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剛?cè)雸@的幼兒都愿意一股腦地鉆到娃娃家,新鮮的家庭角色扮演和各種操作體驗,緩解了他們的分離焦慮。
開學(xué)不久的一天,兩個女孩兒在娃娃家玩的時候,指著墻上的全家福聊了起來。鑫鑫說:“你看,我媽媽穿的高跟鞋多漂亮!”翥翥說:“我媽媽也有很多高跟鞋,而且我媽媽的高跟鞋也特別漂亮。”鑫鑫說:“我特別喜歡我媽媽的高跟鞋,我還穿過我媽媽的高跟鞋呢?!闭f完,兩個孩子又將目光投向了墻上的照片,觀察了好一會兒高跟鞋??吹竭@個情景,我有了一個主意。第二天,我在娃娃家添了一雙高跟鞋,但內(nèi)心同時也有一點(diǎn)擔(dān)心:孩子們會不會穿不好而崴腳?他們會因為只有一雙高跟鞋而爭搶嗎?
我要去幼兒園穿高跟鞋當(dāng)媽媽
翥翥是一個很乖巧的小姑娘,在幼兒園里會表現(xiàn)出很想媽媽。她會自言自語,自我安撫:“我有點(diǎn)想媽媽,但我要吃完三頓飯才能回家?!备鶕?jù)家長的反饋,翥翥在家時??摁[不想來園,有時晚上還會哭著醒來。家長也因此感到十分焦慮。
高跟鞋投放的第一天,翥翥小朋友來娃娃家玩了,老師問她要當(dāng)什么角色,她說要當(dāng)媽媽。她走到娃娃家打開柜子準(zhǔn)備戴圍裙時,看見了柜子里的高跟鞋,她大聲地對站在后面的我說:“王老師,這里有一雙高跟鞋,這是你的嗎?”
我:“這不是我的,是老師給你們帶來的?!?/p>
翥翥:“那我可以穿嗎?”
我:“當(dāng)然可以?!?/p>
她開心地?fù)Q上了那雙高跟鞋,穿上圍裙,開始做菜、做蛋糕。這時,鑫鑫小朋友過來和她一起洗菜。
她對鑫鑫說:“你看我的高跟鞋,這是老師給我?guī)淼??!?/p>
鑫鑫看了看她的高跟鞋,說:“我媽媽也有高跟鞋,特別好看?!?/p>
翥翥高興地對鑫鑫說:“我現(xiàn)在就是媽媽,穿高跟鞋的媽媽,我要洗菜了?!?/p>
她一邊玩,一邊自言自語:“我是媽媽,我要切菜了;我是媽媽,我要做一個蛋糕;我是媽媽,我要給寶寶過生日?!闭麄€活動區(qū)游戲時間,她都穿著那雙高跟鞋,慢慢地走來走去,忙前忙后。
在被她邀請到“家”里做客時,我夸獎她:“媽媽,你的高跟鞋真漂亮?!彼χ鴮ξ艺f:“嗯,這是老師帶來的,我是媽媽。”
我:“媽媽,你喜歡這雙高跟鞋嗎?”
翥翥:“這是老師帶來的,我喜歡?!?/p>
我:“那你愿意來幼兒園當(dāng)媽媽嗎?”
翥翥:“我愿意,明天我還能來嗎?”
我:“能啊,你回家時可以好好觀察一下媽媽在家都做什么,再來當(dāng)媽媽。”
翥翥:“好。”
第二天早上,翥翥高高興興地來幼兒園。媽媽興奮地告訴我,昨天孩子回家后一直跟在媽媽屁股后邊問媽媽在做什么,還說自己特別喜歡幼兒園的高跟鞋,很想在娃娃家當(dāng)媽媽。所以今天她起得特別早,要早早地來幼兒園玩。
教師思考:一雙高跟鞋緩解了翥翥的入園焦慮情緒,還產(chǎn)生了自己的游戲意圖,投入地扮演“媽媽”的角色,并愿意和身邊的幼兒一同分享。教師通過觀察,敏銳地抓住了孩子的興趣,并投放適宜的材料進(jìn)行支持,讓一個有一些分離焦慮的幼兒愛上了娃娃家媽媽的角色,不再害怕、抵觸上幼兒園,反而愛上了幼兒園的生活,可以說是一雙高跟鞋的神奇“療效”。同時,通過與家長的持續(xù)溝通,家長看到了孩子的變化,也增加了對幼兒園的信任。
當(dāng)起“媽媽”的她不再靦腆
鑫鑫是一個有點(diǎn)靦腆、害羞的小姑娘,對于幼兒園生活,她還是顯得有些“放不開”。每次老師問她想到哪個區(qū)域游戲的時候,她總是低著頭小聲地回答,有時聲音小得老師需要她重復(fù)幾遍,才能聽清楚。但就是這個靦腆的小姑娘,穿上高跟鞋當(dāng)起“媽媽”的時候,立刻展現(xiàn)出了她開朗快樂的一面。
一天,她來到娃娃家說想當(dāng)媽媽,我問她:“你當(dāng)媽媽要做什么呢?”她說:“我想穿那雙高跟鞋?!蔽艺f好。
她自己穿好了高跟鞋,在物品區(qū)找到一個紅色的小挎包背上,蹣跚地走起路來??吹轿易⒁暤哪抗猓悬c(diǎn)不好意思地低頭笑了。我問:“媽媽,你要穿著高跟鞋去上班嗎?”她說:“嗯!”
