,也導致學生降低參與興趣和參與效果。
(二)課堂管理存在漏洞
由于網絡授課,無法肉眼直接觀看的學生的學情情況,出現了有個別學生不參與課程的現象,即使網絡平臺學情統計可以監(jiān)測,但學生仍存在“逃課”心理。本專業(yè)在授課過程中邀請了班主任共同管理課堂,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但從訪談中發(fā)現,合堂授課,任課老師管理課堂的難度加大。對于教師而言,基于分層教學的實際需求,網絡授課使得任課教師的備課壓力變大,既需要滿足分層教學的需求,也要兼顧不同地區(qū)學生的學習效率,還需要花費一定的精力管理學生,幫助解決學生面臨的各類問題,如網絡問題、手機問題、流量問題等。而這些問題都是“網絡授課”無法顧及到的。調查中發(fā)現19%的學生抗拒網絡授課的形式,主要是流量有限,地處偏遠的學生信號不好、上課時間與作息時間有點沖突、直播答疑時有回音干擾等因素。
(三)教師掌控時間能力減弱
根據和堂課任課教師的訪談,教師精力有限,答疑時間有限,很難顧忌到所有同學提出的問題,時間都浪費在少部分同學上,且有些同學表達不清,甚至可能浪費時間等現象。基于這種現象,可能會導致學生“放棄”答疑,轉為自學。教師也無法很好的安排空中課堂其他活動,預期教學目標無法實現。
此外,對于學生而言,空中教室也存在著不少問題。據調查一部分學生認為不應該繼續(xù)使用空中課堂,其中就包括看視頻時間過長,傷視力、網絡卡頓、軟件過多、信息混亂等問題。調查顯示:有70%的學生認為返校后仍需要串講一下重要的知識點。
三、基于“網絡授課”的經濟學專業(yè)課程改革思考
網絡教學課程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基于行為主義的xMOOC,目前我校開設的網絡授課課程就屬于這一類別,它傾向于知識的教學和傳授,注重學習和測試結果。另一種是基于關聯主義的cMOOC,它側重于探究和討論,培養(yǎng)學習者的創(chuàng)新能力。還有現下西方國家較為流行MOOR(Massive Open Online Research)即大規(guī)模在線研究課程,這些都是有深度、有創(chuàng)新性的更加注重課堂探究和研究?;谝陨险{查和分析,經濟學專業(yè)教改不是形式上的改,更多的是從形式到內容到效果的改,對于經濟學專業(yè)來說,什么樣的模式更合適?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一)優(yōu)質資源可以很好地補充教學內容
對于經濟學專業(yè)而言,現階段在線課程完全可以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拓展。教學理應是充滿活力,充滿探索性的,引導思考的地方,而不能像“白開水”式的感覺。教師應該是聲情并茂、觀點鮮明,充滿活力和激發(fā)力的領學者,“戴著枷鎖的舞者”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更不可能教育出優(yōu)秀的學生,自然就不可能受到青睞。
從形式上來看,網絡授課的優(yōu)勢已經顯現,網課作為輔助可以,成為主導不可取。本專業(yè)借助網絡授課的教學資源,選取適合的優(yōu)質資源豐富課堂教學,是可行的。將網絡資源作為補充,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課下思考的習慣,也可以鍛煉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從教學內容上看,教育領悟,急需供給側改革,無法持續(xù)穩(wěn)定的進行高質量的知識和理念供給,是本專業(yè)發(fā)展受限的根源,也是眾多專業(yè)發(fā)展的制約因素之一。
(二)熱點問題不該“冷下來”
對于經濟學專業(yè)而言,每天都有一些熱點問題素材,這些問題是學生鍛煉思考能力很好的素材,在授課過程中,應該引用當前熱點問題進行思考,討論,甚至作為課程思政的案例,啟發(fā)學生關注社會的興趣點,進而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以《微觀經濟學》課程為例,本課程是經濟學的基礎課程,前幾章介紹了基礎的概念、理論。在進行教學改革時,任課教師可以在三個角色之間轉換:傾聽者、評價者、補充者。授課老師借助熱點問題引出概念、理論,經學生理解消化后,由學生收集素材,進行舉一反三,以融會貫通,充分展示本專業(yè)應用型的特點,讓學生有充分的展示和分享。同時在大思政格局下,可以根據經濟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實踐經驗,提升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發(fā)揮育人效果。
(三)構建合理的教學團隊
“網絡授課”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分層教學的效果,但是分層教學是任何一位任課教師都很難駕馭的,需要合理的師資隊伍結構與之匹配。在師資隊伍進行分工合作,結合不同教師的優(yōu)勢和特長,科學合理設計教學任務,為打造“金課”做準備。尤其要提出的是在構建專業(yè)團隊時,可以打破專業(yè)限制,采用混合式師資隊伍,更有利于專業(yè)課程的建設,從不同角度設計教學,以滿足多樣化教學的需求,從本質上提升教學效果。
(四)構建專業(yè)命運共同體
經濟學基礎課程不僅是經濟學專業(yè)需要開設的,管理學專業(yè)也需要開設,因此在教改過程中可以結合專業(yè)特點和教學需求,相互抱團,構建專業(yè)命運共同體,共同打造出一些高質量、多樣性的教學成果。經管類專業(yè)也需要轉變教育理念,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伊犁師范大學,新疆 伊寧835000)
參考文獻:
[1]陳志華,羅俊,王連紅.基于現代網絡技術的高校課堂教學質量評估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 2007(7).
[2]吳雄周,李瓊.翻轉課堂中的教師提問和總結技巧—以微觀經濟學課程為例[J].職業(yè),2018(02).
[3]李敏,西方經濟學課程沙盤模擬教學平臺建設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12).
基金項目:本文系伊犁師范大學課題《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研究》(項目編號:JGKC17125)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王姍姍(1989—),女,伊犁師范學院講師,經濟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