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yī)院(473000)張小環(huán)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我院74例足月妊娠婦女,均擬行Foley球囊技術引產,按手術方案分為觀察組(n=37)、對照組(n=37),觀察組年齡20~32歲,平均年齡(25.96±2.59)歲,孕周37~42周,平均(39.41±1.18)周,初產婦24例,經產婦13例;對照組年齡21~33歲,平均年齡(26.94±2.91)歲,孕周37~42周,平均(38.99±0.98)周,初產婦25例,經產婦12例。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且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納入標準: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經臨床、B超確診為足月妊娠。排除標準:合并陰道炎、急性盆腔炎者;雙胞胎或多胎妊娠者;有子宮手術史;宮頸浸潤癌患者。
1.2 方法 均行Foley球囊技術引產。觀察組采用Foley球囊技術后進行人工破膜,之后使用縮宮素引產。囑產婦取截石體位,對產婦進行胎心檢測、暴露宮頸、排空膀胱、并消毒外陰及宮頸;將Foley球囊放于宮頸口,注入0.9%氯化鈉溶液150ml,注入速度不宜過快;檢查陰道,確定Foley球囊位于宮頸內口,于右側大腿內側用膠布固定球囊,4h后進行胎心監(jiān)測;Foley球囊脫落后,進行陰道檢查,若未脫落,24h后人工取出球囊;球囊脫落后實施人工破膜,若實施之后未有宮縮反應,使用縮宮素進行引產。對照組采用Foley球囊技術后使用縮宮素引產。Foley球囊置入操作同觀察組,待球囊脫落后直接采取縮宮素引產。
1.3 觀察指標 兩組引產成功率比較,若引產失敗及時行剖宮產;兩組總產程、產后出血量比較;兩組縮宮素使用時間比較。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引產成功率 觀察組引產成功37例,對照組33例,觀察組引產成功率100.00%(37/37)高于對照組89.19%(33/3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總產程、產后出血量 觀察組總產程(348.03±73.01)min低于對照組(395.14±101.27)min(P<0.05);觀察組產后出血量為(251.48±72.42)ml,對照組為(249.32±68.18)ml,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縮宮素使用時間 觀察組縮宮素使用時間為(10.47±0.36)min,對照組為(15.86±2.15)min,觀察組縮宮素使用時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足月妊娠引產在婦產科極為常見,近年來,我國足月妊娠引產失敗率升高,嚴重危害嬰兒、產婦的生命安全[1]。對于宮頸條件不夠成熟產婦,在進行引產前常采用Foley球囊機械促宮頸成熟,與其他球囊相比,其操作簡單,價格便宜,且能顯著改善宮頸條件,提高人工破膜成功率,還可有效減輕產婦宮縮過強癥狀。研究顯示,F(xiàn)oley球囊技術后直接使用縮宮素靜滴引產,產程過長,從而減弱產婦陰道試產的信心,從而增加剖宮產幾率,影響產婦產后恢復[2]。與Foley球囊技術后直接使用縮宮素靜滴引產相比,F(xiàn)oley球囊技術后進行人工破膜,再使用縮宮素引產方式優(yōu)勢在于:①顯著縮短產程。破膜后先露壓迫宮頸,促進機體釋放前列腺素,進一步促進產程發(fā)動。②剖宮產率低。產婦在人工破膜后便可進入產程,若破膜半小時后進入產程,給予小劑量縮宮素靜滴,加強宮縮,可進一步加速產程,從而降低無指征剖宮產發(fā)生率。本研究顯示,觀察組引產成功率高于對照組,產程、縮宮素使用時間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Foley球囊技術后人工破膜及縮宮素靜滴在足月妊娠計劃分娩婦女引產應用中引產成功率高,可縮短產程、縮宮素使用時間。
綜上所述,F(xiàn)oley球囊技術后人工破膜及縮宮素靜滴在足月妊娠計劃分娩婦女引產應用中可有效提高引產成功率,縮短產程、縮宮素使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