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饒宗頤與無錫國專關(guān)系考

        2020-12-22 12:12:32孔令彬
        關(guān)鍵詞:饒宗瑤山蒙山

        孔令彬

        (韓山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廣東 潮州 521041)

        無錫國專全稱私立無錫國學專修學校,始建于1921 年,原名無錫國學專修館,館長唐文治。1928 年更名為無錫國學專門學校,1929 年12月,又更名為無錫國學專修學校。學校學制3 年,其程度與國立大學相當,是民國時期唯一以傳承國學為特色的大學,在社會上享有較高聲譽??箲?zhàn)爆發(fā),與許多大學一樣,無錫國專也踏上了漫長遷徙之路,1938 年2 月抵達桂林;7 月,校長唐文治因年高水土不服,回滬就醫(yī),校長一職由教務主任馮振代理;11 月桂林緊急疏散,學校復遷北流縣山圍村(馮振代校長的家鄉(xiāng));1941 年秋,抗戰(zhàn)進入相持階段,學校回遷桂林,在穿山一帶興建校舍;至1944 年夏,校舍已粗具規(guī)模,可容納五百余人,占地三百余畝。1939 年春,唐文治校長應淪陷區(qū)舊有學生之請,在滬設(shè)立分校,學制與桂校相同,由是無錫國專有了桂校和滬校之分別。這里饒宗頤先生所任教的無錫國專為桂校,以下簡稱國專桂?;驀鴮?,后文不再具體說明。

        抗戰(zhàn)爆發(fā)時,弱冠之年的饒宗頤在中山大學廣東通志館任纂修,負責藝文方面工作。1937 年底,日軍進攻廣州前夕,饒宗頤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潮州,1938 年3 月,曾短暫代替詹安泰先生在省立韓山師范學校上過三月的課,是為饒宗頤第一次走上講臺。1939 年6 月底,日軍攻占潮州。8月,由于中文系教授詹安泰推薦,饒宗頤被遠在云南澄江的中山大學聘為研究員,遂動身前往,惜途中身患瘧疾不得不滯留香港,是為饒宗頤與香港的第一次結(jié)緣。1941 年底香港淪陷后,饒宗頤逃出香港回到家鄉(xiāng)潮汕,在尚未淪陷的揭陽縣城暫時居住下來。

        一、去桂林

        在揭陽居留期間,除了與流亡在此的潮州“壬社”名流石銘吾、邱汝濱及本地古詩文名家姚梓芳等相唱和,饒宗頤還在縣長陳暑木的支持下倡議成立了“揭陽文獻委員會”并任副主任委員,參與編輯出版了《文獻》雜志創(chuàng)刊號,收集整理鄉(xiāng)邦文獻,尤其是整理了明朝大臣薛侃和郭之奇的年譜。期間,還曾到遷徙于饒平鳳凰山的省立金山中學任高中國文教員兼導師。至于大家眾口一詞1943 年秋饒宗頤任教國專說法①饒先生在許多場合自己也說是1943 年秋,陸陽《無錫國專》,劉桂秋《無錫國專編年事輯》,嚴海建《饒宗頤傳》皆持此觀點。2014 年饒先生的學生鄭煒明、胡忠信將這段歷史更正為:“1944 年4 月至1945 年在廣西任無錫國學??茖W校,先后任講師、教授?!保ㄒ姟娥堊陬U教授學術(shù)簡歷》),最早文獻出處當為胡曉明、李瑞明整理的《饒宗頤學述》一書,其學術(shù)年表部分:“一九四三年,赴廣西無錫國專教授。成《瑤山詩草》?!盵1]132這種說法筆者不能茍同。具體證據(jù)有二,一是饒宗頤自己公開發(fā)表的作品,如署名“百子”發(fā)表在1943 年10 月20 日《嶺東民國日報·筆壘》(揭陽版)的兩首詩作《壽秋園丈》《癸未重九陪君懿銘吾購杖登黃岐山侶云寺》,明確記載1943 年重陽他還在陪友人登黃岐山。證據(jù)之二是詹安泰先生的一首詩作《固庵將赴桂林過訪平石別後寄此》:“舊諾今來遂隔年,尊前有意各難宣。從知一過空群馬,誰復偏張到獨弦?撥悶聊當人痛飲(余素不能酒),攤書應共夜深眠。逢佳山水休輕負,寫一囊詩寄我箋?!盵2]查該詩在《鷦鷯巢詩集》卷八,本卷作品編年大部分在甲申1944 年,詩的前后分別為《春半坐雨》《上巳日獨行漫賦》。從題材看這是一首寄贈之作,當與事件本身不能相隔太久,否則寄贈就失去了意義。綜合以上信息,我們認為饒宗頤應是在1944年初動身前往桂林,途中正好經(jīng)過詹安泰任教的中山大學坪石校區(qū),然后于春季學期開學前抵達桂林無錫國專。

        關(guān)于鄭師許推薦介紹饒老去無錫國專一事,胡曉明《饒宗頤學述》引饒老原話:“那時中山大學有朋友很關(guān)心我,鄭師許推薦我到無錫國專去任教?!盵1]15后來的陳韓曦則變成:“在金山中學任教不久,好友鄭師許(1897-1952)向無錫國學??茖W校(下簡稱國專)在廣西時期的校長馮振心(1897-1983)推薦饒宗頤到國專任教?!盵3]把鄭師許說成是饒宗頤的“好友”,事實果真如此嗎?

