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霞
摘 要:作為基礎自然科學的化學和人們?nèi)粘I钕⑾⑾嚓P,化學學科的學習,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能利用所學的知識和掌握的技能用化學的語言揭示和解釋自然學科中的某種現(xiàn)象,從而能更好地認識自然。
關鍵詞:新課程;化學;問題;對策
化學作為基礎自然科學,不僅和人們?nèi)粘5纳a(chǎn)生活密切相關,而且還是人類認識物質(zhì),研究物質(zhì)的最基礎的學科。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化學學科的作用和意義日顯突出,特別是初中化學,作為基礎自然學科的最基礎階段,學科教育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當前化學教學實踐中,以知識灌輸,死記硬背為模式的課堂教學活動代替了學生的實踐操作;以機械、枯燥乏味的題海訓練代替了學生的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以唯分數(shù)論代替了過程性的科學評價。這種舍本逐末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和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理念背道而馳,成了制約初中化學教學實踐改革的瓶頸。鑒于以上化學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弊端,筆者就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針對性的實施策略談談自己看法。
一、存在的問題
1.重知識,輕技能,忽視了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初中化學課程標準就課程教學目標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化學作為基礎學科,除了掌握最基本的知識以外,還要掌握基本的化學技能,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但是在當前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扮演的角色就是不厭其煩的滿堂灌,無論是對物質(zhì)的初步認識,還是一些化學變化的特征,通過教師支離破碎的分析、講解,剩下的就是學生死記硬背的記憶和大量的題海訓練,通過一遍又一遍的“刷題”,讓學生囫圇吞棗地掌握所學的知識點。這樣雖然學生對知識點有所了解,但對具體情境中知識點的應用還是依葫蘆畫瓢地解決了問題,這樣從試卷的分數(shù)來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完全到位了,可是這樣的課堂教學,就違背了化學學科特點,學生就沒有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基本的化學技能。他們就不能在實際的生活中進行仔細的觀察,不會有效通過實驗的方法獲取有用的信息,更不能用化學語言來描述所獲得的信息,也就不會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
2.用教材,教知識,忽視了生活實踐經(jīng)驗
化學和生活緊密聯(lián)系,化學教材的編排都是經(jīng)過有效的,科學、合理的取舍,利用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一些現(xiàn)象和問題引出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教師對教材和生活要進行認真細致的研究分析,合理有效地整合資源,找到二者之間的切合點,然后給學生搭建生活化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探索,驗證自己的猜測和推想,從而形成基本的化學技能。但是在現(xiàn)實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唯教材論,教學緊緊圍繞教材這一單一的載體,逐字逐行地圈點批注,這樣就挖掘不出教材的內(nèi)涵和外延,更形不成相關的基本化學技能。特別是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多數(shù)學校由于師資力量的單薄,沒有專業(yè)的化學實驗人員,而且對器材,藥品的借領都有非常繁瑣的手續(xù)和要求,而且化學的實驗一定程度上存在危險性,這就促使大多數(shù)化學教師望而生畏,退辟三舍。這樣就把形象直觀的實際操作實驗變成了抽象、深奧的“講”實驗,“說”實驗,也把化學教學和生活割裂開來。這樣就忽視了學生是具有一定生活經(jīng)驗的獨立個體,忽視了他們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潛在的創(chuàng)新意識。
3.提層次,拔高度,忽視了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
興趣是學生不竭的動力和源泉,興趣可以簡化一切教學手段,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如何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是每個老師需要解決的課題?;瘜W學科也不例外,特別是初中化學,作為化學學科的啟蒙教育階段,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興趣至關重要,會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夯實基礎和技能,獲得相關的素養(yǎng)。在目前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在學生剛接觸化學這門學科的時候,過分強調(diào)化學這門學科的特點,旨在喚醒學生對這門學科的重視程度,但是卻往往適得其反,過分的強調(diào)使學生在思想意識中萌發(fā)出一種望而生畏的意識,這種潛在的意識表現(xiàn)在學習過程中,就是按部就班地按照教科書的內(nèi)容呈現(xiàn)和教師徹底、細致的分析來開展學習。這樣使得學生感覺到化學學科的枯燥、乏味,從而潛意識產(chǎn)生抵觸的心理,這樣不僅提高化學教學效率和效果,也無法形成化學能力和技能,難以形成學科素養(yǎng)。
二、解決策略
針對當前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就如何有效實施課堂教學實踐,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做闡述。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是學好化學的前提條件
