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添宇
此前多次聽人講述太白山的神秘莫測,心生敬畏。雖神往已久,卻幾次擦肩而過。
初秋時節(jié),應(yīng)多年前的學(xué)生之約,終于成行。
從眉縣湯峪鎮(zhèn)游客中心搭乘上山的旅游公交車,緩緩進入湯峪溝。綠色的畫卷鋪展開來,樹木蔥蘢,半開的車窗透進來陣陣涼意,草木清香讓人深感慰藉。那水清泠泠的,聽不到水流聲,時而湍急,時而舒緩。匯聚成潭,則見一方碧玉,玲瓏剔透。跌宕處垂練懸瀑,凌空飛舞?;蚣?xì)流脈脈,如線如縷;或嚶嚶成韻,自成曲調(diào)。溪水不斷沖洗著秦嶺原石,色白如銀,大小不同,形態(tài)各異,有的棱角分明,有的圓潤可親。
到了原始林帶,看空中,疊翠百丈,遮天蔽日;低處,高樹成排,落葉盈尺;地下,盤根錯節(jié),樹石依抱交融。那樹,長在高處絕壁的,匍匐前傾,呈飛翔狀,虬枝盤旋,緊緊抓附巖石。低處的樹,有的亭亭如蓋,樹身修長,好似深山里修煉千年的美麗女神,透著仙風(fēng)道骨,令人心生敬畏。有的老態(tài)龍鐘,積淀了無窮的智慧,娓娓訴說著大秦嶺的滄桑巨變。松樹千姿百態(tài),“參天松”剛直堅強,“迎客松”招手示意,“蒼龍松”蜿蜒曲折,“情侶松”相廝相守,“結(jié)義松”三樹五樹同根共生。各種樹,高低俯仰,和諧共生。柔弱的藤類攀附樹上,趁勢而生,相扶相持。不由心里生出暖意,樹猶如此,人類亦然,不欺凌,不霸道,剛?cè)嵯酀?,互利共贏。歷經(jīng)無數(shù)次天災(zāi),總能夠劫后重生,我似乎從中看到了人類的影子。
不一會兒,我們到達(dá)一個被喚作上板寺的地方,卻并未見到什么寺廟,也許是藏得很深不易發(fā)覺吧。這里正是“天下索道”站所在地。海拔3400多米,分布著針葉林帶,密密匝匝。坐在纜車上,極目四望。低海拔處,層層疊疊的綠,汪洋恣肆。那松樹如佛塔,如傘蓋,猶如排兵布陣,氣勢磅礴。海拔漸漸升高,則是另一番景象。樹木變得瘦小滄桑,直至完全看不到一株高大的松樹。能見到的綠色是一些高山小灌木,成片的高山杜鵑像繡在青色底子上的圖案,畫意盎然。離離草甸間,生長著數(shù)以千計的珍貴植物,這些冰川紀(jì)的神秘客人,見證了大秦嶺滄海桑田的巨變。纜車盡頭,稍高突兀處是“天圓地方”,也叫“點將臺”,相傳為王禪老祖鬼谷子向?qū)O臏密授陣法的地方。海拔3511米,此為國家南北地理分界線。離海拔3771米的最高峰“拔仙臺”落差僅200余米。站在“天圓地方”處,似乎距離天際更近了,一種獨孤絕頂?shù)母杏X油然而生。沒有樹,即使有,也只是微型的小樹,這里是石頭的世界,青白色的秦嶺石,或臥或立,列隊簇?fù)?,擠擠挨挨,似乎有種宗教的味道。極目遠(yuǎn)眺,可見影影綽綽的西府大地。
太白山有一種鐵甲樹,威風(fēng)凜凜,吸引了游人駐足觀賞。它又名刺葉櫟,生長極慢。因為它材質(zhì)堅硬,刀砍斧斫不易斷,故有“鐵甲木”之稱。也有地方稱之為“鐵匠樹”。眼前這株鐵甲樹樹齡在兩千年以上,樹干上苔蘚斑駁,枝繁葉茂,威風(fēng)凜凜,好似一位披掛上陣的大將軍,古意滄桑,極盡王者風(fēng)采,令人敬仰不已。在世外桃源景區(qū),有成片生長的連香樹,被植物學(xué)家稱為第四季植物“活化石”。樹形高大,枝葉繁茂,頗受人們青睞。其中有被譽為太白樹王的連香樹,樹齡約千余年,高20余米,三個人才能合抱,樹冠面積近200平米。樹身為三棵連體簇生,根部萌生出很多枝條,又稱“子母樹”。樺林溝約三公里處有一株五干叢生的連香古樹,樹齡約300余年,高20余米,直徑近一米,長勢良好,枝繁葉茂。還有一株連香古樹,樹高約20米,直徑約50公分,樹齡至少在200年以上。人們將此樹當(dāng)作神靈頂禮膜拜,樹上掛滿紅布條,以示敬意。廣袤的太白山森林王國里,這些王者級的樹無論樹齡、智慧、閱歷都應(yīng)該受到王者待遇。
往返大爺海,穿行于高山草甸地帶,除開第四冰川紀(jì)造成的石海奇觀,到處都有匍匐生長的高山杜鵑,叢叢簇簇。卵形葉子比起萬畝杜鵑林的杜鵑要小得多,枝條纖細(xì)而彎曲,有苔蘚覆蓋,一派滄桑之氣。這是與惡劣的自然條件做抗?fàn)幎谷弧N疫z憾來得不是時候,今年的花期已過。設(shè)若趕上杜鵑怒放時節(jié),滿坡遍嶺,姹紫嫣紅,燦若云錦,何其壯觀!其余叫不上名字的綠植,緊緊依附地皮,匍匐生長?;ㄩ_得細(xì)細(xì)碎碎,低調(diào)得使人感動,為荒寂單調(diào)的山頂帶來生機和活力,給探訪者以賞心悅目之感。讓人不由得感嘆大自然生命的奇?zhèn)ァ_@些仙草嘉木,得日月精華,吸天地靈氣,成為太白山生生不息的守護神。
成千上萬的嘉木覆蓋,才使得太白山雄渾中透出無窮的靈秀之美。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從歷史深處刮來的風(fēng)暴無數(shù)次考驗著太白草木的堅韌。有多少樹木倒下,化為泥土,有多少樹生生不息,記錄著秦嶺的年輪。原始林和人工林交相輝映,自然美和勞動美相得益彰。上世紀(jì)90年代,陜西省按照國家級森林公園的定位進行開發(fā),太白山的神秘面紗才慢慢被揭開。品類眾多的林木百草,觀賞價值、藥用價值、生態(tài)價值、文化價值無法估量。秦嶺不愧為中華龍脈,滋養(yǎng)著綿亙不絕的中華地氣、元氣、神氣,像一部中華文明的密宗長卷,而太白山是傲然崛起的龍脊,集雄、奇、險、秀于一體,更像浩浩長卷中的點睛冊頁。莽莽秦嶺,巍巍太白。長江黃河兩大水系在此握手寒暄,隔山相守,孕育了既相互獨立又一脈貫通的長江文明和黃河文明。大秦嶺不偏不倚,高度的中立精神,才使得華夏文明包容發(fā)展,愈發(fā)輝煌燦爛。
有嘉木異卉,有奇峰絕壁,有幽谷溪流,神仙之境也不過如此。太白山的任一棵樹任一株草都是靈性的存在,難怪有人說,太白是仙山。我信。
回來后,反復(fù)翻看沿途拍下的照片,還是念念不忘那些樹,那些草,好長時間,那濡染在身心的太白綠,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