        鄭師許,廣東東莞人,原名鄭沛霖。早年曾在東莞一中學教書,后考入南京高師。1926 年畢業(yè)后曾在上海國立交通大學、暨南大學、大夏大學等校任教,從事古文字學、考古學、中外交通等方面研究,1936 年回到廣東任省立勷勤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箲?zhàn)爆發(fā),勷勤大學教育學院遷徙至廣西梧州,1938 年勷勤大學由于種種原因被解散,是年底,鄭師許應上海時期的老朋友也是國專桂校代校長馮振邀請到了時在北流縣山圍村辦學的國專。鄭師許在無錫國專不足兩年,1940年即接受中山大學韶關(guān)坪石校區(qū)的邀請,馮振有詩紀其事:《鄭師許兄任教國專將及兩載突應中山大學之聘苦留不住詩以送之》,總務主任蔣石渠也有詩相贈《鄭君某上海交大同事,赴粵時以課相委,及來北流,已先我在蘿村,每逢荔枝熟時,相與讀東坡“不妨長作嶺南人”之句,為之悵然。君茲又有曲江之行,賦此以為別》。從以上介紹不難發(fā)現(xiàn),鄭師許不僅比饒宗頤大整整二十歲,且兩人生活工作基本沒有交集,何來“好友”之說?換句話鄭師許為什么要推薦一個素未謀面的年輕人去國專任教?考察兩人可能的見面時間地點只有1936 至1937 年的廣州,時饒宗頤在中山大學廣東通志館工作,或許某種機緣二人得以相見也未可知。從研究興趣方面,在中山大學通志館時期的饒宗頤偏向于地方文獻,并喜歡顧頡剛疑古派的方法而對上古歷史地理感興趣,與鄭師許的某些研究有一定交集。即使如此,由于戰(zhàn)亂,天各一方,中間又過了好幾年,二人又是如何聯(lián)系上的呢?筆者大膽猜測這個中間人應該就是詹安泰先生。詹安泰一直關(guān)心饒宗頤的發(fā)展并保持有密切聯(lián)系,此時又與鄭師許同在中大坪石校區(qū)任教。想要跳出潮汕這個小圈子出來做學問的饒宗頤很可能不止一次在信中向詹安泰表達過自己想法,于是與國專比較熟悉的鄭師許就順理成章成為其中的牽線人,也剛好印證了詹安泰“舊諾今來遂隔年,尊前有意各難宣”這句詩的涵義。

        饒宗頤先生弟子郭偉川則認為是當時的兩廣監(jiān)察史劉侯武促成了饒先生國專之行。郭氏說1942 至1943 年潮汕大饑,劉侯武前去賑災,年輕有學問的饒宗頤于是成為了他的秘書。“選堂先生在揭陽蒙同鄉(xiāng)長輩劉侯武先生慧眼識英才,及后才有從揭陽赴廣西桂林之舉。蓋劉侯武先生的兩廣監(jiān)察使署設(shè)于桂林,饒先生是他的主任秘書,在揭陽救災事畢之后,自然要隨其西行。而劉侯武先生在社會公職方面,他當年也是桂林無錫國專的校董,其時饒先生的朋友、前中山大學鄭師許教授又在該校任教,故饒先生其后得以執(zhí)教于桂林無錫國專,顯然與劉、鄭二位的推介有關(guān)?!盵4]這一說法,不知郭先生是否曾經(jīng)求證過老師意見,筆者也一時難以判斷。①據(jù)筆者了解,1948 年劉侯武接任《潮州志》編撰委員會主任委員,時饒宗頤是副主任委員,二人的接觸方才多起來。

        二、在桂林

        抗戰(zhàn)時期的桂林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再加上相對寬松的政治文化環(huán)境,很快便成為抗戰(zhàn)后方一座十分活躍的城市,大批文化知名人士云集,不少“流亡高?!边w徙于此,“文化城”的聲譽響徹遠方。

