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鋒
[摘 要] 農作物新品種的引進與推廣工作是我國農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國從2007年開始推行種子管理制度改革,希望能推動現(xiàn)代農業(yè)快速發(fā)展。但是,發(fā)現(xiàn)部分地區(qū)的種子管理機構在新品種的引進、推廣等方面沒有投入較高的重視,存在較大的問題。基于此,本文對農作物新品種的引進與推廣工作的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并探討相關對策。
[關鍵詞] 新品種;農作物;引進;推廣
[中圖分類號] F32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31-30-2
糧食產量與農作物新品種的引進、推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對于糧食的需求量是十分巨大的。過去幾年,我國的糧食產量和品質都得到了快速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引進了新的作物品種。由此可見,農作物新品種的引進與推廣對農業(yè)種植、發(fā)展極為重要。
1 農作物新品種引進與推廣存在的問題
農業(yè)是國家、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基礎,引進新的農作物品種、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對維持社會穩(wěn)定和推動經濟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因此,種子管理部門需要積極引進高產優(yōu)質新品種,但目前種子管理部門在引進、推廣新品種的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有待完善。
1.1 資金缺乏
種子管理制度改革后,多數(shù)地區(qū)的種子管理部門與種子公司徹底分離。分離前,由公司來承擔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種植等費用。分離后,種子管理站的資金來源較為單一,只能通過政府的資金補貼來展開種子引進工作,資金不足現(xiàn)象突出[1]。尤其是部分經濟條件不高的地區(qū),無法撥出大量的資金來展開農作物新品種的引入、示范種植等工作,導致新品種引進和推廣工作的開展受到了限制。
1.2 經濟效益不高
部分農作物新品種引入之后確實提高了產量,但是其品質和食用感受等方面并不能滿足當?shù)氐氖袌鲂枨?,導致市場供需比例失衡,農戶在農產品增收的情況下仍然無法提高經濟收入。長此以往,農戶對于新品種的種植欲望不斷降低。引進新品種時只考慮產量、不考慮市場需求的情況也是造成農戶經濟收入無法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1.3 試驗種植不到位
對新品種進行試驗示范種植是十分有必要的,部分農作物對生長環(huán)境、土壤的酸堿度及溫濕度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引進后要經過長時間的試驗示范才能掌握其種植特性。但由于種子管理站的經費較為緊張,導致在種子的試驗示范種植階段存在許多不足,因此無法通過試驗、示范種植等方式來篩選出適合當?shù)胤N植的優(yōu)質農作物品種[2]。
1.4 種植技術有待提升
種子管理部門引進新品種后需要將種植方式廣泛推廣開來,才能達到較好的種植效果。但是,部分地區(qū)在推廣種植技術上存在較大的問題,新品種引入后,農戶仍然采用以前的種植方式,最終導致作物種植無法達到預想的高產優(yōu)質效果。長此以往,農戶不愿意主動參與新產品引進、種植,進而無法提高農戶的經濟收入。
1.5 推廣方式有待完善
當前新品種的推廣大多采用政府號召、經濟利益捆綁、鼓勵農戶自由播種等方式,這些方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在種植技術推廣不到位的情況下,最終所獲得的種植效果不佳,無法在宣傳內容合理的情況下調動農戶的種植積極性,也不利于新品種推廣工作的有效展開。此外,農作物新品種在正式推廣、應用之前必須經過相關部門的審核,在確保食品安全的情況下才能進行推廣。但是,部分地區(qū)的審核流程較為松懈,導致農戶種植后沒有獲得應有的經濟效益,導致農戶對新品種種植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影響了新品種的推廣和應用。
2 農作物新品種引進與推廣策略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要加強對農作物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才能讓農業(yè)發(fā)展速度適應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速度,并為我國農業(yè)經濟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助力。
