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丹
(安康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陜西 安康 725000)
2014年9月24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他指出:“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儒家思想,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刻影響,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華民族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所產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重要滋養(yǎng)”[1]。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全國范圍內掀起了文廟研究熱潮。
文廟,即孔廟,是祭祀偉大先師孔子的場所。因孔子在唐代被追封為“文宣王”,因此將祭祀孔子的廟宇稱為“文宣王廟”,元明之后,多簡稱為文廟。另外,孔廟還有一常見稱謂是“夫子廟”,此稱謂的由來,則是因孔門弟子尊稱孔子為“夫子”。除了以上兩種常見的稱謂外,還有至圣廟、先師廟、先圣廟等稱謂,這些稱謂均與后世統(tǒng)治者對孔子的追謚有關。
《史記·孔子世家》載:“故所居堂、弟子內,后世因廟,藏孔子衣冠琴車書,至于漢二百余年不絕?!盵2]公元前478年,即孔子逝世的第二年,魯哀公將曲阜的孔子故居立為祭祀他的場所,這便是我國第一座孔廟。歷經戰(zhàn)國到漢代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再到南北朝,歷經唐、宋、元、明、清,歷朝歷代的統(tǒng)治者為了鞏固統(tǒng)治,對儒學大力推崇,隨之愈加重視孔廟的發(fā)展和壯大。明清時期,凡國家設立的縣級以上行政區(qū)劃均設有孔廟,“明代有人統(tǒng)計,當時中國境內的孔廟多達1560座;清代疆域更廣闊,統(tǒng)治者提倡尊孔更賣力,孔廟數量肯定會比明代多”[3]15。“據統(tǒng)計,清代有郡府309座,州府250座,縣城1353座?!盵3]15如此算來,清代當有近2000座文廟。文廟在封建社會發(fā)揮了道德教化、知識傳播、文化傳揚、培育人才、鞏固統(tǒng)治等諸多職能。隨著科舉制度的廢除,與之相關的文廟也隨之日漸沒落,終成為歷史遺跡,但其所承載的儒家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卻不應被淹沒在歷史洪流中。文廟作為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蘊含著豐富的精神財富和當代價值。對此,我們當加以發(fā)掘和利用。
在全國范圍內,文物等級和文化影響較大的文廟,除了有著“中國四大文廟”之稱的南京夫子廟、曲阜孔廟、北京孔廟和吉林文廟,還有臺南孔廟、云南建水文廟、哈爾濱文廟、浙江衢州孔廟、四川德陽孔廟。而陜西省尤其陜南地區(qū)文廟尚未進入公眾視野并引起廣泛關注。
陜南地區(qū)現有文廟遺存十處,即:漢中府文廟、洋縣文廟、城固縣文廟、西鄉(xiāng)縣文廟、安康文廟、漢陰文廟、旬陽文廟、商洛文廟、洛南文廟、鎮(zhèn)安文廟。其中,洋縣文廟始建于唐代,城固縣文廟始建于宋代,安康文廟始建于元代,其余七座文廟均始建于明代。
在陜南地區(qū)遺存的文廟中,有三座文廟保存相對完好,即漢中府文廟、旬陽文廟、洛南文廟。
漢中府文廟,位于漢中市天漢大道南段,現為漢中市政府駐地。漢中府文廟始建于明朝洪武五年(1372),在戰(zhàn)亂年代和“文革”時期,文廟建筑遭受嚴重破壞,“現僅存大成殿1座,改作行署會議室,殿周石階石欄仍保持原貌。其南尚保存欞星門、石獅、泮池及殘碑數通”[4]。2008年汶川地震波及漢中,欞星門在地震中受損嚴重,漢中市政府撥??顚ζ浼右跃S修。2014年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旬陽文廟,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明成化八年(1472)被洪水沖毀后,由知縣杜琳遷建于城內龔家梁今址”[5]542?,F為旬陽縣博物館所在地。據《旬陽縣志》記載:“明清兩代,拓建、重修、維修凡13次。中華民國初期,迭遭駐軍破壞,后又改作糧倉。民國三十三年(1944),成立旬陽縣參議會時,略事修繕,用作辦公。