        1942 年初,饒宗頤從香港返回家鄉(xiāng)潮汕的揭陽,此地雖然沒有淪陷,但畢竟地方偏狹且沒有多少學問可做,去饒平鳳凰山金山中學教書和參與倡立“揭陽縣文獻委員會”都是出于他想做一些事情的想法,然而自己更大的出路在哪里呢?也許此時在韶關(guān)坪石中山大學任教的前輩詹安泰可以幫忙介紹,于是,在鄭師許的牽線搭橋下才有了他金色的憧憬,去桂林,那個大后方著名的“文化城”,而國專也正是他的興趣所在。簡單收拾行李,告別家人,一個人帶上必備的書籍就出發(fā)了,終于趕在春季開學前到達了目的地——無錫國專在桂林的穿山校區(qū)。

        此時的國專招收三種學生:初中五年制、高中三年制和二年制文秘專業(yè)。1944 年春季的無錫國專,保存下來了兩樣與饒宗頤有關(guān)的珍貴材料。一份是無錫國專部分教師的合影,饒宗頤站在第二排中間。一份是當時學校的職員名錄,里面登記有饒宗頤的相關(guān)信息。其中年齡一欄為“31”歲,明顯有誤,饒宗頤時年28 歲。學歷一欄為“中山大學研究員”。經(jīng)歷一欄內(nèi)容較多:“曾任國立中山大學廣東通志館修撰、中央海外部海外教授、商務印書館特約編輯、廣東省立金山中學高中國文教員兼導師。”②中央海外部是國民黨中央的一個組織部門,主要負責海外華僑事宜。饒先生這里所填海外部海外教授應該與華僑的培訓有關(guān),可能是他居港期間的任職經(jīng)歷,筆者尚未見到任何相關(guān)材料。在聘任職別一欄為“講師”。查當時國專聘任的專職教授僅三位:馮振、蔣庭曜、向培良,梁漱溟為“特別講座”,其他兼任教授數(shù)名,副教授二名,講師數(shù)名,兼任講師二名,等等。以饒宗頤當時的學歷和經(jīng)歷,國專聘任他為講師也是十分恰當?shù)摹?/p>

        在無錫國專教書應該是饒宗頤真正登上大學講臺的開始。不比在韓山師范學校代課,在這里他需要系統(tǒng)地備課,而能夠參考的東西又很少,所以他應該把精力主要都放在了備課上,以致沒有時間去欣賞桂林的佳山勝水,同時也沒有多少時間去結(jié)交更多的新朋友。在他后來的《瑤山集》中提到的國專同事僅有七人:蔣庭曜、蔣庭榮兄弟,歐陽革辛,俞瑞徵,何蒙夫,呂方子(集義),巨贊上人③后面三人為國專兼課教師。。1944 年5 月13 日他發(fā)表在《光華日報·嶺海詩流》的詩作《贈玉清教授》《贈心影兼簡鄭三》是兩首懷人詩,詩中充滿了對朋友的思念之情,應該是他“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孤獨寂寞的真實感受吧。

        至于饒宗頤當時上課的情形,他的學生后來回憶道:

        當時我是五年制三年級學生,記得饒老師所上我班的課程是“古文字學”。這門課程不好講授,因為沒有現(xiàn)成教材,但饒老師自己編寫,將一些古文字一一講解,力求深透。我班同學對饒老師所講解的古文字,極感興趣,認真學習。[5]234

        他在我們班講授《歷代散文》《文字學》兩門課程。上課時,饒老師講解詞義,清楚明了,舉出許多例證,使人觸類旁通,有時加入一些小故事,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他的學問功底深厚,知識淵博,思維敏捷,是我們最敬愛的一位老師。[6]

        兩位學生一個是五年制三年級的黃偉,一個是五年制二年級的蕭德浩,由此可知當時饒宗頤上課的班級和所擔任的課程。但這種平靜的日子并沒有持續(xù)多久,1944 年夏,日本發(fā)動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的豫湘桂戰(zhàn)役,桂林形勢一下子嚴峻起來,政府于6 月22 日發(fā)出了第一次緊急疏散警報,各學校于是都匆忙結(jié)束這一學期的功課,本地生源學生則各自返鄉(xiāng)避難。當時桂林城的文化人主要有兩個疏散方向:一是向蒙山方向轉(zhuǎn)移,一是向昭平方向轉(zhuǎn)移。既然已經(jīng)無事可做,又不用拖家?guī)Э?,所以一身自由的饒宗頤即告別國專同仁,向蒙山方向轉(zhuǎn)移,與他同行的正是自己任課的學生黃偉。

        三、下蒙山

        1944 年夏季日軍突然的大進攻,給很多中國人造成一種恐慌情緒,本來就已經(jīng)無家可歸了,現(xiàn)在何處才可以保全性命而不淪為亡國奴?對于此時身在桂林的外地人來說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往深山更深處逃,饒宗頤沒有選擇昭平而是往正南方向的蒙山。據(jù)蕭德浩回憶:“學校宣布提前放暑假。許多同學紛紛離校,我和凌超榮、譚可貴步行三天才回到家鄉(xiāng)。不久,饒宗頤教授只身來到蒙山?!盵7]236陸陽的說法更有趣:“饒宗頤從桂林撤離后,坐了一架牛車,走了2 天只身來到了蒙山。”[8]330事實上他是和一位名叫黃偉的學生同行,黃偉在回憶中說道:“當時饒宗頤老師同我南下蒙山避難,到蒙山縣城后,饒老師住在‘三民石印局’(我家開辦的書店)前后約有四個月?!盵5]234黃偉的老家就在蒙山縣城,而且家境不錯,我想這應該是饒先生選擇蒙山而不是昭平的主要原因。