涵涵聽到我們的對話,跑過來盯著鑫鑫的高跟鞋問道:“你是媽媽嗎?你的高跟鞋好漂亮,媽媽你看我的玩具好看嗎?”鑫鑫聽了抬起臉笑了,說:“好看?!?/p>
涵涵帶著“鑫鑫媽媽”來到一個制作“面包圈”的小朋友面前,說:“媽媽,我想要吃面包圈?!薄蚌析螊寢尅闭f:“好啊?!蔽医又f:“媽媽,我也想吃,你給我們買吧?!薄蚌析螊寢尅遍_始掏她的包,發(fā)現(xiàn)里面什么也沒有,于是說:“可是我沒有錢?!蔽覇枺骸皨寢專俏覀冊趺崔k?我們都想吃面包圈?!薄蚌析螊寢尅弊叩矫拦^(qū),看到有的小朋友拿印花器印出了漂亮的小花,她對正在印花的小朋友說:“我可以拿走你的小花嗎?”小朋友回答說:“那好吧。”“鑫鑫媽媽”開心地拿著幾片小花對制作“面包圈”的小朋友說:“給你錢,我要買面包圈?!彼I了面包圈就分給我和涵涵吃,她自己也假裝吃了起來,我和涵涵說:“謝謝媽媽。”我們開心地假裝吃著買來的面包。
接下來幾天中,鑫鑫都很主動地來娃娃家穿高跟鞋當(dāng)媽媽,好幾個小朋友加入了她的游戲,扮演“孩子”。鑫鑫游戲時很投入,十分照顧她的“孩子們”,甚至有一次我看到她穿著高跟鞋背著小包,說:“你們都快點(diǎn)吧,我上班馬上要遲到了,下午放學(xué)了還要帶你們?nèi)ド险n外班呢?!?/p>
教師思考:穿著高跟鞋的“鑫鑫媽媽”好像有了力量,她不再害羞,對班級環(huán)境和小伙伴不再有陌生感,并且能夠保護(hù)自己的“孩子”,想辦法滿足“孩子”的需求。在高跟鞋的激發(fā)和老師的支持下,她在游戲中玩得越來越投入,游戲內(nèi)容也更加豐富。鑫鑫通過游戲表現(xiàn)出的主動、積極、不怕困難等品質(zhì),都與以往那個“靦腆”的形象大不相同,說明她通過玩穿上高跟鞋當(dāng)媽媽的游戲,真正體驗到了扮演“媽媽”角色的快樂,也對自己有了信心。
游戲過程中,老師能夠捕捉到幼兒的意圖,通過參與游戲、提問等方式,支持幼兒游戲。比如,通過扮演孩子參與游戲,并試圖得到“媽媽”的照顧,強(qiáng)化幼兒的角色意識,激發(fā)幼兒“當(dāng)媽媽”的責(zé)任感,讓幼兒能夠更加投入游戲;“沒有錢買面包”時,沒有直接給出答案或建議,而是讓幼兒自己想辦法等,都是教師支持幼兒在游戲中主動學(xué)習(xí)的專業(yè)體現(xiàn)。
漂亮的蝴蝶結(jié)
早上,香凝跑過來抱著我,說有點(diǎn)想媽媽了。
我說:“媽媽在家都做什么事情呢?”
她說:“我媽媽在家給我做飯,她做飯可好吃了?!?/p>
我說:“那你一會去娃娃家當(dāng)媽媽,炒菜給我吃好嗎?”
她說:“好!那我想穿高跟鞋?!?/p>
我說:“好??!”
她來到娃娃家,拿出高跟鞋穿上了,可是抬起腳的時候高跟鞋掉了。她對我說:“老師,你能幫我把這個帶子系一下嗎?我穿這個有點(diǎn)大呀。”
我說:“那怎么辦呢?”
她說:“您幫我拿繩子系一下吧?!?/p>
我說:“我手里沒有繩子,怎么辦呢?”
