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楠 李廣遠 邢帥軍
(1 河南省濟源白云實業(yè)有限公司,河南 濟源 459000;2 河南省農(nóng)業(yè)電視廣播學(xué)校焦作市分校,河南 焦作 454002;3 濟源市農(nóng)牧局)
櫻桃番茄俗稱小西紅柿、圣女果、迷你番茄等,是番茄屬番茄栽培亞種中的一個變種。果實鮮艷亮麗,酸甜可口,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現(xiàn)已成為人民餐桌上常用的水果之一,其經(jīng)濟價值遠高于普通大番茄,深受消費者的青睞,發(fā)展?jié)摿Υ蟆词袡烟曳训脑耘嗖绱沃饕? 種:早春茬和越冬茬,為此,從品種選擇、播種育苗、定植、田間管理、采收等方面,對這2 個茬次的綠色栽培技術(shù)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地闡述,以其為濟源市櫻桃番茄的種植提供參考。
針對濟源市氣候特點和市場需求,早春茬番茄主要選擇口感好、高產(chǎn)、抗病、抗逆性強的品種,如京丹1 號、黃鶯1號、綠寶石、黑妃等;越冬茬番茄主要選擇口感好、抗TY 病毒病的品種,如佳西娜、福特斯等。
為提早上市,早春茬一般在12 月下旬~1 月上旬播種育苗,2 月下旬~3 月上中旬定植,5 月進入采收期,7 月上旬拉秧;越冬茬一般在8 月上旬育苗,9 月上旬定植,12 月進入采收期,翌年6 月上旬拉秧。
2.2.1 曬種。播種前2~3d 將種子置于陽光下或通風(fēng)處進行曬種殺菌。
2.2.2 溫湯浸種。(1)未包衣種子:將種子放入55℃溫水中,維持水溫均勻浸泡15min,其間不斷攪拌。種子取出后,放入涼水中浸種24h,浸種過程中搓洗2~3 次,每次搓洗都要換水,以利種子吸水。將種子取出瀝干后,放入0.1%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10~15min,撈出,沖洗1 次,再用5%氨基寡糖素10倍液進行拌種。(2)包衣種子:用5%氨基寡糖素10 倍液進行拌種后直接播種。
2.2.3 催芽。將消毒過的種子,用濕紗布包裹,盛于塑料容器內(nèi),在25~28℃條件下催芽,待種子70%露白即可播種。
選擇地勢高燥、避風(fēng)向陽、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的無病地塊,做低畦,耬平地面。早春茬采用塑料小拱棚,加地?zé)峋€育苗;越冬茬育苗時搭建防蟲網(wǎng)(60 目)與遮陽網(wǎng)(60%)。采用72 穴盤,育苗前用0.1%高錳酸鉀溶液對育苗器具浸泡消毒20min。
使用配方基質(zhì),草炭∶蛭石∶珍珠巖=2∶1∶1,混合均勻或全營養(yǎng)基質(zhì),加上復(fù)合肥1kg/m3,另加哈茨木霉菌劑或枯草芽孢桿菌1000 倍液攪拌均勻?;|(zhì)濕度以手握成團,松手即散為宜。裝盤時,將育苗基質(zhì)壓實,避免松散。
選晴暖天氣播種,將催過芽的種子播入穴盤,每穴1 粒,上覆1.5cm 厚營養(yǎng)土,澆透水,放入苗床。
2.6.1 溫濕度管理。早春茬:以防寒保暖為主。出苗前白天28~30℃,夜間18~20℃,出苗后白天23~25℃,夜間12~15℃,地溫20℃。地面提前鋪地?zé)峋€,進行升溫,必要時加蓋棉被,陰雨雪天氣可用電燈進行補光,每日補光8~10h。定植前溫度控制在白天20℃左右,夜間10℃左右,空氣濕度不超過70%,苗齡50~55d。越冬茬:育苗時需遮蔭,控制中午高溫。播種至出苗,溫度控制在白天30~32℃,夜間18~20℃,出苗后,第1 片真葉露心到2 葉1 心,溫度白天26~28℃,夜間15℃左右,從2 葉1 心至現(xiàn)大蕾,室內(nèi)溫度逐漸下降,要逐漸減少通風(fēng)量,中午10 點左右高溫時蓋遮陽網(wǎng),下午4 點左右撤掉,溫度控制在白天25~30℃,夜間10~12℃??諝鉂穸炔怀^70%。苗齡30d 左右。