2.1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為了有效改善種子管理部門資金來源過于單一的問題,應采用多渠道籌資的方式來增加資金。首先,種子管理部門可以加大宣傳力度,面向群眾講解新品種的優(yōu)勢,這樣才能獲得財政部門更多的資金投入,并增加新品種的試驗、示范資金[3]。其次,需要不斷尋找新的項目。隨著我國社會的發(fā)展,政府越來越重視農業(yè)經濟發(fā)展,所投入的經費逐漸增多,因此種子管理部門要選擇合適的項目,并起到較好的帶動作用,從而獲得經費。最后,可以與經營戶達成友好的合作關系,由經營戶負責資金投入,而管理部門負責種子的引進與推廣。
2.2 政府加強引導
種子管理部門在進行新品種引進、推廣過程中要做好宣傳工作,以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來向農戶傳遞農作物新品種的品質、經濟效益等信息,同時可以將新品種在其他地區(qū)已經獲得的良好種植效果作為案例進行廣泛宣傳,從而增加農戶對新品種的認知,提高他們的種植信心。新品種引入后,技術推廣部門要及時展開種植技術推廣、培訓工作,以保證新品種的種植效果。
2.3 加大監(jiān)管力度
種子管理部門需要加強對企業(yè)經營渠道的監(jiān)管,禁止未經審核的作物品種混入種植區(qū)。對于已經審核通過的品種,需要在引進過程中進行詳細的審查和備案,確保種子的質量安全,從而保證新品種引進和推廣所帶來的經濟效益[4]。此外,應加強對新品種種植技術的研究與推廣,可以通過定期舉辦技術培訓會、現(xiàn)場觀摩會等多種方式來提高農戶對新品種的認知,提高其種植水平。
通常在新品種引進、推廣初期,市場上易出現(xiàn)假冒偽劣的種子,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對種子管理部門的推廣工作會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需要加強對假冒偽劣種子的打擊力度,維護種子市場的合理性與秩序性,從而確保新品種的引進與推廣工作順利進行。
2.4 完善引進流程
種子管理部門應不斷加強、完善新品種的引進與推廣工作流程和體系。只要確保試驗示范種植順利展開后,才可以大面積進行推廣種植。對于初次引進的品種,展開試驗試種后確認其種植經濟效益和市場需求量后,再進行大面積的推廣和種植。對于沒有通過審核的品種,則加大監(jiān)管力度,避免被引入市場。
在新品種引進的過程中,一是要充分了解當?shù)氐霓r產品市場需求動態(tài),這樣才能根據(jù)市場需求確定引種的方向和規(guī)模;二是要根據(jù)當?shù)氐漠a業(yè)特色,引入適合當?shù)匕l(fā)展情況的、具有市場潛力的新品種;三是要根據(jù)當?shù)氐臍夂?、土壤等條件尋找適宜的品種種植;四是要保持與專業(yè)院校和科研單位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充分收集新品種的資源和具體情況,篩選出最終引進的品種。
2.5 做好新品種的膳食工作
在前期試驗示范的過程中,如果有種植情況較好的優(yōu)良品種,可以通過建立展示田或示范田等方式,組織并引導當?shù)氐凝堫^種子企業(yè)及種植大戶等進行觀摩。這樣能讓他們充分了解并掌握新品種的種植特性、經濟效益與生態(tài)效益,也能讓普通的農戶了解新品種所具備的強抗病性和后期收獲時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梢宰尫N子經銷商或技術人員指導農戶進行種植,再讓種植大戶做好帶頭的引導種植工作,通過這樣的帶動方式能讓更多的農戶主動參與新品種種植中來,同時有效擴寬新品種的推廣渠道。
只要農戶能積極主動地種植新品種,新品種的推廣速度隨之加快。因此,種子管理部門需要做好示范田的建設工作,將示范田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此外,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新聞等傳播渠道加強對新品種的展示與宣傳,及時將新的信息公布出來,提高農戶的參與感與認知度,加快新品種的推廣進度。
3 結語
為了有效提高我國糧食產量,必須加快對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為了有效保證農作物新品種的引進、推廣工作效率與質量,需要加強對新品種的質量篩選,確認所引進的種子是優(yōu)質、無病蟲害的。同時,在推廣過程中要考慮當?shù)氐耐寥罓顟B(tài)、氣候環(huán)境、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等多方面的情況,科學規(guī)劃引種,不能在無計劃的情況下盲目引進新品種,以擴大新品種的推廣面積,從而推動當?shù)剞r業(yè)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安俊青,趙慶紅.對開展新品種引進和推廣工作的策略探討[J].種子科技,2019(3):46.
[2]龐敏,陳美妮.淺談種子管理部門如何做好農作物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工作[J].農家科技,2020(4):162.
[3]尹培贊.新形勢下提升種子管理工作質量與效果的策略探究[J].南方農業(yè),2019(35):117-118.
[4]丁麗娟.探究新形勢下推廣項目及項目實施過程中檔案管理工作的幾點策略[J].辦公室業(yè)務,2018(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