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來,只要多吃富含鈣的食物就能補足鈣,但其實,我們最終能從食物中攝取多少鈣還與烹調(diào)方法密切相關(guān),只有烹調(diào)對了,才能減少鈣的損耗,讓鈣充分釋放。
烹調(diào)前焯水或浸泡,除去影響鈣吸收的“壞”分子。食物中有一些“壞”分子,會阻礙鈣的吸收利用。例如某些澀味明顯的蔬菜(包括莧菜、馬齒莧、菠菜、竹筍等),草酸含量高,這種物質(zhì)會與鈣形成草酸鈣從而影響鈣的吸收。草酸易溶于水,因此烹調(diào)澀味蔬菜前可先焯一下。
善于用醋,幫助鈣溶出。食物中的鈣大都以復(fù)合形式存在,吃進肚子后需要變成可溶性的離子狀態(tài)才能被吸收利用,這是胃酸的日常職責(zé)之一。烹調(diào)時加些醋,也能促進食物中的不溶性鈣變成離子狀態(tài)。例如很多綠葉菜(胡蘿卜纓、芥菜、小油菜、小白菜、空心菜、小茴香等)鈣含量較高,炒時加些醋既有助于保護維生素C、大多數(shù)B族維生素,還有利于鈣的溶出。
改變一下烹調(diào)方式,提升鈣的利用率。大豆做成豆腐,可以去除大部分的草酸和植酸。發(fā)酵也可以去除草酸、植酸,提升鈣的生物利用率,例如雜糧饅頭比雜糧飯更有利于鈣的吸收利用。比如蝦皮和芝麻的鈣含量雖然很高,但難以被徹底嚼碎,進入人體后,大部分鈣會隨著不消化的殘渣一起排出體外。如果將它們磨成粉,鈣的吸收利用率會大大提高。
跟“益友”搭配,促進鈣吸收。在營養(yǎng)圈,鈣有幾位益友,比如維生素D、維生素K、維生素C、鉀、鎂等都能促進鈣的吸收利用,豆腐燉魚就是一個絕配。
(摘自《生命時報》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