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市湯溪高級中學
在上一期雜志的《年年景相似個個情不同》一文中我們講到,所謂“翻案”,是指詩文中對前人成句或原意反而出之,這是一種修辭和寫作手法,翻案詩就是指運用了這種手法的詩歌作品。
翻案詩頗受讀者的青睞,大概是因為圍觀一下詩人為詩藝、詩情耍嘴皮子、吵架,外行可以看點熱鬧,內行可以學點門道——何樂而不為呢?
將翻案詩“對質”原詩,有如近距離觀摩詩人切磋詩藝、交流思想,可以快速有效地提高詩詞鑒賞能力。歷史上,杜牧、皮日休、王安石等寫了不少翻案詩,今天就以王安石為例,來體會、賞析翻案詩的趣味所在。
王維作有《書事》詩:
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
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王安石非常欣賞該詩,決定翻用其意,創(chuàng)作了《春晴》:
新春十日雨,雨晴始開門。
靜看蒼苔紋,莫上人衣來。
王維說“慵開”門,王安石就說“始開門”;王維說“欲上人衣來”,他偏說“莫上人衣來”。可見王安石在表達上與王維“擰著來”,力求自己的翻案詩出新。我們不妨做一回裁判:《書事》《春晴》究竟哪首更勝一籌?王安石的翻案詩勝過原詩了嗎?
王安石可能要失望了。
首先,《書事》中,“欲上”的主語是“蒼苔色”,詩句采用擬人手法,自然而含蓄地表現(xiàn)出對滿目蒼苔色的憐惜和淡淡的驚訝喜悅,表達靈動有新意,非常符合詩境。
而《春晴》中,“莫上”的陳述角度是詩人自己,詩句直白地表達作者對“蒼苔紋”的看法,表述方式和語氣相對生硬。詩人本擬打趣說明雨后“蒼苔紋”之繁盛,但幽默不到家,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對蒼苔紋的恐懼和厭惡之情——聯(lián)想起綠色精怪要吞噬人身,主人公尖叫“不要”的畫面,著實令人害怕。
圖/馬 敘
其次,“蒼苔紋”板實,遠不如“蒼苔色”空靈。
最后,《書事》所寫,環(huán)環(huán)相扣,符合情理事理:因生性慵懶好靜,所以雖然天氣已小雨轉陰,仍不欲外出,只在院中靜賞苔色,感悟到苔色的可愛。全詩融詩人好靜的個性與小院的寧靜為一體,營造了一個物我相生、幽靜而充滿生命活力的意境,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恬靜悠閑生活的陶醉之情,整首詩是一個自洽自足的整體。
而《春晴》所寫,前兩句“新春十日雨,雨晴始開門”就有夸張不合事理之嫌;“始”字傳達出因“雨晴”帶來的望外之喜,又和后一句的“靜看”產(chǎn)生矛盾:常人在喜悅的情境下是很難靜觀的。全詩的渾然圓融程度遠遜于《書事》。
如此看來,王安石0 ∶3 完敗,難怪有學者要說這一翻案是“效顰”了??梢姡敕赋晒?,不能只考慮語言表達是否標新立異,而更應考慮是否具有詩意、是否合乎詩境、能否與自己要表達的感情融為一體。如否,就會成為敗筆。
王安石寫翻案詩,被人譏評為“點金成鐵”的“糗事”還有不少。再舉一個大家熟悉的例子。
王安石曾作《鐘山即事》,末二句為:“茅檐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弊x來是不是很熟悉?這明顯是在翻王籍“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案。但是細品之下,王安石的詩句把王籍原句中最精髓的寧靜和生機弄丟了,只留下一片死寂:“一鳥不鳴”難道不是死寂到讓人覺得陰森恐怖?
不過,也別急著嘲笑王安石,他當然也有翻案成功的時候。
要想翻案成功,不能只考慮語言表達是否標新立異,而更應考慮是否具有詩意、是否合乎詩境、能否與自己要表達的感情融為一體。如否,就會成為敗筆。
翻案詩富集于詠史詩中,最典型的就是《題烏江亭》和《疊題烏江亭》。
題烏江亭
杜 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來未可知。
疊題烏江亭
王安石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
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
肯與君王卷土來?
