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華妹
在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推進,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受到了很高的重視。小學數學在學生的整體數學學習生涯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由于小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不同,同一班級的學生間知識、能力、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差異,決定了因材施教教學原則,決定了實行分層教學方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為了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教育,遵循教育部素質教育的號召,教師應當實施分層教學,要在教學過程中關心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心理狀態(tài)。下面,我將對小學數學分層教學進行探討。
一、充分了解生情,精確劃定層次
分層教學是依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差異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劃分。實施分層教學,教師首先要通過查閱學生檔案、設計測驗、隨時觀察、定期家訪等途徑,盡可能充分認識每位學生學習動力、學習能力、學習基礎、學習環(huán)境,掌握全班學生的基本情況,可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優(yōu)等生——他們基礎知識扎實,學習能力強,學習動力足;第二層是普通生——他們基礎知識一般,學習能力中等,學習動力不足;第三層是學困生——他們基礎知識不牢固,學習能力偏低,缺乏學習動力。分層教學,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隨時調整。
二、精心教學設計,明確分層目的
教學設計一要明確教學目標,二要結合學生情況。合理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是實現(xiàn)分層教學目的的基礎,課前教師應認真鉆研教材,把握大綱及教材的重難點,同時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基礎,準確把握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要求,確定分層教學目標:一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教學目標,二是針對部分學生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教師在實施目標選定和分層的教學過程中,要從學生的知識、學習的經驗及思維方式、學習方法等了解的基礎出發(fā),知道他們最擅長和薄弱的一面,關注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不同層次需求。
三、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實施分層教學
(一)“普讀”教學,發(fā)現(xiàn)差異。所謂“普讀”就是全班學生以一致的節(jié)奏共同學習新內容。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普適性教學,重點是概念教學與基本練習及反饋,通過概念教學了解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根據學生在課堂上掌握學習內容的情況,隨即分出“普讀生(完成或基本完成了課堂學習任務的學生)”和“補讀生(沒有完成課堂學習任務的學生)”。普讀生與補讀生隨著其學習情況的變化而變化并非是一成不變的,即當日為普讀生者,來日可能成為補讀生,反之亦然。通過普讀,了解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基本技能水平差異,確定補讀對象。
(二)及時“補讀”,分層對待。在教學實踐中,“補讀”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后進生學習困難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都可以達到課堂教學的具體目標。補讀讓后進生與優(yōu)等生都各得其所,做到了因人而異的個性化學習,使課堂成為真正的有效課堂、和諧課堂。補讀即對學困生布置針對強的練習,以其達到其基本要求。同時兼顧學優(yōu)生的需要,讓優(yōu)秀生先行一步,完成當堂學習任務,并幫助老師教會沒有理解學習內容的那部分學生,從而透徹地理解自己所學的知識,提高技能,在此基礎上做一些拓展性練習。
(三)課后跟蹤,調整分層。在教學中,我嘗試用以下方法來記錄學生學習的進步檔案:學生的“前測”和“后測”成績、學生的基本情況、家庭情況及學期評價、實驗效果等內容。學生每日跟蹤檔案:讓學生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后,根據完成練習的情況進行思考,不懂的還未理解的內容一一記下來,教師借助學生學習跟蹤檔案針對問題進行補讀,在補讀后的第7天就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第一次檢測,在第14天進行第二次檢測,對學生學習中未掌握的內容進行持續(xù)性的輔導,直到問題解決,使課堂教學質效大幅度提高,使學習困難的學生遇到的問題得到高效的解決。
四、多維度教學評價,最大化教學成果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促進教學成果實現(xiàn)的重要手段。分層教學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學評價,不但要對學生學習效果評價 ——考試與測驗, 而且要對學習過程、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進步快慢等方面進行評價。找出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對學困生的評價應以表揚優(yōu)點為主,讓他們嘗到學習“甜頭”,以維持學困生身上難得學習熱情。對普通生的評價應同時指出優(yōu)點和不足,鼓勵其發(fā)揚優(yōu)勢力爭上游。對學優(yōu)生的評價應在表揚其成績的基礎上,對不足之處多分析,提出更高學習目標,激勵他們不斷進步,超越自我。
責任編輯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