她說:“那我們一起去找找吧。”
我說:“那你帶路,咱們?nèi)フ艺??!?/p>
她帶著我來到美工區(qū),開始翻找材料。她看到一卷漂亮的粉色絲帶,拿著對我說:“老師,這個可以嗎?”我說:“我們來試一試?!蔽夷眉舻都袅藘筛z帶,把她小小的腳和高跟鞋系在一起,她走了走,說:“老師,你會系蝴蝶結(jié)嗎?”我說:“當(dāng)然啦!”我三兩下幫她系好了蝴蝶結(jié),她開心地跟我說:“老師你還真會呀!這個蝴蝶結(jié)太漂亮了,我很喜歡這個蝴蝶結(jié),謝謝老師!這回我走著很穩(wěn)當(dāng)了?!彼┲吒床巳チ?,完全忘記想媽媽的事情了。
教師思考:幼兒想媽媽時,老師沒有避開媽媽不談,而是從主動談?wù)搵寢尩酱└吒缪輯寢?,激發(fā)幼兒的游戲意圖,通過游戲轉(zhuǎn)換幼兒的注意力。游戲中,孩子主動要求幫助,老師通過提問等方式鼓勵幼兒自主解決問題。同時,對幼兒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老師及時提供幫助,老師是游戲的支持者、合作者。
男生能不能穿高跟鞋呢
今天的娃娃家很有趣,來了一個“男生媽媽”——睿睿。當(dāng)睿睿準(zhǔn)備要穿高跟鞋扮演“媽媽”的時候,香凝一把奪過了高跟鞋,大聲說:“男生不能穿高跟鞋!”睿睿一下子愣在了那里。香凝又接著說:“我姥姥說了,男生不能穿高跟鞋?!边@時,我趕緊走到兩個小朋友之間。我先對香凝說:“香凝,你這么大聲會嚇到睿睿的。你想媽媽時候也穿了高跟鞋。他也想媽媽,可以穿高跟鞋嗎?”香凝意識她搶鞋子不對,低下了頭,“嗯”了一聲。然后我對愣在一旁的睿睿說:“你喜歡媽媽,想當(dāng)媽媽,想穿高跟鞋,對嗎?”他看著我點(diǎn)點(diǎn)頭,我說:“那我來幫你吧?!彼α?,對我說:“好?!庇谑撬┥细吒魃蠂?,當(dāng)起了媽媽。
教師思考:對于小班的小朋友而言,他們不是很明白男女的不同,他們只是很喜歡媽媽,才會想扮演媽媽,想和媽媽一樣可以做飯,可以照顧別人。扮演媽媽既是游戲,也是對思念媽媽的一種情緒表達(dá)。當(dāng)小朋友間出現(xiàn)這種沖突時,我們應(yīng)該引導(dǎo)幼兒理解對方的感受,盡量尊重對方,學(xué)習(xí)互相理解和包容,學(xué)習(xí)共情。
剛剛?cè)雸@的幼兒情緒不穩(wěn)定,常常會因為想媽媽而情緒低落。但他們也容易被新奇的環(huán)境和游戲吸引:一個好玩的玩具、一張好看的圖片、一個好玩的游戲,都能讓孩子們破涕為笑。教師抓住這一發(fā)展特點(diǎn),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了孩子們對高跟鞋的興趣,于是在娃娃家投放了一雙真實的高跟鞋,果然收到了令人驚喜的效果。
通過穿上高跟鞋扮演媽媽角色,幼兒能夠放開自我,主動解決問題,積極與同伴交流、交往,慢慢有了自信心。幼兒體驗到游戲的快樂,有了自己的意圖游戲,以模仿的方式釋放著他們的對媽媽的思念和對新環(huán)境的焦慮情緒,慢慢適應(yīng)著幼兒園的生活,同伴關(guān)系和師生關(guān)系也因此獲得積極地發(fā)展。
幼兒是游戲的主人,他們才是游戲的專家,老師能夠站在幼兒的視角觀察幼兒,尊重他們的選擇,適時支持他們,最終我們看到了一雙高跟鞋的“療效”——它真實地緩解了幼兒的入園焦慮,讓幼兒獲得了更愉快的幼兒園生活,這就是教師專業(yè)性的最好體現(xiàn)。
陳宇華
海森高教育首席專家
全美幼教年會培訓(xùn)專家
海森高國家級課題專家組組長
老師們在觀察幼兒時,通常面臨觀察對象較多,每天,每個孩子都會發(fā)生很多事情,老師們不知道應(yīng)該關(guān)注孩子們的哪些行為。一般來說,以下兩類行為會獲得老師的重點(diǎn)關(guān)注:一類是動靜大的,比如哭鬧、搶玩具、打人、推人等等;還有一類是“哇時刻”,即孩子精彩的游戲瞬間。
案例中的王蒙老師卻關(guān)注到了孩子們的一次日常談話:新小班的寶寶圍繞著全家福聊起了媽媽,老師關(guān)注到了孩子聊天的核心是媽媽的高跟鞋,“高跟鞋”成為了孩子想家、想媽媽的重要紐帶。基于這條“很容易被忽略”的信息,老師進(jìn)行了精準(zhǔn)支持,對娃娃家的材料進(jìn)行了及時地“補(bǔ)貨”——投放了一雙真實的高跟鞋。
這次精準(zhǔn)支持給老師帶來了很多驚喜:這雙高跟鞋緩解了孩子的分離焦慮;幫助了一個害羞的孩子交朋友;還幫助了一個小男孩勇敢地表達(dá)自己的情感。這雙高跟鞋激發(fā)了新小班寶寶的合作游戲。
我很喜歡這篇文章的標(biāo)題——一雙高跟鞋的“療效”,這雙高跟鞋“治愈”的不僅僅是新小班孩子們的分離焦慮,它也幫助老師們看到了“支持孩子游戲意圖”的神奇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