圖/馬 敘
又是王安石,這次他隔著時空向杜牧“叫板”,二人的見解針尖對麥芒。那么,究竟誰對誰錯,孰優(yōu)孰劣?
首先,兩首詩都是在審視、評價項羽烏江自刎這一歷史事件,但觀點各異:杜牧是從“人事”角度進行論述,假想未然之機會,強調兵家須有遠見卓識和不屈不撓的意志;而王安石則是從“大勢”角度進行論述,立足于已然之形勢,提出從政者要審時度勢的觀點。兩首詩不存在對錯之分、優(yōu)劣之別。
其次,真正一流的作品,都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是詩人真實思想感情的表達,是詩人閱歷、智慧和心血的結晶。
王安石的《疊題烏江亭》寫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秋。其時,王安石剛剛離任舒州通判。在舒州任上,他看見了民間疾苦,也看到了民心的巨大力量。正是基于這樣的發(fā)現(xiàn),他途經(jīng)烏江亭,針對杜牧的議論,寫了這首《疊題烏江亭》,表明“民心向背是政治成敗的關鍵”的見解。四年之后,也正是在這一思想觀點的支撐下,他向朝廷上萬言書,要求順應民心,實施變法。《疊題烏江亭》既是王安石對項羽的評價,也是對自己的從政規(guī)誡,更是對朝堂之上君臣的勸諫,它洋溢著王安石濃烈的個人情感,具有豐富的現(xiàn)實意義。
杜牧的《題烏江亭》創(chuàng)作于唐皇室與異族、藩鎮(zhèn)、宦官連綿纏斗且看不到勝利曙光的晦暗時期,更精確地說是創(chuàng)作于杜牧結束多年屈居幕僚、飄蕩江湖的失意生活,準備赴都城長安任職的唐文宗開成四年(839)。他憑吊烏江亭,創(chuàng)作《題烏江亭》,既是對歷史人物項羽的批評和惋惜,也是對自己結束“包羞忍恥”幕僚生活的告慰,更是對唐皇室對敵斗爭的建議??梢哉f詩歌浸潤著杜牧特殊的感情,凝聚著他觀照現(xiàn)實的智慧。
毫無疑問,兩首詩各有自己的觀點,有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現(xiàn)實用意,同時還都有自己的風格(王安石詩的老辣深沉尤其明顯),均已臻一流詩境,兩詩整體藝術水平難分軒輊。從兩詩被廣泛傳誦、熱烈追捧的情形看,它們都得到了讀者的認可?!@一次,王安石翻案成功了!
真正一流的作品,都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是詩人真實思想感情的表達,是詩人閱歷、智慧和心血的結晶。
由上可見,翻案詩和原詩之間總會有藝術差異,但是也會出現(xiàn)整體水平不分伯仲的情況。如果是出于賣弄詩藝和炫耀才華的目的,為求新而翻案的游戲筆墨之作,其藝術水平永遠無法與那些立足現(xiàn)實、扎根內心的詩比肩。
現(xiàn)在,就由你來比較以下兩首詩的優(yōu)劣!
梅花落(節(jié)選)
[南北朝]蘇子卿
中庭一樹梅,寒多葉未開。
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來。
梅 花
[宋]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這些,你一定知道》上期答案
1.D
三言,是明代馮夢龍纂輯的三個短篇小說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稱,是明代通俗小說的代表作。
2.A
“風”“雅”“頌”是指我國第一部詩歌
總集《詩經(jīng)》的三個部分。“風”是不同地區(qū)的土風歌謠,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qū)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绊灐笔亲趶R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歌頌祖先的功業(yè)。
3.D
“春秋三傳”是《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三本作品的合稱。《春秋》言簡義深,無注釋難以理解。注釋《春秋》的書,有左氏、公羊、穀梁三家,另有鄒氏、夾氏二家,在漢朝即已失傳。所以自漢至今,學者皆憑借“三傳”研讀《春秋》。
《韓詩外傳》是漢代韓嬰所作的一部傳記,收錄了逸事、道德說教、倫理規(guī)范等不同內容,不屬于“春秋三傳”之一。
4.D
四大名繡,指的是我國刺繡中的蘇州蘇繡、湖南湘繡、廣東粵繡、四川蜀繡。 杭繡不屬于四大名繡。
5.B
科介,是元雜劇中關于動作、表情和音響效果的舞臺指示。
6.馬上相逢無紙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