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周連
學生寫作文最擔心的就是審題、偏題、離題,事實上很多學生作文失分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偏題、離題,根據(jù)本人調(diào)查,導致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缺乏有關概念的知識,缺乏對關鍵詞的界定方法。所以,傳授學生有關概念界定的邏輯知識,教會學生如何界定關鍵詞,對突破審題障礙,準確立意是很有意義的。
一、學習界定概念
概念是思維邏輯的起點,概念的清晰是理性思維的前提[1]。我們要教會學生學會思考,首先要教會他們把概念說清晰,因為概念不清晰,思維必定模糊,審題立意就容易犯“偷換概念”或“轉(zhuǎn)移話題”的毛病,甚至因為思路混亂,論證分析無法集中,無從打開思路。
(一)認識概念
概念,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zhì)屬性。人類在認識事物過程中,把所感覺到的事物的共同特點抽象出來,加以概括,就成為概念。比如從白雪、白馬、白紙等事物里抽象出它們的共同特點,就得出“白”的概念。
(二)要弄清楚概念的邏輯結構
概念的邏輯結構分為“內(nèi)涵”和“外延”。內(nèi)涵是指一個概念所概括的思維對象特有的本質(zhì)屬性的總和。外延是指一個概念所概括的思維對象的數(shù)量或范圍。界定概念的方法通常是下定義,首先給概念做歸類,其次確定其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性。比如“英雄”這個概念的定義是“本領高強、勇武過人的人”,“人”是“英雄”這個概念的“外延”,是范圍,是類別;“本領高強、勇武過人”是“內(nèi)涵”,是本質(zhì)特有的屬性。有時為便于理解概念的抽象內(nèi)涵,往往下定義與舉例方式相結合,抽象與具體方法相輔助,有時還可引進相似及相反的概念進行辨析。
(三)概念界定的意義
(1)可以明確概念的內(nèi)涵,找到立意的角度。(2)避免語意不清和模棱兩可。(3)避免論據(jù)選擇錯誤,說理自相矛盾。(4)使議論文中心明確、集中。(5)對概念的理解正確、深刻,有助于立論正確、深刻甚至獨特。(6)有助于我們打開思路,展開論證。(7)有助于提高議論文的理論深度和選擇形象化例證。
(四)界定概念示例
1.下定義
例:偶像,就是凝聚著時代精神于一身,擁有一般人所沒有的品質(zhì)和精神,值得我們?nèi)W習和借鑒的人。(學生習作)
中國精神是指勇于創(chuàng)新、開拓進取的精神。(學生習作)
2.舉例法
例:中國精神就是在逆境中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就如我們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他在沒有支援,沒有資料,沒有計算機的情況下,帶領團隊用算盤和計算尺演算出了上千萬個數(shù)據(jù),攻克了七個核潛艇關鍵技術,創(chuàng)造了世界核潛艇研制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黃旭華的經(jīng)歷是對中國精神最好的注釋。(學生習作)
3.引進相似及相反概念對比法
例:(1)“彩”本指發(fā)聲、發(fā)色,故有“喝彩”“色彩”等組詞?!帮L采”本指采一地之民風、采一人之風格,強調(diào)精神境界的氣象,不可寫作有“聲”有“色”的“風彩”[2]。
(2)要建立新人觀,必須要養(yǎng)成道德的勇氣。道德的勇氣和通常所謂的勇,是有區(qū)別的。通常所謂的勇,不免偏重體力的勇,或是血氣的勇;而道德的勇氣,乃是人生精神的最高表現(xiàn)。
二、運用概念分析、界定方法突破審題障礙
下面以單概念型高考作文題審題為例,談談概念分析界定的具體運用。單概念型作文題,指題目中只含一個核心概念,相對于雙概念型作文而言,較為基礎及常見。
(一)對于“內(nèi)涵”豐富的概念,運用下定義法界定概念的“內(nèi)涵”,明確概念的語境意義,從而確定立意角度
例如,2015年江蘇高考作文題: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智慧是一種經(jīng)驗,一種能力,一種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樣,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這道作文題很明顯給出一個概念“智慧”,讓考生圍繞“智慧”自選角度。材料看起來很簡單,審題難度不大。本人也曾讓學生寫過這篇作文,我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拋開“智慧”而大寫特寫“經(jīng)驗”,或者寫“能力”,或者寫“境界”,貌似扣題,其實偏題千里。
對于此類概念型作文題,不妨運用概念下定義方法審視這個“智慧”的“內(nèi)涵”,很明顯“經(jīng)驗”“能力”“境界”是“智慧”這個概念的“內(nèi)涵”,同時“經(jīng)驗”“能力”“境界”這三個詞也不能等同于“智慧”的三個概念,拋開“智慧”而言“經(jīng)驗”或“能力”或“境界”已屬離題、偏題。
那么如何審題呢?我們可以界定“智慧”的內(nèi)涵,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思考,對“內(nèi)涵”做個界定,角度越小越好,比如:察言觀色的經(jīng)驗,未雨綢繆的經(jīng)驗,獨立自強的能力,見機行事的能力,直面錯誤、敢于創(chuàng)新的勇敢等,因此該作文立意可以如下:學會察言觀色是一種智慧,做事未雨先綢繆是一種智慧,培養(yǎng)獨立自強的能力是一種智慧,培養(yǎng)見機行事的能力是一種智慧,敢于直面錯誤,敢于創(chuàng)新是一種智慧等。
再比如2019年4月份湛江二模作文題:
1.“崇道德,尚禮儀”是古老的、傳統(tǒng)的中國精神。
2.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撓,是長征途中革命戰(zhàn)士的中國精神。
3.自強不息,不怕犧牲,團結愛國,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華兒女表現(xiàn)出的中國精神。
4.勇于創(chuàng)新,開拓進取,保持堅定的道路自信,是改革開放四十年所表現(xiàn)出的中國精神。