        饒宗頤到達蒙山的時間大約是七月初?!梆埨蠋熥∠聛砗?,每日都看書、寫詩、讀報,很少閑游,有時找學生或朋友了解戰(zhàn)事消息。那時,我介紹饒老師和我的族伯蕭紹美認識。族伯是清末舉人,當時任蒙山縣修志局長。饒老師從修志局處借來《永安州志》(蒙山縣舊稱永安州),對蒙山縣的歷史、地理、政治、經(jīng)濟、民風、習俗作了初步的了解,很感興趣,于是就有去金秀瑤區(qū)訪問之舉?!盵6]金秀瑤區(qū)在蒙山縣城西面約三四十里的地方。據(jù)蕭德浩回憶,1944 年的7 月8 日上午,他和黃偉、黃水新三人陪同饒宗頤從縣城出發(fā),第一天經(jīng)過天堂山、旱峽、新墟峽、金雞隘,晚上住在忠良鄉(xiāng)車田村的同學凌超榮家里。第二天,在凌超榮帶領(lǐng)下一行五人走訪了嶺祖瑤區(qū)的多個村寨,晚上住鄉(xiāng)公所歇息。第三天一行人即告別嶺祖回到了縣城。黃偉回憶道:“饒老師到蒙山后,湘桂戰(zhàn)局一度緩和,我們幾位同學(蒙山人)邀同饒老師往忠良遠足野游,饒老師所經(jīng)過的地方如‘旱峽’、‘金雞隘’、‘天塘山’等都寫下絕句或古詩?!盵5]這就是饒宗頤的第一次大瑤山之行,一路所寫詩歌均收錄在《瑤山集》中。

        在蒙山縣城居住期間,不時有認識的朋友逃難而來。9 月中老朋友簡又文一家受門人陳文奇邀請從平樂來,簡又文的老朋友立法委員西北大學教授趙文炳也來了,無錫國專同事閻宗臨一家八月底來。9 月12 日,桂林再次拉響警報,代校長馮振帶領(lǐng)國專余下的師生和圖書儀器從水路經(jīng)陽朔、留公塘、平樂轉(zhuǎn)陸路,最后也來到了蒙山縣城。由于逃難的人實在太多,租房不易,國專師生在鐘文會、鐘文典兄弟的幫助下,很快就在距離縣城10 余里的東鄉(xiāng)文爾村復課,教師十余人,學生三十余人。馮振有《蒙山開課示諸生》《蒙山文爾村詒國專同人》,激勵師生在艱苦條件下,發(fā)奮讀書,國專師生還在重陽節(jié)一起登高游玩了附近的怡夢沖。不過饒宗頤并未來這里任教,期間他主要參與了新創(chuàng)辦的黃花學院的教學工作。

        隨著大批文化人從桂林逃難到蒙山縣城,也給地方文化教育帶來了機遇,蒙山縣中學校長孔憲銓與教務主任何覺商議正好利用這個機會創(chuàng)辦“黃花學院”。

        由于一些名家學者的到來,蒙山也“借東風”。由何覺夫、孔憲銓(蒙山初級中學校長)發(fā)起創(chuàng)辦“黃花學院”,……擔任教學的有當時疏散來蒙山的著名史學家簡又文、無錫國專的饒宗頤、趙文炳,周培克、向培良教授。他們均義務任教?!堊陬U講授文選、詩選、文字學等課程,他到堂最多。[9]

        雖然不知道下一步會怎樣,但黃花學院在苦難中仍然承擔了自覺的文化使命。簡又文《違難蒙山》:“諸子常相過從,兼事唱酬,群借此風雅事起忘憂作用。何君創(chuàng)辦‘黃花學院’于邑城,我們均義務分任教習。”[10]32黃花學院同人甚至在中秋和重陽節(jié)依然不忘聚會唱和(見附三),可惜這種看起來像是平靜的生活很快就結(jié)束了。一個多月后,“日軍圍攻桂林,平樂、荔浦相繼淪陷,蒙山縣城緊急疏散。黃花學院不得不停辦,而國專無奈再次走上遷移之路?!盵8]331

