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宇 張福義
摘要:機械專業(y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技術,簡稱為CAD/CAM。這種新型的工程技術發(fā)展和應用對于機械制造行業(yè)產生了十分巨大的影響,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制造行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所以,目前在我國的許多高校已經成功地開設了機械專業(y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教學,這一課程對于高校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有巨大的幫助。基于此,本文首先簡要分析教學改革的主要思路,隨后提出教學改革實施的具體策略,以此共相關人士交流與參考。
關鍵詞:機械專業(y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教學改革;探究
引言:
近些年來,在全世界范圍內,機械制造技術都得到了穩(wěn)定的發(fā)展和提升,數控加工技術的應用也變得越來越為廣泛。在人們的認知里數控加工技術也不再是遙不可及,而是變成了離人們視野更加接近的一門技術。而且也得到了更好的突破,機械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技術就是這種數字化信息技術發(fā)展的產物。在許多高等院校之中,機械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教學這一門課程也更加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興趣,并且也幫助了越來越多的學生成為更加高素質和創(chuàng)新型的人才。作為高等院校的一門專業(yè)課程,同時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社會人士的關注。
1、教學改革的主要思路
1.1優(yōu)化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技術涉及的內容十分豐富,并且包含著許多相關的知識,其中有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機圖形學、數據庫機械專業(yè)知識等,還有一些相關技術軟件的應用。所以說這門課程的知識點以及學習內容都是非常復雜的,需要學生能夠有足夠的耐心,并且足夠投入去學習這門知識[1]。針對這種情況,相關的教師就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優(yōu)化,而且在教學時間上也要做出更加合理的安排,避免學生由于知識內容過于復雜和枯燥,從而對這門課程產生厭學心理。需要結合機械制造企業(yè)的需要目標,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將產品設計和生產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授課。這樣一來,才能夠培養(yǎng)一批在知識、理論和實踐上都具有重要突破的學生。而且也可以幫助學生在日后的工作過程當中有足夠的實戰(zhàn)經驗,以適應較為繁雜的工作內容[2]。在對學生有了基本的內容掌握之后,就需要嚴格地按照課程培養(yǎng)的目標,來對學生進行專業(yè)方面的培訓。課程教學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學生不能夠僅僅在書本上學習理論知識,更加需要通過計算機來進行實際操作一些基本的三維軟件,比如說UG,CAXA和CAM的工作過程是需要學生非常熟悉。通過這些軟件的實戰(zhàn)操作,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系統(tǒng)的學習,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這門學科的內容。
1.2完善教學手段,提升教學質量
機械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教學,也是近些年來才被人們廣泛了解和認可的一門課程。在這門課程的開展過程之中,豐富的教學手段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課堂知識的內容,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學生的興趣,來讓他們能夠主動的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課堂教學永遠離不開理論實踐,而且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造技術發(fā)展的又十分的迅速。所以,在教材上的知識可能與實際發(fā)展的情況存在差異,教材的更新較慢也造成了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可以及時的對學生進行引導,撰寫相關知識論文,并且也要定時的組織課堂[3]。討論活動,而且教師也應該擔任起學生的學習指引者的作用,幫助學生更快的了解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造方面的內容,來將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市場的實際發(fā)展情況盡量的提升到同一層面。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通過網絡多多的了解相關課程的具體發(fā)展情況,可以參加一些網頁論壇或者是相關知識講座來具體的了解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造技術的發(fā)展潮流趨勢。
1.3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技能訓練
通過對計算機輔助設計與教學制造課程的特點進行分析,可以看出這種課程是非常需要一套較為立體的教學機制的,而且不能夠在課堂之上只顧傳授學生知識的重點。更重要的是需要讓學生提升在這個技術之上的應用能力,計算機輔助設計與教學制造這專業(yè)的前期課程主要是在機械制圖、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這些內容當中不斷的將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教學的相關技術進行滲透。這樣一來,才能夠幫助學生在較為低的年級階段,就能夠樹立相關的知識內容,在日后的學習過程之中,能夠更加容易的進入到課堂的學習之中。除此之外,采用一些特殊的方式,讓學生將理論和實際進行有效結合,也可以幫助學生能夠全方位,多角度的接受計算機輔助設計與教學制造這一課程的具體內容。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這門課程的學習過程之中,需要嚴格的按照行為導向這個理念對學生進行授課,以一種更加高水準和高要求的實踐手段對學生進行實訓。有許多高校選擇引入項目教學法,讓學生提升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要讓學生擁有足夠的空間去實現自我的發(fā)揮,在實訓的整體過程之中需要制定相關的項目課題,讓學生能夠親自經歷整個的工程實訓過程,從而制定具體的工作方案、實施計劃、檢查計劃。然后由教師進行方案的評定,給予學生一定的反饋,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相關的專業(yè)知識。
2、教學改革的實施策略
首先,需要根據課程的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機械專業(y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技術這門課程包含的內容是十分廣泛的。所以,想要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需要對課程的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再確定這門課程所具備的主線專業(yè)能力的基礎之上,要設定相應數量的知識模塊,然后對知識模塊進行具體的工程案例的設置,然后還需要進行各種不同類型的機械零件的模擬操作,才能夠讓學生擁有足夠的實踐能力,在日后的工作過程之中能夠更加簡單的融入到工作的氛圍之中。
第二,需要參照職業(yè)技能鑒定強化技能型訓練在設計教學項目的過程之中的應用,教師需要將職業(yè)的標準進行融合,然后讓課程教學的內容不但拘泥于理論知識,更需要與時代目前發(fā)展的潮流趨勢相結合,不能讓知識與市場斷層。這樣一來,才能夠讓學生通過有效的訓練,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也能夠更好的獲得相應的職業(yè)資格證書。
第三,就是需要將應用案例進行不斷的補充,教學案例在任何一個專業(y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都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在案例的選取上也非常有講究,需要選擇一些與時代相接軌的案例,不能夠選擇案例的年限過久。這樣一來,案例的應用程度不高,就會導致學生與實際的市場脫節(jié),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4]。應用案例的不斷補充和分享能夠讓教師在教學內容之上有著更加新的突破,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更加容易被激發(fā)。新的教學案例可以讓學生和老師共同的補充,達到師生共同進步的目的。而且對于一些有想法的學生來說,這些案例也能夠輕易地引起他們心中的共鳴。而且學生對于這些作品提出不同的意見也是十分寶貴的,這一類的案例非常適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而且,案例的選擇應該注重問題的實際性,一些一線企業(yè)的實際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當做案例來與學生探討,這樣就可以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3、結束語
近些年來,高校機械專業(y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教學技術已經成為了越來越多學生想要學習的課程,這也使得這一專業(yè)的人才變得越來越珍貴,在市場之上也有了更加大的競爭能力。但是在這個課程的教學過程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教師和相關的教育從事者進行不斷地思考和解決,以此來推動高校機械專業(yè)計算機輔助與制造課程的穩(wěn)定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史召峰.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類課程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改革探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014(005):154-155,157.
[2]宋敏,王宏志.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課程教改探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8,34(10):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