建國初期,一度作為旬陽縣人民政府機關干部住房和旬陽縣干部招待所。1984年春,旬陽縣干部招待所遷出,旬陽縣博物館成立,正式交由縣博物館使用?!盵5]542-543彼時文廟建筑,除大成殿基本保存原貌外,其余建筑皆殘破不堪。于是從1984年開始對文廟進行維修,至2008年7月結束,修復工程歷時24年。現存影壁、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廡等主體建筑群,另有明代碑刻一通,古柏一棵。1992年被公布為陜西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洛南文廟,位于洛南縣城西街,現為洛南縣博物館所在地。洛南文廟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文廟創(chuàng)建以來,規(guī)模格局日漸完善,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中軸線式古建筑群?!爸休S線自南而北依次為照壁、欞星門、泮池、大成殿。原有明倫堂已被拆除,禮儀門、戟門及東西廡保存尚好。”[6]693“大成殿內供至圣先師孔子牌位。殿前月臺石階上浮雕龍鳳圖案?!盵6]693明崇禎末年,洛南文廟毀于兵火,大部分建筑被燒毀。清順治、雍正、乾隆年間進行三次大規(guī)模修葺重建,從而使文廟呈現出明、清兩代混合營造風格。新中國成立后,又進行過兩次大規(guī)模的維修保護工作。1992年被公布為陜西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康文廟、漢陰文廟和鎮(zhèn)安文廟,因歷史原因,損毀嚴重,現已在原址或新址完成重建。
陜南文廟在當代社會所發(fā)揮的文化功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旬陽文廟、洛南文廟、鎮(zhèn)安文廟現已成為博物館館址,其價值功能與博物館合一,主要用于地方文物的收藏與展示。旬陽文廟東廡用于展示出土文物,西廡用于展示楹聯(lián)。洛南文廟東西廡用作洛南博物館“龍牙洞的故事”“珍貴文物展”“珍藏字畫展”三個主題陳列展廳和“當代藝術展”一個臨時展廳。鎮(zhèn)安文廟大成殿亦作為文物陳列室。這些文廟會不定期舉辦文化進校園和經典誦讀活動,主要用作青少年教育和傳統(tǒng)文化弘揚基地。
洋縣文廟、城固縣文廟、漢陰文廟現已成為學校校址,分別位于洋縣中學、城固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漢陰縣初級中學校內。洋縣文廟大成殿,現作為學校會議室使用。漢陰文廟大成殿,作為陳列室使用,用于陳列學生書畫作品。城固縣文廟僅存大成殿,由于年久失修,垮塌破損嚴重,亟須搶救維修,因此一直未對外開放。
漢中府文廟、西鄉(xiāng)縣文廟均屬此類。漢中府文廟位于漢中市政府院內。文廟尚存欞星門、泮池、大成殿等主要建筑,附屬文物有碑刻、石獅、經幢等。西鄉(xiāng)縣文廟,位于西鄉(xiāng)縣城關鎮(zhèn)西大街縣委駐地。文廟現存影壁、泮池和碑刻。影壁臨街,泮池在縣委院內,遺存的二通碑刻于2005年被搬遷到縣文化館進行保護。政府部門的特殊性決定了此類文廟無法完全對外開放。
安康文廟不像以上文廟,它作為獨立的個體,一直發(fā)揮著文廟自身的功能。安康文廟位于安康新城東北角,緊鄰安康市第一小學。安康文廟現存已全面修復的大成殿,在遺址上重新設計建造的戟門、東西廂房、月臺等建筑,以及在戟門前發(fā)掘出的清代的踏步、柱礎及磚基,另有附屬文物下馬石和琉璃脊吻等?!鞍部滴膹R為當時州廟中規(guī)模最大、級別最高、影響最遠的文廟。”[7]268安康文廟常年舉辦“安康文廟沿革”和“安康教育史”兩大展覽,便于人們了解安康文廟的歷史沿革以及安康教育發(fā)展史。此外,還定時舉辦祭孔、開筆禮和“勵志獎”頒獎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學生感知并傳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陜南地區(qū)遺存的文廟中,最為特殊的屬商洛文廟?!拔膹R舊址在解放后一度被用作監(jiān)獄看守所,并毀于文革”[7]268。商洛文廟建筑在“文革”期間被毀,文廟建筑僅存欞星門,1982年被列為商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位于商州城區(qū)以北的金鳳山上。商洛文廟舊址已改建為蓮湖公園。解放初,修建商洛烈士陵園時,文廟欞星門被用作烈士陵園大門,基本保持了原建筑式樣。
總體看來,陜南文廟潛在的文化功能并未很好地發(fā)揮出來,更未進入公眾視野并引起廣泛關注。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挖掘并利用其文化功能,使其更好地服務于當代陜南文化建設。