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啟蒙階段的教育至關重要。在新學期伊始,學生剛剛接觸到這門學科,我們教師要精心設計好開學的第一課,通俗易懂地講解一些學生生活中含有化學現(xiàn)象的某些事例,讓學生感覺到化學原來是和自己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從而使他們對化學產(chǎn)生一種親切感,而且又是一門全新的學科,學科的神秘感使他們對這門學科有著無限的期待。這時候教師在新授課的時候要整合教學資源,合理有效地取舍教材內(nèi)容,把教材所呈現(xiàn)的知識體系盡量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密切聯(lián)系起來,并適當降其難度,讓學生在新鮮感中認識、探究,解決一些淺顯的知識點,這樣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難度,學生在積極探索的過程中逐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去挑戰(zhàn)自我,這樣所有的困難就迎刃而解了。如在教學碘這一章節(jié)的內(nèi)容的時候,我精心設計了以下教學情景:被捕的人在監(jiān)獄中如何給外面的人送信的故事,這神秘的故事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奧秘,我相機引入教材內(nèi)容碘的性質(zhì),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學生在實踐探索中,切身體會碘的化學特性,學生恍然大悟,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投入到化學的學習中,而且又使學生受到了情感教育,可以說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興趣的培養(yǎng)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要想方設法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
2.提供多樣化的實驗是學好化學的關鍵因素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基礎科學,這就決定了化學教學的主要策略就是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實驗內(nèi)容和實驗設計。當然這個多樣化需要教師認真鉆研課標,用豐富的理論知識挖掘教材所呈現(xiàn)的知識體系,不能拘泥于教材的內(nèi)容呈現(xiàn)方式,要充分利用身邊唾手可得的教學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好知識體系的梳理、歸納以及有效整合,這樣才能設計出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和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且和生活實際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的實驗。如在教學碘的性質(zhì)時,先設計了一個情景游戲,某人事先用沾有淀粉的筆在白紙上寫上一些字,然后裝腔作勢,故弄玄虛,在把碘溶液噴灑到紙上,這樣字跡就顯現(xiàn)出來了,所謂的神仙顯靈了。通過這樣設計情景,學生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然后自己設計實驗步驟,按照步驟開展實驗活動,從而來驗證自己的猜測,然后我再拓展延伸引導學生查閱資料,了解碘與淀粉變藍色的化學式及顏色深淺不一的原因。這樣不僅讓學生通過切身的實踐活動掌握了相關的化學知識,掌握了探究過程,形成了技能,而且學生體驗了化學學習的魅力,使他們喜歡化學,喜歡自然學科,從而形成一定的化學素養(yǎng)。
3.利用各種平臺載體是學好化學重要渠道
科技日新月異的變化給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和策略提出了巨大的挑戰(zhàn),甚至于可以說是顛覆式的變化。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實踐,由于受到種種資源的局限,教師能夠有效利用的資源屈指可數(shù),除了教材和一本教參以外,教師完全是憑借個人積累的經(jīng)驗和自己的理解給學生灌輸式的授課。由于教師個人業(yè)務能力的差異導致了授課能力的差異,而學生由于知識體系構建的不完整性和生活經(jīng)驗的嚴重不足,再加上沒有其他可以借鑒學習的渠道,對知識就不能完全掌握,降低了學習的效果和效率?;ヂ?lián)網(wǎng)的普及打破了傳統(tǒng)授課僅僅局限于教室的這種授課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可以通過網(wǎng)絡在各種不同的平臺進行針對性的學習,查漏補缺,從而達到補充完善和拓展提高的效果,使學生完全掌握對知識和技能。因此,利用開放的網(wǎng)絡平臺這一有效的平臺載體進行學習,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從而促進了學生知識的建構和能力的發(fā)展。
4.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為學生學好化學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課堂教學評價對課堂教學起著宏觀調(diào)控的作用,它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具有激勵和引導作用。長期以來,課堂教學評價單調(diào)、單一,甚至于長期的一段時間緊緊圍繞學生學習的結果進行評價,衡量課堂教學好壞的唯一標準就是學生對知識是否掌握,是否能夠解答出教材以及資料書上的題。這種唯答案論的評價模式嚴重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些學生雖然所得的結果和所謂的標準答案存在偏差,但他們探究的過程無可厚非,而一棒子打死的評價模式忽略了學生探究過程所掌握的技能,對這部分學生進行了否定,打擊了他們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所以,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方式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給予學生正確的評價,探究成果都得到了老師充分的肯定,這樣就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精益求精,不斷超越自己。
總之,化學教學要充分了解學科的特點,要以豐富的實驗活動作為探究的有效手段,把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貫穿于教學的始終,讓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自主探究,建構知識,同時掌握基本的技能,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丁福平.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創(chuàng)新[J].新課程研究,2019(19).
[2]盧敏.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初中化學情境化教學策略[J].化學教與學,2019(19).
[3]張苗.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8).
[4]韋海濤.初中化學知識難點教學策略:以“物質(zhì)”的鑒別為例[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9(14).
[5]張法銘基于認知靈活理論的初中化學概念有序教學策略[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9(12).
[6]吳正興.核心素養(yǎng)視閾下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策略[J].華夏教師,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