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暉
膏藥是家中常用的一種外用制劑,具有使用便捷、價格低廉、療效顯著等特點。當身上酸痛不已時,很多患者會自行貼上膏藥,但并不知道膏藥貼多長時間合適,往往一貼就是兩三天,以為能達到持續(xù)鎮(zhèn)痛的效果,其實這種行為是錯誤的,很可能會造成局部皮炎。外貼膏藥雖簡單易行,但其中的學問不少,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貼膏藥的那些事兒。
1.選藥要對癥 每種膏藥都有其獨特的藥理作用,不可隨意“通用”。很多人認為,膏藥相比口服藥安全,就算貼不好,也貼不壞,在使用膏藥的時候不會那么謹慎,總會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使用。很多時候在膏藥的作用下,疼痛確實得到了緩解??烧沁@樣,真正的病情被掩蓋了。
因此,在貼膏藥前,最好咨詢醫(yī)生,根據病情對癥下藥,不要自行濫用膏藥,否則不僅起不到效果,還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2.方法要正確 在貼膏藥前,應用熱毛巾將患處或穴位處的皮膚擦凈拭干,然后再貼。同時,盡可能避開汗毛較多的地方,否則不僅粘貼不緊,還會在揭時帶起汗毛,引起疼痛。
冬天氣候寒冷時,橡皮類膏藥往往不易粘貼,這時可將膏藥貼好后用熱水袋敷一下,以便粘貼牢固。烘烤方法也有講究,如使用黑膏藥類膏藥,應先將膏藥放在酒精燈、蠟燭等微火上加溫使其軟化,等膏藥不燙皮膚時再貼于患處。
3.有禁忌證者切勿濫用 外貼膏藥雖方便,但并非人人適用,應謹慎使用:患處有紅腫及潰爛時不宜貼,以免發(fā)生化膿性感染。平時運動或勞動時不慎造成肌肉挫傷或關節(jié)、韌帶拉傷時,不要使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膏藥。
此外,凡是含有麝香、乳香、紅花、沒藥、桃仁等活血化瘀成分的膏藥,孕婦均禁用。尤其孕婦的臍部、腹部、腰骶部都不宜貼膏藥,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產。如果貼膏藥后局部皮膚出現丘疹、水皰或自覺瘙癢劇烈,說明對此膏藥過敏,應立即停敷,并進行抗過敏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