陜南文化是歷史遺留下來的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應注重挖掘并利用其承載的歷史文化價值。
文廟是古代遺留下來的歷史建筑,是古代匠師汗水和智慧的結晶,在當代有極高的建筑美學價值。因此在對文廟建筑進行維護修繕時,應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在建筑格局與營造法式上應與原建筑保持一致,盡最大可能不破壞其原有的建筑風格。鎮(zhèn)安文廟古建筑群在建國初期相繼被拆毀,遺存的大成殿于2003年被拆除。2007年大成殿重建于繡屏公園內,仿清代建筑風格,建筑群由大成殿、廂房、孔子雕像、前后廣場、碑廊等構成。這一系列建筑群不乏恢弘的氣勢,但缺少古建筑古樸和典雅的氣質。
隨著封建制度的終結和科舉制度的廢除,文廟完成了其在封建時代的歷史使命,其承擔的諸多傳統(tǒng)文化功能也隨之喪失,但教育教化功能保留至今。古代文廟的教育功能側重于教化官民,鞏固封建統(tǒng)治。而今天文廟的教育功能則重在對青少年進行立德樹人和尊師重教教育?!拔膹R作為一種歷史文化的載體,是一種有益的社會教育資源,尤其對于未成年人來講,是傳播科學文化知識、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優(yōu)良平臺。”[8]例如安康文廟近年來每年9-10月份開學季舉行開筆禮,還定期舉辦“勵志獎”頒獎活動,旬陽文廟舉辦本土文化和優(yōu)秀歷史文化進校園活動,鎮(zhèn)安文廟舉辦經典誦讀活動,這些活動均能在不同程度上發(fā)揮教育教化作用。
作為承載著儒家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性建筑,文廟在當代發(fā)揮的最重要的功能當是傳播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霸谥袊鴼v史上,文廟曾經作為各地禮樂教化的中心而長期存在。在當代同樣應對這種傳統(tǒng)加以延續(xù)和拓展,一個可行的方式即為將其打造成為城市傳統(tǒng)文化藝術中心?!盵9]“借著‘國學熱’的潮流,國內各地已有許多文廟開設‘國學講堂’‘國學班’等,如北京國子監(jiān)孔廟開國學班,鄭州文廟開國學講堂?!盵3]18開設國學班、國學講堂是傳播和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有益嘗試。除此之外,有條件的文廟亦可采用微信、微博客戶端定期進行文廟和儒家文化的微文推送,一期一個主題,短小精悍,圖文并茂,通俗易懂,引導公眾走近并了解地方文廟,感知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文廟“早已不是封建統(tǒng)治者出于政治需要而祭祀孔子,宣揚儒教治國的場所,而是作為一種歷史文化遺產分別納入各級政府的文物保護單位,孔廟應該利用陳列展覽、學術報告會、文化旅游等形式向觀眾和聽眾展示、解說和反映這些對人類社會普遍適用的規(guī)則”[10]。文廟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我們應注重對其承載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行深度挖掘。如儒學中的“忠恕”之道對社會公德的提升有現實指導意義;儒學中的“仁愛”和“誠信”思想對調解人際關系尤其是處理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倫理道德缺失問題能夠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儒家的‘天人合一’觀可以為建立現代的生態(tài)倫理學提供豐富的思想資料”[11],對如何處理人和自然的關系能提供有力的理論指導;儒學的“和合”精神能為和諧陜南乃至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提供堅實的理論依據。
陜南地區(qū)廟館合一的文廟主要發(fā)揮的是博物館的收藏和陳列功能;作為唯一一座獨立存在的實體建筑——安康文廟,相較于其他文廟,其利用率相對較高,發(fā)揮的功能和價值也較大??傮w來看,陜南地區(qū)文廟的文化功能仍需進一步挖掘和提升,各地也應積極探尋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廟資源開發(fā)利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