        蕭德浩回憶說:“有一天,我去饒老師住處,請問饒老師今后的動向,饒老師正在收拾行囊,神情緊張中含有幾分凄苦,淡淡地說:現(xiàn)在準備到文墟(縣城的西鄉(xiāng))去。他只身漂泊異鄉(xiāng),生活困苦,甚是可憐。饒老師當即檢出一本較厚的書(《古書虛字集釋》裴學海著)送給我,并說:留個紀念吧!”[6]饒宗頤的好友簡又文一家應學生陳文奇之邀住到了其在鄉(xiāng)下文墟鎮(zhèn)屯治村的祖屋,在屯治村,簡又文收陳文奇叔伯兄弟陳文統(tǒng)(梁羽生)為正式及門弟子。饒宗頤則和趙文炳、國專學生賈輔民一起避難在文墟鎮(zhèn)的龍頭村,住進了陳文奇一個親戚家中?!梆堊陬U在龍頭村,得到梁羽生姐夫家李達池先生的熱情接待,李達池當年任蒙中總務主任,他們騰出一山樓給饒宗頤、趙文炳他們居住?!盵11]屯治村與龍頭村相距不過六七里,饒宗頤和趙文炳時常過訪簡又文。由于饒宗頤在龍頭村李氏祠堂辦私塾謀生,陳文統(tǒng)尊父親之命經(jīng)常去聽講,也與饒宗頤結(jié)下了一段師生情?!爱敃r,有一位青年學生陳文統(tǒng)是簡又文朋友的家人,他拜我為師學制詩填詞,他就是后來著名的香港武俠小說家梁羽生。”[12]

        1945 年元旦前后,趁著寒假,饒宗頤經(jīng)大藤峽長途跋涉到達金秀村,時無錫國專部分師生在總務主任蔣庭曜的帶領(lǐng)下轉(zhuǎn)移至金秀瑤區(qū)上課。國專師生住在瑤人家里,盡管有校友歐陽革辛的照顧,但高山海拔,又是冬天,生活極其艱苦。饒宗頤與大家一起度過元旦,這天恰好也是國專的校慶日,遂現(xiàn)場賦詩《卅四年元旦值無錫國專二十四周年校慶,石渠置醴瑤山精舍,酒后呈座上諸公》。此外,饒先生尚有《贈蔣石渠》《瑤人宅中陪瑞徵丈飲酒》《別石渠》《金秀村遲蔣毅庵不知》等詩紀其事,這是饒宗頤先生第二次進入瑤區(qū)去拜訪在那里的國專朋友們。

        就在饒宗頤返回龍頭村不久,元月15 日蒙山縣城陷落日軍之手,16 日,文墟鎮(zhèn)即被日軍掃蕩,饒宗頤與趙文炳一家隨民眾一起逃往西北方向的黃牛山中,而簡又文一家則逃難到屯治村正南方向的六排山中。饒宗頤和趙文炳從黃牛山下來曾專門去六排山上拜訪簡又文一家,大家見面皆唏噓不已(見饒宗頤《亂后晤簡又文有贈》)。這些逃難經(jīng)歷,饒宗頤也都用詩的形式一一紀錄在《瑤山集》中。當然逃難的經(jīng)歷不止一次,5 月28 日,日軍終于撤出蒙山縣城向荔浦方向退去,提心吊膽的日子于是可以稍稍放了下來。

        有意思的是《廣西日報》(昭平版)還曾專門報道過饒宗頤的消息,《避難蒙山的幾個學者》:“國專教授饒固庵,素好研究《訓詁學》與《文字學》,敵陷蒙城時,圖書均無法運出,現(xiàn)寄居屯治村(有誤,應為龍頭村),整理資料,著手寫《訓詁學與邏輯》及《比較語原學》二書?!盵10]74另外一篇《留蒙山文化人均將離開》:“去年自桂林疏散到蒙山之文化人簡又文,現(xiàn)仍留居蒙城,聞日內(nèi)將動身返粵。饒固庵已赴北流國專執(zhí)教?!盵10]75

        四、北流山圍再相見

        1944 年11 月,平樂、荔浦相繼失守,蒙山縣北鄉(xiāng)杜莫也被日軍占領(lǐng),蒙山縣城危機四起,饒宗頤、簡又文緊急疏散到鄉(xiāng)下文墟鎮(zhèn)的龍頭村和屯治村,但剛剛才穩(wěn)定下來一個多月的無錫國專師生又該何去何處?這時代校長馮振和總務主任蔣庭曜發(fā)生了分歧:蔣庭曜認為應該越過西邊的金秀瑤區(qū)向貴陽方向轉(zhuǎn)移,這樣可以徹底擺脫日軍的威脅。但馮振認為去貴陽山高路遠,再加上不少老教師不宜長途跋涉,而留在廣西家鄉(xiāng)總有資源可以依靠。討論顯然沒有達成一致,12 月初,蔣庭曜遂帶領(lǐng)部分師生開始向金秀瑤區(qū)方向轉(zhuǎn)移,馮振有詩送別《蒙山送石渠暨諸同仁同學西征》(時桂林已危,大部分同學仍強欲西往貴陽,苦留不住,情見乎詞),部分蒙山籍學生返回家鄉(xiāng)避難,馮振則率部分師生先遷大塘,不久即往昭平方向撤離。于是,無錫國專一東一西,開始了其最后也是最艱難的歲月。

