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丹
(沈陽廣播電視大學,遼寧沈陽110000)
中華民族經歷了悠久的發(fā)展歷程,培育出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茶文化是其中的優(yōu)秀代表。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茶作為一種植物,逐漸被人們附加了精神層面的意義,也使物質層面的茶成為了獨具一格的文化體系。茶文化的概念內含于文化概念之中。文化是指人類通過實踐改造世界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全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突出表達出人類區(qū)別于自然界其他物種的生存方式和本質。茶文化則是以“茶”作為載體,將各種精神層面的意義附加其中,使“茶”成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完美集合體。在種植、加工、運輸?shù)拳h(huán)節(jié)的“茶”還屬于物質文化范疇;但到沖泡過程中,涉及到“茶”的一系列禮儀、風俗、習慣等方面時,就上升到了精神文化范疇,茶文化也應運而生。一片小小的茶葉,不僅連接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還拉近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友好,更成為人與自身的意識進行交流的橋梁。
理想信念是一個集合詞語,凝聚了理想和信念的精華內容,每一個人都不可或缺。理想代表著對未來美好的希望,它指引著每一個個體前進的方向,給予每個個體前進的動力;信念則是支持個體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堅定不移地心理狀態(tài)和精神理念,帶著這種信念,個體才能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堅定不移的決心走在這條追夢的路上。理想和信念相互依存,彼此促進,理想是前提,促使信念的萌芽,信念是保障,保證理想的順利實現(xiàn)。同時擁有理想信念才能讓個體具有強大精神動力,令他們堅定地為追求目標、實現(xiàn)人生理想而不斷進取。高校理想信念培育則主要指在高等學校中運用多種方式對高校學生進行教育實踐活動,從而幫助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信仰。
中華茶文化的是經過中國幾千年歷史沉淀而留下的精華,因此中華茶文化發(fā)展至今必定有著深刻的內涵與系統(tǒng)的思想體系。理想信念培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必定要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聯(lián)系,不僅可以增強高校思政教育的歷史厚重感,還可以將高校思政與其他學科相融合,拓展興趣點,加強高校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學質量與效果。
茶文化的修身理念與高校思政教育相契合。從某種程度上說,茶文化與儒家修身理想相通,都注重通過對自身進行反省感悟,進而對自己的精神世界和道德品質進行修正和提升。同時,茶文化也強調慎獨,即在獨處時,也要對自己嚴格要求,遵守相應的道德法規(guī)等。因此,有必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茶文化的相關知識,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我反省和自我規(guī)范的習慣,不斷修生自己的精神世界和道德品質,提高自己的精神高度,做到慎獨,增強自己的自制力,加強自己的信念,以在當前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茶文化的禮儀觀念與高校思政教育相契合。中華民族素來都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但現(xiàn)如今,高校教育中關于禮儀的教育卻沒有得到重視。中華茶文化是十分重視禮儀的,強調人們之間的彼此尊重與理解,比如沏茶、飲茶是十分講究程序步驟的,如丟失掉其中某個步驟,就會被對方認為不尊重或不重視。因此,將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之中,幫助學生在學校中涉獵關于禮儀的學習,使他們認識到禮儀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在步入社會之前學習到一定的社交禮儀,幫助學生在未來追求理想的途中處理好人際關系,減少煩惱。
茶文化的利益觀與高校思政教育相契合。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整個社會的環(huán)境變得十分復雜,不良文化的影響力也日益擴大。而中華茶文化中蘊涵的公平正義、正直善良、自我反省等觀念,能夠幫助完善高校學生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在面對是非黑白是增強高校學生的辨別能力,在實現(xiàn)理想的途中堅定信念,不被不良思想所荼毒。因此,將中華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對學生起到正面引導作用,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利益觀。
理想信念培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培育學生樹立正確理想,堅定信念,引導成長方向的重要方向標,近年來高校理想信念培育取得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教育方式缺乏靈活性。目前大部分高校仍以傳統(tǒng)教育方法為主為高校學生進行理想信念培育,側重于對學生進行理論層面的灌輸,對于網絡等新媒體平臺和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無法引起學生對于理想信念相關知識的了解興趣,且由于實踐教學所占比重較小,不利于學生將理想信念的理論知識學以致用。且理想信念教育屬于高校思政課,而高校思政課一般采用大班額公共課教學,以致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無法關注到每個學生的特點與需求,教師只能根據自己平常的教學經驗設計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人數(shù)較多,教學活動也不易開展,更加不利于學生樹立理想信念的自覺性。
教師隊伍理想信念培育能力有待提高。高校教師承擔著引領學生學習的重要任務,是影響理想信念培育效果的關鍵因素。但在教學實際中,部分教師自身理想信念還不夠堅定,極容易在當前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中迷失自身,何以做到言傳身教?這些教師由于長期擔任同樣的教學任務,很容易出現(xiàn)“溫水煮青蛙”的現(xiàn)象,即對教學內容“胸有成竹”,從不根據國家的理論熱點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案,無法把握教學改革的精神內涵,導致自身的理論知識不完備,影響理想信念培育的效果。在教學方法方面,一些教師只采用理論灌輸?shù)膶W習方法,很少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效果,且很少根據學生的特點變換講解的方式,很容易造成學生認為理想信念的相關理論知識機器枯燥的現(xiàn)象,影響理想信念培育的質量與效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從出生就生活在家庭之中,可以說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比學校影響程度還要深遠。并且家庭教育所能起到的效果也是學校學教育所做不到的,但當前家庭理想信念培育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家長的功利心過重。家長對孩子期望很高無可厚非,但家長有些過于重視物質方面的需求,認為賺足夠的錢就是實現(xiàn)人生目標或人生理想,并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將這些觀念無形中灌輸給孩子,使孩子形成錯誤的“理想信念”,造成只重視物質財富而忽視精神財富的現(xiàn)象。其次,家長自身理想信念不堅定。部分家長可能在初期能夠對孩子進行正確的理想信念培育,但在培育過程中,由于困難較多,影響因素較復雜,很容易被不良因素所同化。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無意識地模仿家長的言行,也容易造成理想信念的不堅定、不明確。這就極易使孩子形成不正確的理想信念,背離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初衷。
