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慶婷
小學數(shù)學復習課需要關注的重點是“整理”,課前學生自主整理所學知識,由零散走向串聯(lián),促進知識的清晰化;課堂中依據(jù)自己的整理進行交流互動,加強知識條理化;同時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
“畫龍”走向“點睛”
復習課,一般是對一段新授知識結束后知識點的回顧與技能訓練。復習課往往更需要關注的重點是“整理”,讓學生學會將所學的分散的知識進行梳理,串聯(lián)知識點,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因此復習課需要有“點睛”之筆。
復習課的教學策略
學生課前自主整理,促進知識清晰化 復習,可以始于課前。在執(zhí)教蘇教版數(shù)學六年級“‘平面圖形的面積復習”時,請學生課前自主完成復習整理學習單:“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能用表格或畫圖的方式將所學的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知識進行整理嗎?”課前時間的充分,為學生的先想、自主的整理提供了更多的空間。教師要相信,學生能自己整理,他們會用與自己學習相應的方式進行整理,在整理中學生會對分散的知識逐步清晰化,避免課堂中他們只是當“觀眾”。教師有時可以給出提綱,引導學生梳理;也可以鼓勵學生課前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寫在一張白紙上,這樣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在課堂中展現(xiàn)自己,對即將到來的課堂學習充滿期待。
學生課中交流互動,加強知識條理化 課前學生自主整理,雖然學生的水平是有差異的,正是有了這種差異,才是課堂中生生、師生交流的資源與動力。課中,一般會有兩次交流活動:組內交流和全班交流。每人先將整理的內容在小組內做交流,為緊接其后的全班交流做準備,然后邀請同學全班交流。下面展現(xiàn)的是兩位同學的不同整理方式:
生1:(如圖1)
生2:表格整理。依次整理了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形的面積公式,并用文字形式寫出了這些基本圖形的面積公式,如長×寬等。
接著,在全班交流中,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說出這兩位同學分別用了什么方法。在比較中,學生能發(fā)現(xiàn)畫圖的方法能幫助直接看到圖形的樣子;列表格能有條理的將所學的平面圖形以及對應的面積公式簡潔明了。在課堂中,教師如果能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學生則會展現(xiàn)不一樣的風采。
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認識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師放手讓學生在復習課前自主整理,課中交流,給教師自己做“減法”,但都是要適度的。教師放手,但不是撒手不管。教學中不管怎樣彰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都是在教師的影響和干預下進行的,教師要做的是善于組織、積極促進、及時引導。
課前預覽學生自主整理的“‘平面圖形的面積復習”學習單時,發(fā)現(xiàn)有畫圖整理與列表整理,但是沒有學生用體系圖整理。所以課堂中筆者及時引導,承接生1的想法,在他的圖上將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之間連上線,并讓學生解釋連線的含義。一石激起千層浪,打破了學生的平靜思維,學生依次發(fā)現(xiàn)了這些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如圖2)
最后有學生表達:連線之后發(fā)現(xiàn)這些圖形之間可以轉化。順著想法,筆者及時小結:一些未知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可以由已知圖形的面積公式推導轉化而來,它們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并逐步出示知識體系: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是最初探究學習的,通過長方形的轉化可以推導出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圓的面積公式;接著,通過平行四邊形可以推導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這樣就建構了一個平面圖形面積完整的知識體系圖,使知識由零散走向串聯(lián)。
在教師的適時點撥與引導中,學生從單個圖形面積知識的整理走向圖形面積知識之間關系的研究,不僅感受了整理知識的方法,還加深理解了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完善了認知結構的建構。
學生自主整理易錯題,提高自我學習意識 筆者讓學生自主地對自己的學習查漏補缺,學生課前從自己本單元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錯題,先自主解答,再預留至課堂中準備全班交流。另外,筆者還注意交流方法的指導,引導生生交流的過程中不能只關注自己的想法,還要學會關注他人,學會比較自己想法與他人想法之間的聯(lián)系。
練習,比“練”更重要的是“思”,比題量更重要的是思維含量的高。如果把“練習”也當成學生研究的地盤,而不是一堆等著“被完成”的練習,學生的進步估計比我們想象的要精彩。
復習課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發(fā)現(xiàn)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建構知識體系,讓學生“在復習中學會復習”,讓復習課真正從“畫龍”走向“點睛”。
參考文獻
[1]賁友林.重新認識課堂[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9.
[2]朱瑩.小學數(shù)學復習課有效教學的思考[J].小學數(shù)學教育,2018(21).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qū)攝山星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