        蔣庭曜一行老師有俞瑞徵、向培良、蔣庭榮、馮靜居等,職員陳奇芬,學生十余人。抵達瑤區(qū)金秀村時,柳州、桂林皆陷落,阻斷了前往貴陽的交通,于是在金秀瑤區(qū)長官歐陽革辛(原無錫國專講師)幫助下,師生們就地開課,條件十分艱苦,有兩位學生還到地方小學就任教職以解決生活問題。期間,有人來勸大家仍往昭平與其他國專同人會合。在金秀村兩個多月后,師生們又遷往平南縣大王村。三月底,得知馮振一行已抵達北流山圍村,蔣庭曜則又率領(lǐng)大家穿過敵人封鎖線,偷渡西江,經(jīng)小道由容縣抵達山圍村。以上經(jīng)歷蔣庭曜皆有詩作《至瑤山示歐陽局長》《潘李二生赴平村任小學教職,詩以慰之,并示諸同學》《瑤山高寒食艱有人自昭平來勸往從之賦贈》《瑤山示諸生》《自金秀遷平南大王開課》(第二日晚枕上作時三月十四日也)等紀其事①蔣庭曜《石渠詩存·劫中草》共七十二首,記載無錫國專播遷桂林史實。。

        代校長馮振一行二十余人的經(jīng)歷更驚險無比,不僅要翻越的大山道路崎嶇,充滿艱險,更有一次被敵人追逃的經(jīng)歷,其在日記中寫道:

        (1944)十一月,荔浦淪陷,部分國專員生赴金秀瑤山。我與部分員生仍留文爾塘,旋遷大塘岑家。一月,蒙山淪陷。我與國專留蒙員生遷昭平仙回鄉(xiāng)鹿鳴村。二月,日寇至仙回搜劫。逃避山上露宿兩夜??芡耍曰芈锅Q村。書籍行李多損失。旋往昭平縣城,轉(zhuǎn)往北陀鄉(xiāng)。三月,將國專員生眷屬安置在北陀國民中學。我與少數(shù)員工間道赴蒼梧戎墟,越過日寇淪陷區(qū)。沿容蒼公路步行八日至容縣,再回山圍鄉(xiāng)間。四月,無錫國專在山圍復課。[13]這些苦難經(jīng)歷,馮振《自然室詩稿續(xù)》中也有相關(guān)的記載和描述。遷徙中,閻宗臨、呂竹園兩家留在了昭平北陀國民中學任教,其他人則平安抵達北流縣山圍村。不久蔣庭曜一行也來到了山圍,兩路人馬重新會合,這是抗戰(zhàn)中無錫國專第二次來到山圍。此次辦學地點借用了都龍鄉(xiāng)中心校的部分教室,并得到了馮振家鄉(xiāng)的大力支持。聽聞國專重又回來的消息,“從桂林疏散回鄉(xiāng)的,在北流附近各縣的疏散回家學生也紛紛回校復課。學校又在容縣、北流、玉林等,招收幾班新生。當時共有新舊學生聚起百余人,教師有馮振、蔣庭曜、陳一百、蔣庭榮、俞瑞徵、馮靜居、呂逸卿、王震、巨贊法師、龍純?nèi)?、馮介、馮贊廷、梁崇輔等人。②此信息有誤,一是蔣庭榮此時在江西,抗戰(zhàn)勝利后,他直接到無錫參與國專復校工作。二是呂逸卿與閻宗臨此時皆在昭平北陀國民中學教書,未隨馮振到山圍。”[8]333為了將損失的時間補回來,國專在暑假進行補課,秋季在校學生更多達二百余人。

        身在蒙山文墟龍頭村的饒宗頤也接到了馮振來自山圍的邀請,大約7 月初結(jié)束了李家祠堂的私塾生涯,一路從黃村經(jīng)平南武林鎮(zhèn)、大安鎮(zhèn)、七里村,約在八月中抵達北流縣山圍村。在山圍任教期間,終于迎來了抗戰(zhàn)勝利日人投降的好消息,蔣庭曜《山圍聞日寇投降》,饒宗頤《九月三日》均表達了歡欣喜悅與揚眉吐氣之情。饒詩曰:“舉杯同祝中興日,甲午以來恨始平。一事令人堪莞爾,樓船兼作受降城。”教書之暇,饒宗頤還到附近游玩了勾漏洞、桃源洞、鬼門關(guān)等自然風景,也到過北流縣江亭、藤縣蘇東坡系舟處等人文景點憑吊。1945 年的10 月10 日,饒宗頤與巨贊法師等人登上了附近的磐石山,饒宗頤賦詩《登磐石山同巨贊上人》,巨贊亦有唱和之作《民國卅四年國慶,登北流山圍之磐石山,用饒宗頤教授韻,時同執(zhí)教于無錫國學專修學?!罚磉_了對未來新生活的希望。

