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風
多數(shù)家長認為,把孩子送進一所好大學,讓他在里面待幾年,出來就是人才了。成為人才就這么簡單嗎?曾任國家教育部黨組成員兼高教司司長,擔任過武漢大學校長的劉道玉先生告訴你——
華羅庚只是初中畢業(yè),可后來成為世界級數(shù)學大師。而師從他的學生不下百人,其中獲得世界公認的杰出數(shù)學家,不過五六人
筆者:您從事高等教育工作近60年,與大學生打交道半輩子。據(jù)您觀察,最后能成為人才的年輕人比別人強在哪里,是高學歷、高學位,還是名校、名師?
劉道玉(以下簡稱劉):我覺得都不是。具有高學歷、高學位的人,很多后來并沒有成為杰出人才,反倒是有些學歷、學位都不高的人后來成了杰出的人才。進入重點大學或師從名家的孩子,環(huán)境、家庭條件都非常好,但能夠成為杰出人才的依然不多,而沒有進入名?;蚋S名師學習的孩子,有些反倒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比如華羅庚。他不過初中畢業(yè),可后來成為世界級數(shù)學大師。師從他的學生不下百人,其中獲得世界公認的杰出數(shù)學家,不過五六人。
決定成才的五大重要素質:愛讀書、善自學、強記憶、文理兼修、有悟性
筆者:那么要成為真正的人才,您認為取決于什么?
劉:能否成為真正的人才,不取決于外界,而是取決于自己。根據(jù)對國內外著名學者成才經(jīng)驗的研究,我認為年輕人如果想成為真正的人才,需要淡化名校情結,別太在意專業(yè)的選擇,走出盲目追求高文憑、高學位的誤區(qū),緊緊抓住、培育和強化成才的五個重要素質即可。
筆者:請詳細講講這五個重要素質。
劉:第一,酷愛讀書,立學以讀書為本。
成才者的共同特點就是酷愛讀書,甚至可以說,讀書是他們生命的一部分。
北宋歐陽修4歲喪父,家境貧寒,買不起書,母親借書給他看。而他通過抄寫母親借來的書,最后成為大文豪。他說:“立身以學習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币粋€不愛書、不讀書和不會讀書的人是不可能成才的。
武漢大學空間物理系的畢業(yè)生劉維寧,初三考取大學,大三考取留美研究生,現(xiàn)被聘為中國“千人計劃”專家,主持由中國科學院空間中心與歐洲航天局共同發(fā)射的“夸父衛(wèi)星”項目。他識字后就養(yǎng)成了讀書的習慣,雷打不動,而且是跨學科的廣泛閱讀。
武漢大學2014年錄取了13歲的汪逸凡。他從2歲開始閱讀簡版的中國四大名著,超強的閱讀能力使他連連跳級,用5年時間就完成了中小學12年的學校教育。
第二,善于自學,這是成才的關鍵。
人類文明的傳承是從自學開始的,一個沒有強大自學動力和能力的人,不可能成為俊杰。
自學,需要建立在高度自覺的基礎上。不少所謂的“天才”,都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如劉維寧在大學期間基本不聽課,他的學習方式是每學期教科書、教材發(fā)下來后,快速自學一遍,然后廣泛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刊,積累、構建其知識結構。而華中師范大學教歷史學的張舜徽教授,一天校門未進,完全通過自學成為公認的一代通儒。
大量事實證明,只要你有小學文化程度,就已經(jīng)具備了自學能力??扇缃瘢詫W仍不能在大學里普遍推廣,原因在于學生有依賴思想,意志薄弱,迷信教師。同時,僵化的課堂考核管理制度,也不利于學生自學。我們現(xiàn)在到了大數(shù)據(jù)時代,獲取信息非常便捷,為在線自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第三,超強的記憶力,是成才的基礎。
記憶力強不等于死記硬背,我們批評死記硬背,并非反對加強記憶力,不要模糊這兩者的區(qū)別。其實,世界上就沒有記憶力遲鈍的學術大師。作家茅盾年輕時能把《紅樓夢》全本120回背得滾瓜爛熟,而錢鐘書讀書一遍成誦。更令人稱奇的是學術大師陳寅恪,留學國外12年沒拿一個學位,卻博覽群書,掌握了12種語言。晚年,他雙目失明,完全憑口授整理出版了《再生緣》《柳如是別傳》,總共120萬字,甚至連注釋也是他口授的。他強大的記憶力,被后人稱為“妖孽”式的。
記憶力與天資有關,但主要還是后天培養(yǎng),因為“記憶力如同人的肌肉,越練越強”。
第四,文理兼修,以博取勝。
我原是個理科至上主義者,30歲前沒讀過一本小說,認為那是浪費時間。當我40歲時,因工作需要,不得不惡補人文社科知識,可謂教訓深刻。
我國在1951年提出學習蘇聯(lián)“老大哥”,大學也采用蘇聯(lián)的教學大綱、教科書和專業(yè)化教學制度。自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為追求高升學率,各高中陸續(xù)實行文理分科教學,大學也隨之按文理分科考試、錄取,進一步強化了實用主義的教育目的。從70年代末,眾多教育家開始呼吁恢復通才教育,清除蘇聯(lián)專業(yè)化教育的弊端。因為事實證明,文科單科獨進和“學會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都是行不通的。
世界上最有名的獎項——諾貝爾獎,迄今已有百年歷史,共有近千人獲此殊榮。但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只知道諾貝爾是發(fā)明大王,是19世紀集科學家與資本家于一身的人,很少有人知道他同時也是一位頗有建樹的文學家、詩人和精通5種文字的翻譯家。
因此,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不要太在意大學專業(yè)的選擇,要走出專業(yè)化教育的誤區(qū),打好厚實的文理知識的基本功。
第五,悟性是學習的最高境界,是開啟智慧的根本途徑。
什么是悟性?所謂悟性,是一種感悟的思維能力,具有偶發(fā)性、跳躍性和創(chuàng)造性特點。一般來說,它的表現(xiàn)形式有未卜先知、舉一反三、去偽存真、觸類旁通和心有靈犀等。比如,9歲的高斯利用等差級數(shù),瞬間算出了1+2+3+4+5+……+100累加數(shù)值為101×50=5050,這是悟性;7歲曹沖脫口說出稱象的辦法,震驚滿朝文武大臣,這是悟性;7歲的司馬光破缸放水救同伴,這也是悟性。
其實,學習的優(yōu)劣,不在分數(shù)的高低,而在悟性的有無。悟性與知識多寡無關,與學歷、學位無關。一個人無學歷而有悟性,依然能夠有效地獲取知識,甚至創(chuàng)造新知識。反之,有高學歷、高學位而沒悟性,是絕對成不了杰出人才的。
每個生理發(fā)育正常的人,都有潛在的悟性。那么,怎么開啟悟性呢?悟性,是在無功利、無壓力、無恐懼的心境中,通過自學、自問、自疑、自答、自賞、自娛等一連串的頓悟而獲得的。
孩子無論有無機會讀大學或讀名校,只要具備成才的重要素質,都可能成為杰出人才
筆者:您的觀點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有人看似條件不好卻成了俊杰,有人看似條件不錯而未能成為俊杰。換言之,無論孩子有無機會讀名校從名師,只要具備成才的五大重要素質,都可能成為杰出人才,是嗎?
劉:確實如此。但這不是說,不上大學會更容易成才。而是說,上大學不意味著一定會成才,而不上大學也不意味著一定不成才。所以,當你身處大學時不要懈怠,當你身處社會時不要絕望,朝著成才的方向努力,成功就在不遠處向你招手。
【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