……
“中國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國之本。“中國精神”的要素是多樣的,內(nèi)涵是豐富的,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表現(xiàn)。
如今,在進行偉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面臨新機遇,迎接新挑戰(zhàn),我們最需要發(fā)揚中國精神中的哪些方面?請你從以上所列舉的要素中,任選兩三種,表達你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和認識,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要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這道作文題也屬于單概念型作文題,這個概念就是“中國精神”,(1)(2)(3)(4)是“中國精神”這個概念的“內(nèi)涵”,“內(nèi)涵”很豐富,我們同樣可以給概念“中國精神”做個“內(nèi)涵”界定,立意角度便可確定下來。這道題提供了明確的寫作任務,要求從以上四項“內(nèi)涵”中選擇兩三種來寫作,審題不難,與運用概念下定義界定概念“內(nèi)涵”,以幫助確定立意的方法是一樣的。
這里再補充一點,給概念做“內(nèi)涵”界定,不一定要像詞典專家那樣去弄清楚概念的一般內(nèi)涵,我們對概念的“內(nèi)涵”的界定可以根據(jù)題目提供的語境和自己的寫作目的而出發(fā)。
(二)對于有象征比喻義的概念,可運用舉例法或者打比方代替抽象的下定義,把握概念的“內(nèi)涵”,把抽象的“內(nèi)涵”具象化,從而找到立意角度
如2010年廣東考題:與你為鄰:
你我為鄰,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鄰,無法回避,卻可有所選擇。請你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感受,以《與你為鄰》為標題寫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要審準這道題,關鍵在于分析“鄰”的含義。我們仔細看,不難發(fā)現(xiàn)題干對“鄰”的特點作出了介紹: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無法回避,卻可有選擇。那“鄰”的“內(nèi)涵”到底是什么呢?從字面上解釋,應為與人“相近”“相關”者,還是有點抽象,不好理解。這時可以通過舉例或者打比方輔助闡釋概念,比如:與“人”相“鄰”的事物,“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無法回避,卻可有所選擇?!狈线@些特點的事物有哪些呢?“命運”“人生中的坎坷”“命運中無法回避的困境”等事物、情形,都有此特點。分析到這,此題的立意便浮出水面了。
再比如2017年北京卷作文:
紐帶是能夠起聯(lián)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紐帶凝聚,力量需要紐帶匯聚。當今時代,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文化的交流、歷史的傳承、社會的安寧、校園的和諧等都需要紐帶。
請以“說紐帶”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觀點明確,論據(jù)充分,論證合理。
此題也是要求圍繞一個概念——“紐帶”寫議論文。紐帶是能夠起聯(lián)系作用的人或事物,題干已經(jīng)對“紐帶”下了定義,“內(nèi)涵”已經(jīng)界定好了,比較抽象,我們同樣可以通過舉例或者打比方闡釋“紐帶”,比如,紐帶可以是民族精神、中國精神、血緣、責任、愛、父母、孩子等。因此可以這樣立意:民族精神是民族危亡時期中華兒女團結起來抗戰(zhàn)的紐帶;中國精神是新時代中國人民刻苦奮斗、開拓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共同圓夢的紐帶;責任是各行各業(yè)人士各盡其職的紐帶等。
(三)對于容易被混淆或容易被轉(zhuǎn)移的概念,可以引進相似及相反的概念,做比較辨析,以澄清概念
例如:上海黃浦2013年高考一模作文“生活方式”。
根據(jù)以下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寫成詩歌)。
有一位哲人說:“我們的生活方式,就像一幅油畫,從近處看不出所以然,要欣賞它的美就非站遠一點不可。”
學生很容易搞不清“站遠一點”的含義,把“站遠一點”當成“看得遠”,或者把“站遠一點”當成“退后一步”,結果導致作文立意偏離題意。我們把這三個相似的概念放在一起辨析一下:“站遠一點”指的是時間或者空間距離拉遠些,“看得遠”指的是長遠的眼光,指的是視野,“站遠一點”可以說成“退后一步”,但不同于“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退一步”。通過相似概念的辨析,“站遠一點”的概念便得以澄清了,作文可以這樣立意:學會用未來的眼光審視目前的生活或者學會用他人的眼光看待此時此刻的生活。
總之,對于單概念型作文題,審題的方法有很多,上述的三種方法給概念型作文題的審題提供了有效的路徑。實踐證明,通過對概念的界定,能有效地避免偏題離題的現(xiàn)象發(fā)生,大大提高這類題型的審題準確率。
參考文獻:
[1]歐陽林.批判性思維與中學語文學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5-26,48.
[2]楊洋.閱讀 思考 寫作:高分作文完全教程[M].北京:中國財富出版社,2016.
注:本文系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中小學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農(nóng)村中學生寫作思維能力培養(yǎng)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
GDSSXX2019005)階段性成果。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