        此時的國專已向國民政府教育部打過幾次報告,因桂林校區(qū)已被炸毀,申請經(jīng)費準備返回無錫復校。饒宗頤也接到了廣東文理學院院長羅香林的電報敦請,而自己的老友簡又文剛被任命為廣東文獻館館長,所以他最終決定學期結(jié)束后即回廣州。寒假來臨,饒宗頤告別在國專一起共患難的朋友,與之關(guān)系較好的總務主任蔣庭曜遂賦詩一首《送饒固庵》,依依不舍送別朋友:

        甲申(1944)冬避寇徭山,饒君自蒙山來訪,時四面皆敵,饒君日夕為詩,幾忘烽煙之逼人也。及(次年)來山圍,敵已投降,本校亦定明春返錫,君于寒假先歸粵,頗有他去意,賦此為贈。

        猶憶窮山訪我時,漫天烽火賦新詩?,摤撜嬗胁煌鲈冢觉疽殉赊滤?。差喜今朝得歸去,相看吾道任驅(qū)馳。贈君一語應須記,草長東南與子期。[14]265

        1946 年初,饒宗頤任廣東文理學院教授,不及半載即回到家鄉(xiāng)任汕頭南華學院教授兼文史系主任,同時兼任《潮州志》編撰委員會副主任。我們注意到當時饒宗頤主持的汕頭《大光報》《文史周刊》欄目除了發(fā)表有《瑤山詩草》中的作品,同時還發(fā)表有馮振、蔣庭曜、巨贊的詩歌與文章。1947 年6 月底《文史周刊》欄目停刊,就再沒見到饒宗頤與無錫國專之間聯(lián)系的信息了。

        五、《瑤山詩草》

        1944 至1945 兩年的廣西之行,是饒宗頤一生中遭遇到的最艱難困苦時期,由于戰(zhàn)亂與逃難,他沒有寫作任何學術(shù)論文,這在他一生中是十分罕見的,不過卻也為我們留下了一部十分重要的《瑤山詩草》。除了這部詩集外,還有一篇寫于蒙山的《囚城賦》和一篇寫于瑤山的《燭賦》,以及其他一些零星的文學作品。這個時期,堪稱他文學上的重要收獲期。

        《瑤山詩草》結(jié)集于1945 年重陽,1947 年刊刻于汕頭,1978 年《選堂詩詞集》出版時收入其中,更名為《瑤山集》,當為作者最后厘定的本子?!冬幧郊放c初刻本差別頗大,不僅所收篇目增加數(shù)首,甚至還替換了一些內(nèi)容,如《桃源洞》初刻本一首被改寫成另外兩首。其他從篇目到內(nèi)容亦多有改動之處。后來臺灣新文豐《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shù)文集》所收即《瑤山集》。

        《瑤山集》實為饒宗頤自1944 年7 月違難蒙山至1945 年10 月于北流山圍重新執(zhí)教國專之紀事詩也,雖非嚴格的時間排序,亦大體以事件為先后。其中真實與瑤山瑤族相關(guān)者主要有兩次經(jīng)歷:一是1944 年7 月初到蒙山在學生陪同下到嶺祖瑤寨考察所寫紀行之詩;一是1945 年元旦前后饒宗頤獨自深入金秀瑤區(qū)看望無錫國專師生所寫見聞經(jīng)歷之作。對少數(shù)民族風情習俗的興趣是饒宗頤早期學問的方向之一,我想這也應該是他利用兩次難得機會主動到訪瑤區(qū)的內(nèi)在動力。這些作品除了描寫瑤區(qū)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居住環(huán)境(《旱峽》《金雞隘》《嶺祖村夜宿》諸篇),更描寫了瑤人獨特的生活習俗(《瑤山詠》《羅夢村道上》《瑤人宅中陪瑞徵丈飲酒》《始安竹枝詞》《瑤山詠》諸篇),作者還以歷史上瑤人與漢人關(guān)系緊張的史實提醒后人注意民族團結(jié)問題(《大藤峽》)。對于這類作品,時人多以為可與明代鄺露《赤雅》相提并論而補其缺。

        作品集中自然也有許多“歌也有思,哭也有懷”之作,在亂離逃亡之中,生命之脆弱、友情之珍貴、親情之渴望都是作者刻骨銘心的體驗和感受,尤其顯得哀婉動人。如《人日》《夢歸》《遣懷》《秋懷》等之思念親人故友,再如集中多達二十余首與朋友相往返的酬唱之作,我們可稱之為尚友詩者,當是作者面對苦難堅強生存下去的重要心理支撐。他如《冬至》《哀桂林》《哀柳州》《九月三日》等,“余生懸虎口,盡室寄龍頭。萬戶多荊杞,孤村有戍樓。”小則個人,大則天下,其情感之豐富細膩,表現(xiàn)手法之成熟,庶幾可與杜工部安史之亂所作流離之作相媲美。饒先生在談到這段日子的時候說:

