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祁陽縣人民醫(yī)院(426100)徐麗娟
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可能由于拖后的子宮內膜存在一定的能力,在脫落后于新的位置移植生長[1]。臨床研究顯示,一般情況下,患者陰道鎖閉、宮頸狹窄等因素所造成的經血外流受阻,經血由輸卵管倒流進入盆腔后造成[2]。同時多項研究顯示,患者發(fā)生疾病的因素也可能是由于盆腔腹膜或者卵巢生發(fā)上皮等因素有關[3]。本次實驗針對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患者采用綜合性護理方式進行護理,旨在找出有利于患者康復的護理方式,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進行治療的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患者100例,隨機將患者分成采用常規(guī)護理的常規(guī)組患者以及采用綜合性護理的干預組患者,其中干預組患者50例,年齡23~45歲,已婚患者35例,未婚患者15例,患者患病時間在5~9個月;常規(guī)組患者50例,年齡25~43歲,已婚患者37例,未婚患者13例,患者患病時間在6~10個月;兩組患者皆經由臨床檢查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患者;患者皆為患有其他嚴重疾病;患者皆出現嚴重程度不同的月經失調、月經量異?,F象;患者采用B超檢查后可見子宮明顯增大等臨床癥狀;兩組患者皆采取相同的手術治療;排除惡性腫瘤患者;兩組患者皆知情本次實驗內容并簽署意向書;患者年齡等基礎資料進行分析對比不存在顯著差距,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guī)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的方式進行護理,干預組患者在常規(guī)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上給予使用綜合性護理干預進行護理,護理措施包括:①健康宣傳:患者在入院后,護理人員需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并且讓患者意識到手術治療的重要性以及保持良好心態(tài)的重要性;②心理護理:由于疾病等因素,部分患者在院治療期間皆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等心理情緒,對護理人員以及醫(yī)師產生抵抗心理,抗拒接受手術治療,對此,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及時進行溝通,溝通時語氣誠懇溫和,取得患者信任后與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以及手術的治療方案,消除患者對手術的恐懼,緩解患者焦慮等心理情緒;③手術前護理:所有患者皆進行腹腔鏡手術,護理人員需囑咐患者在手術前8個小時禁止進食,同時在手術前4個小時內不能飲水,以免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出現嘔吐后誤吸;手術前先對患者進行全身檢查,患者全身無異狀后可進行手術;護理人員在患者進行手術前需檢查患者所需使用的手術器械,保證無遺漏現象;④手術中護理:護理人員需注意手術室內的溫度,保證患者保暖,避免患者受涼,手術進行過程中,護理人員需及時分散患者注意力,與患者積極溝通,幫助緩解患者緊張等情緒,使患者放松,更利于手術進行,同時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一旦發(fā)現異常應及時與主刀醫(yī)生匯報;⑤手術后護理:在患者由手術室轉向病房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始終動作輕柔,避免對患者造成傷害,護理人員在患者手術后仍需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察,護理人員需將患者所需檢測的生命體征的相關儀器放置妥當,定時觀察指標是否出現異常,幫助患者調節(jié)舒適的體位以及翻身;同時患者在手術后生活能力存在程度不同的影響,因此,護理人員仍需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告知患者恢復期所需大致時間,減輕患者顧慮。同時保證患者所處病房的通風以及消毒,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以及飲食習慣,根據患者身體的恢復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康復方案,指導患者進行適量的體力運動。
1.3 指標判定 對比兩組患者在護理后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月經指標、護理療效。其中不良反應包括感染、腹痛以及切口疼痛;月經指標包括月經量變化、月經周期變化以及月經顏色正常率,護理療效分為完全治愈、顯效、無效,完全治愈:患者臨床各項指標恢復正常,未出現其他不良反應;顯效:患者臨床各項指標明顯得到改善,未出現其他不良反應;無效:患者臨床各項指標未得到太大的改善,同時出現其他不良反應;治療總有效為顯效以及完全治愈總和。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所得計量資料(t檢驗)、計數資料(X2檢驗)皆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分析,表示方式為(±s)、(n,%),若為P<0.05,則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根據本次實驗所得數據顯示,干預組患者出現感染、腹痛以及切口疼痛的幾率分別為6.0%、2.0%、2.0%,總發(fā)生率為10.0%,明顯沒有常規(guī)組患者(8.0%、12.0%、10.0%,30.0%)高(P<0.05)。
2.2 對比兩組患者月經相關指標 根據本次實驗所得數據顯示,干預組患者月經量(53.8±5.9)ml、月經周期(28.3±1.3)d以及月經顏色正常率(90%)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組患者的(78.9±6.9)ml、(36.7±3.8)d、70%(P<0.05)。
2.3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療效 根據本次實驗所得數據顯示,干預組患者完全治愈30例,顯效15例,無效5例;常規(guī)組患者治愈20例,顯效15例,無效15例;干預組患者護理總有療效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患者(P<0.05)。
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綜合性護理干預方式逐漸在臨床中廣泛使用。有相關文獻顯示,對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患者在院治療期間采用綜合性護理干預的方式可有效幫助減少患者手術后并發(fā)癥的出現,提高患者治療效果[4]。這可能是由于綜合性護理干預的方式是以患者為中心,針對患者在院期間的臨床指標、心理情緒等各項指標進行嚴格的觀察護理,有效預防患者在手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同時在手術過程中以及手術完成后對患者嚴格檢查,保證患者安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綜合護理的應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由于飲食或作息等因素對患者的康復造成影響,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本次實驗針對本院的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患者采用綜合性護理干預的方式進行護理,實驗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護理后,其護理療效明顯要高于常規(guī)組患者,干預組患者在手術后的月經量變化、月經周期變化以及月經顏色變化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組患者,干預組患者手術后出現感染、腹痛以及切口疼痛的人數明顯少于常規(guī)組患者,兩組患者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實驗結果證明,采用綜合性護理干預的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在一定程度上可幫助改善患者月經量和月經周期,幫助恢復正常,同時在護理過程中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可在一定程度上獲取患者的信任,從而提高患者治療以及護理的積極性,間接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對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患者在手術后采用綜合性護理,可有效幫助改善患者月經各項指標,同時降低醫(yī)患糾紛的風險,有利于患者康復,值得臨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