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1935—2018),中國臺灣學(xué)者和時事批評家、作家。
跟“羅”(羅君若)戀愛的時代,環(huán)境頗為艱苦。我的信仰和窮困,構(gòu)成了我們分手的主因。信仰方面,我不信宗教,并且態(tài)度堅(jiān)定,而她一家都是虔誠的基督徒。我沒有蔣介石等人的本領(lǐng)可以為女人改變我的信仰,這下子構(gòu)成她父母兄妹激烈反對我的借口。當(dāng)然,更基本的原因是我太窮,并且毫無將來會變得有錢的跡象。這對開小店的她的家人說來,誠屬不快之事。她有一次告訴我:“剛來臺灣時,家里一貧如洗,媽媽做了一雙布鞋,叫我沿街去賣。我看到一位高大的先生,很膽怯地上前問他可要看看這雙鞋,不料他大吼一聲,表示不耐,嚇得我哭著回來?!边€有一次她的腳踏車丟了,她痛苦極了,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還給我吧,請你!》發(fā)表在香港出版的《今日世界》雜志上,文章哀婉、凄楚感人。
家境的艱苦,似乎使她的父母加深了反對異端李敖的敵愾。我和她有一對石印,她父親發(fā)現(xiàn)了,把有她名字的那顆印磨去名字退還給我。而她的母親則說:“你將來闊到了做總統(tǒng),我們也不上你門;你將來窮得討了飯,討到我們家門口,請你多走一步!” “羅”的功課各科都好,考大學(xué)時,國文作文近九十分;臺大中文系主任臺靜農(nóng)后來告訴我:那屆國文作文,以那篇文章得分最高,他們原以為是李敖作的,不期竟出自“李敖的女朋友”之手。由此可見“羅”在國文上的功力。以那種功力,與我互寫情書,內(nèi)容精彩,可以想象。不過這些信都燒掉了?!傲_”送我一個本子,原來整本抄的是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她中學(xué)時沒錢買書,那時代也沒有影印機(jī),所以她就手抄了整本書。她的字跡秀麗、思路敏捷、聰明過人,讀英文詩,三四遍即能背誦。我生平交女朋友不少,但是論眼神、論才氣、論聰敏、論慧黠,無人能出其右。
(摘自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李敖自傳》??? 作者:李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