        我在國專時期沒有寫書,那是一個流離失所的時代,不過增加了很多詩料,《瑤山集》就是這段生活的記錄。這段生活值得留念,可以令人知道天寶之亂是怎么一回事,可以知道杜甫是怎樣生活的。我那時用老杜的方法,老杜的語言寫了些詩,把老杜詩多讀了幾遍,也可從中看見那個時代的面影,個人在那個亂世中的感受。[1]18

        因為錢仲聯(lián)在饒宗頤之前曾在北流山圍的無錫國專待過兩年,有過相似的體驗和感受,所以他為《選堂詩詞集》所寫之序尤為推崇《瑤山》一集。

        拾橡空山,歌也有思,哭也有懷,藉詩騷以召國魂者有之矣。楊云史、馬一浮、林庚白、楊無恙諸君之作,世之所樂頌,而選堂先生《瑤山》一集尤其獨出冠時者也?!嘁鄧L隸永嘉流人之名矣,桂嶠南北,違難時哀吟之地,今誦《瑤山》集,所以感不絕于余心也。是集也,蓋繼變風變雅靈均、浣花以來迄于南明嶺表義士屈翁山、陳獨漉、鄺湛若之緒而揚之,其誰曰不然。[15]

        這個評價不可謂不高。饒宗頤曾說“我到國專有一個好處,就是回到文學”,在某種意義正是如此。其實紀錄無錫國專播遷桂林,抒寫個人及國家苦難命運詩作的還有馮振《自然室詩稿續(xù)》和蔣庭曜《石渠詩存·劫中草》兩部詩集,將他們與《瑤山集》放在一起閱讀,無錫國專與個人和家國的關(guān)系在那個流離失所的年代才會得到更全面地理解。

        結(jié)語

        饒宗頤與無錫國專的因緣乃至桂林的山山水水是其一生的寶貴財富,正如他所說:“生命中有這樣一段經(jīng)歷也好,很值得寶貴的?!蔽迨嗄旰?,年逾八旬的饒宗頤面對胡曉明的采訪深情回憶起當初的人和事:“梁漱溟有一句話說得很好:‘我根本沒有什么學問,我會抓問題,我就是從問題中讀書、論學?!薄拔腋拶澞苡懻撘恍〇|西。校長馮振心,我也偶爾和他談談學問,他是很得中庸之道的,人非常好?!薄斑€有一位向培良,……人很有意思,有思想,有個性,手拿一根文明棍。他不大欣賞胡適之。胡適之說沒有屈原這個人,向公說:‘我也認為沒有胡適之這個人,胡適之?到哪里去了?’”“蔣石渠先生字寫得很好,他受過沈寐老(沈曾植)的熏陶?!雹俅硕我膮⒁姾鷷悦鳌⒗钊鹈髡怼娥堊陬U學述》,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16-18 頁。此外還談及閻宗臨、歐陽革辛等人,從這些點滴回憶中人們不難體會到那段生活在饒宗頤一生中留下的印跡。

        猜你喜歡
        饒宗瑤山蒙山
        饒宗頤常用印
        饒宗頤作品欣賞
        蒙山醫(yī)藥隨想
        瑤山黨支部
        歌海(2021年3期)2021-07-25 02:30:48
        苦讀千年史,笑吟萬家詩。
        北京城里蒙山松
        當代音樂(2018年11期)2018-06-30 14:43:16
        古風盎然的蒙山山歌
        西江月(2017年4期)2017-11-22 07:24:07
        瑤山的女兒
        北方音樂(2017年16期)2017-10-21 02:07:42
        瑤山美
        歌海(2016年6期)2017-01-10 01:35:40
        爬蒙山
        骚货人妻视频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v|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动漫 |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吞精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三级在专区| 青青草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久久| 欧美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丰满少妇被猛男猛烈进入久久| 久久中文字幕日韩精品| 狼人综合干伊人网在线观看| 国产婷婷成人久久av免费|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精品视频| 亚洲va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日韩av无码午夜福利电影| 国产精品久久av高潮呻吟| 国产亚洲精品综合一区| 欧美亚洲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 少妇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熟妇少妇亚洲精品| 免费无码毛片一区二区app| 3344永久在线观看视频| av大片在线无码永久免费网址| 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麻豆|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第按摩| 亚洲av综合a色av中文| 免费现黄频在线观看国产| 中文无码免费在线| 国产自拍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 国产肥熟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久久不卡中文字幕| 日本a级免费大片网站| 亚洲av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资源在线观看| 扒开非洲女人大荫蒂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