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
民國、諜戰(zhàn)、年代、歷史……這些類型的影視作品,近年來因為追求畫質(zhì)精美,過于靠攏當下時尚,對劇情氛圍反而構成了不小的消解
某夜小失眠,凌晨打開電視催眠,沒想到竟然有頻道在播放區(qū)丁平(中國香港)1983年執(zhí)導,周潤發(fā)、鄭裕玲、夏文汐主演的影片《靚女情緣》,頓時精神了。片子很流暢,情感細膩,表演天然,城市味道足,卻不做作,沒有同期港片的粗糙感,也沒有后來無厘頭大興后的廉價搞笑,倒很像是特呂弗、侯麥那個時代的新浪潮風格。
高清播放的年代,老電影其實很難看進去,《靚女情緣》倒是個意外。城市的調(diào)子對,人的心情也對,拿到今天的情境來理解,依然不覺得落伍。除了感嘆主演們當時年輕,連電視上畫面的“毛刺感”都大度地原諒了,這對于一個失眠狀態(tài)下的觀眾而言,非常不容易。
看《靚女情緣》讓我小吃一驚——之前從未聽說有這么一部片子。去網(wǎng)上查片名也沒查到,按照劇情和主演查,倒是找到了,名字叫《花城》。乍一看還以為影片講的是發(fā)生在廣州的故事呢,誰會想到巴黎。話說回來,筆者所看過的亞洲導演拍攝的巴黎故事里,除了金基德的《野獸之都》,也就是這部《花城》了。兩部各有各的好,如果把區(qū)丁平的這部片子比作“20世紀80年代的《小城之春》”,也未必就是過譽;說它是香港迄今最好的文藝電影,也沒什么問題,因為足夠世界級。
數(shù)碼年代的播放,對以往的影視精品起到了“重新格式化”式的篩選。打開手機播放軟件,選擇投屏觀看,大家首選的肯定是高清修復版,最好還是藍光制式。在高清已經(jīng)成為大眾日常觀看模式的當下,誰要是回放當年那些帶“電影感”的劇集《無悔追蹤》《走向共和》《誓言無聲》《大明王朝1566》……你會忽然發(fā)現(xiàn)它們的畫面都長滿了“毛刺”,比記憶中的那份清晰“褪色”了不少。無奈之余,還是禁不住感慨,“看來時代確實又進步了……”
在追求高清品質(zhì)的今天,“有無毛刺感”基本上成了衡量一部劇集、一部電影的首要條件。影像品質(zhì)不佳,作品就很難被排到一線檔期。于是大家眼前出現(xiàn)的各色故事都是簇新的,城市是簇新的,汽車、橋梁和宮殿是簇新的,茅草屋看起來都充滿“中產(chǎn)”的品位和情調(diào)……高清和特技的制作紀元里,也許吃虧的只有人——因為那些臉部特寫也隨著高清的步伐,同步邁向細膩化,細膩到連演員臉上的微褶和暗斑都畢現(xiàn)無疑。于是問題出現(xiàn)了,我們使用新技術,到底是為了跟上潮流,還是為了讓自己創(chuàng)造的那些鏡頭美更帶有和諧感、更具備合理性?
近日,筆者正看的《瞄準》因為晚會停播了一晚,于是開始通過網(wǎng)絡電視補追央視的《隱秘而偉大》,李易峰的演技又有進步,王瀧正也自《諜戰(zhàn)深海之驚蟄》后再次展示出他那種松弛風格的魅力??扇珓∽钗P者的不是這些,而是它有一種“模糊做舊”的舊影像感。
這當然不是拍攝者刻意為之,它得益于網(wǎng)絡電視的歪打正著——現(xiàn)在網(wǎng)絡電視里的央視頻道,不是都能免費看高清版本的,有幾個影視頻道需要單獨收費,否則就只能看“毛刺做舊版”。《隱秘而偉大》的故事背景是民國,畫面一模糊,街上的鋪面、屋中的桌椅之類,不像高清顯示下的那么簇新,倒是暗合了劇中的年代感,也多了幾分接近老電影的耐看。
于是筆者心生一念:既然今天的高清和電腦影像加工技術已經(jīng)進步如斯,專家們除了繼續(xù)兇猛追求清晰度的更高更強,是不是也分出一小部分精力,開發(fā)一下畫面中背景和器物做舊的功能?這對于近些年如火如荼的歷史劇、諜戰(zhàn)劇、民國劇,乃至年代劇的制作,或許都能派上大用。畢竟你不能指望每部劇的服道美,都像正午陽光拍《瑯琊榜》《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或張黎團隊拍歷史劇時那么殫精竭慮。新的畫面技術開發(fā),可以滿足廣大中上游劇集在這方面的制作需求。
民國、諜戰(zhàn)、年代、歷史……這些類型的影視作品,近年來因為追求畫質(zhì)精美,過于靠攏當下時尚,對劇情氛圍反而構成了不小的消解。有時甚至對廣大年輕觀眾直觀理解歷史,造成了誤導和扭曲,實在是有些劃不來。既然技術帶來的“簇新”效應引發(fā)了困擾,那我們干嗎不從技術上再給它找補回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