自我培育是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不如大學之后,教師的引導只能給學生提供大致的方向指引,學生具體能接受多少知識、掌握多少知識,最主要的還是看學生的自我培育。因此,教育學生樹立志存高遠的理想信念,既需要教師正確引導,也需要學生個人的自我培育。但現(xiàn)實卻是,由于學生所處環(huán)境的復雜化,學生自身所處年齡階段的特點等各類因素影響學生的自我培育,破壞學生正確認識理想信念。
首先,高校學生自我培育意識薄弱。高校學生剛剛從緊張繁忙的高中生活中解脫出來,進入教育環(huán)境壓力相對較小的大學生活,很容易出現(xiàn)自我約束力度差,放縱自我的現(xiàn)象,再加上學生自學能力較弱,缺乏合適的自學方法與自我教育方法,極易使學生的理想信念培育出現(xiàn)偏差,影響學生自我培育的質量和效果。其次,高校學生對自己實現(xiàn)理想缺乏信心。在信息社會中,高校學生獲得的信息越來越多,但信息質量卻良莠不齊。低質量的信息很容易對高校學生造成負面影響,破壞他們本就岌岌可危的自信心。再加上當前世界經濟不景氣,社會環(huán)境惡劣,就業(yè)市場不景氣,更加容易打擊高校學生實現(xiàn)理想的信心,對理想信念的培育意識更是不感興趣。甚至當現(xiàn)實與理想發(fā)生沖突時,高校學生更難將艱苦奮斗的良好品格堅持下去。
高校應有意識地加強茶文化教育。高校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必須要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信仰,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但當今社會,信仰缺失已是常事,錯誤價值觀的表現(xiàn)更是比比皆是,高校學生一直在單純的學校環(huán)境中生活,還有在復雜的社會中摸爬滾打過,缺乏社會經驗,更容易在社會混亂的價值觀中迷失自我。中華五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中,有著經過歷史檢驗的內涵與價值,對于高校學生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茶文化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杰出代表,不僅能夠幫助高校學生自覺反省自身,對自我有更加客觀的認識,更能夠使廣大學生糾正自己的錯誤思想,樹立正確的三觀,從其中感受理想信念的作用與力量。因此,高校管理者應注重校園茶文化教育、茶文化建設,重視茶文化中潛移默化的作用與影響。
創(chuàng)新關于茶文化教育的課程設計和教學環(huán)節(jié)。課程使教學的核心,茶文化融入高校理想信念培育離不開教學這個環(huán)節(jié)。茶文化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蘊藏其中的內涵和意義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因此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將茶文化填入其中。比如,教師可以開設有關茶文化的選修課,并多多設計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與茶親密接觸中感受茶的魅力。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需求與特點,定期開展茶話會,通過“話茶”與學生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加入理想信念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使學生在無意中接受教育。
在文化自信的社會背景下,我國也高度重視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與普及。首先,社會應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的活動。茶文化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蘊含著豐富的理論內涵和實踐價值,將其融入思政課的理論講授和實踐活動之中,比如將沏茶、品茶、飲茶等活動與思政課的理論相融合,激發(fā)廣大同學參與思政課的熱情和主動性,讓同學們在實踐操作之中體會茶文化中包含的理想與信念,感受思政課的魅力。其次,社會也應加大對于茶文化普及的經費投入。經費短缺也是茶文化得不到更大程度普及的重要原因。政府可以盡量放寬對于申請關于茶文化的課題申請標準,用來鼓勵更多的教師踏上研究以茶文化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文化的道路;還可以倡導校企合作,為學校開展茶文化、研究茶文化、宣揚茶文化、推廣茶文化提供資金支持與保障。
“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無論社會和高校如何營造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融入高校理想信念培育的環(huán)境與氛圍,最根本的還是要看高校學生自身。首先,高校學生要樹立反省的意識。茶文化中包含修身理念,倡導對自我進行反省,以獲得更高層次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質。高校學生正處于最富有活力的階段,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非常強烈,這種好奇心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夠拓展高校學生知識面,但也有可能使高校學生墮入深淵。所以高校學生應自覺踐行茶文化中的修身理念,定期對自我進行反省,明晰自己的定位,不斷地了解自身。其次,要樹立自我教育的意識。在反省之后,高校學生應根據自己的反省的結果,有針對性地進行自我教育,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并確立符合實際的理想,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規(guī)范,以增大實現(xiàn)理想的可能性。最后,高校學生要提高辨別能力,增強實現(xiàn)理想的信念與自我教育的信心。如今,社會環(huán)境趨于復雜,高校學生應像茶一樣,在五千年歷史沉浮中慢慢沉淀出自己的價值,高校學生也應在這種復雜的環(huán)境下,堅定信念,武裝頭腦,有自己的判斷力和辨別力,提升自我教育的能力與信心。
總之,茶文化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在我們倡導文化自信的今天,理應受到重視。而將茶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相結合,不僅可以增強思政教育的歷史厚重感,增強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還可以普及傳統(tǒng)文化,增強民族的自信心與自豪感,促進高校學生的綜合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