2.6.2 光照管理。早春茬:子葉出土后,晴天上午去掉棉被,延長光照時間,出苗后經(jīng)常保持光照。越冬茬:育苗時用遮陽網(wǎng)遮蔭,播后5~7d 開始出苗,待出苗60%左右后,繼續(xù)遮蔭2~3d,至出苗80%時逐步撤去遮陽網(wǎng)。
2.6.3 水肥管理。播種后,澆1 次透水,濕度以穴盤底部出水為宜,后根據(jù)穴盤情況噴水,需見干見濕。當(dāng)幼苗長至2 葉1心時噴施磷酸二氫鉀、氨基酸類葉面肥,增強植株抗性,選晴天上午9∶00 前或16∶00 后噴施,每7d 噴1 次,連噴3 次。
2.6.3 病蟲害防治。苗期重點防治猝倒病、立枯病、病毒病、白粉虱、蚜蟲等。越冬育苗時在棚內(nèi)搭建防蟲網(wǎng),隔離白粉虱、蚜蟲。當(dāng)幼苗長至2 葉1 心時噴施新盾進行防病,發(fā)現(xiàn)蟲害時,噴施天然除蟲菊素,噴藥時加入有機硅助劑,選晴天下午4 點后噴施,每7d 噴1 次,連噴3 次。
2.7.1 煉苗。定植前7~10d 要進行煉苗,逐漸加大育苗棚的通風(fēng)量,適當(dāng)控制水分,可將穴盤移至定植棚內(nèi),降低苗床溫度,尤其是夜間溫度,白天控制在20~22℃,夜間控制在10℃,使番茄的莖更粗壯,茸毛更密,葉色深綠并呈淡紫色,以抵御定植后短時期的低溫,縮短緩苗時間。
2.7.2 壯苗標(biāo)準(zhǔn)。早春育苗:株高15~20cm,莖粗0.5cm 左右,6~7 片真葉,節(jié)間短,上部葉色濃綠,下部葉片及基部莖稈粗壯發(fā)紫色,子葉健在,50~60%現(xiàn)花蕾,根系白色,須根多,無病蟲害。
秋冬育苗:株高15cm 左右,莖粗0.4cm 左右,4 葉1 心,上部葉色濃綠,下部葉片及基部莖稈粗壯發(fā)紫色,子葉健在,50~60%現(xiàn)花蕾,根系白色,須根多,無病蟲害。
與十字花科、豆科或蔥、蒜類蔬菜輪作3~5 年以上。定植前1 周,每667m2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2000~3000kg、復(fù)合肥(15~15~15)40kg、硝酸銨鈣10kg、哈茨木霉菌或枯草芽孢桿菌4~5kg,深翻25~30cm,澆透水,并覆蓋塑料薄膜,放下棚內(nèi)頂、側(cè)模,用硫磺熏蒸,高溫悶棚7d 左右。悶棚結(jié)束后,耙細作畦,畦寬80cm,溝寬80cm,壟高35cm,起壟后在畦內(nèi)擺好滴灌帶,定植前1d,將滴灌打開。
一般以大行距100cm,小行距60cm,株距35~40cm 定植,每667m2定植2000~2500 株。
早春茬定植在3 月中旬,當(dāng)10cm 的地溫穩(wěn)定在10℃以上,幼苗長至4 葉1 心或6 葉1 心時即可定植;越冬茬定植在9 月上中旬,此時宜栽小苗,幼苗長至4 葉1 心時即可定植。選陰天或晴天15∶00后定植,在壟兩側(cè)近地面肩部打穴,栽苗,定植后立即覆土澆定植水。
4.1.1 溫濕度管理。早春茬:定植后密閉棚室,提高地溫,緩苗期溫度白天28~30℃,夜間18~20℃,緩苗后,晝夜溫度降低5℃,加大通風(fēng)量和通風(fēng)時間。
越冬茬:定植后,遮蔭,密閉棚室。白天溫度控制在28~30℃,夜間15~20℃,緩苗后,加大晝夜溫差,促根控秧,白天25℃左右,超過30℃放風(fēng)降溫,降至20℃時閉棚。
緩苗期空氣濕度保持在80%~90%。
4.1.2 水肥管理。早春茬:緩苗后不需澆水,進行蹲苗,促根控秧,至第1 穗花序開花坐果前不干不澆。越冬茬:緩苗后再澆1 次水,之后蹲苗,促根控秧,至第1 穗花序開花坐果前不干不澆。緩苗后每隔7~10d 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氨基酸類葉面肥。視幼苗長勢而定,沖施尿素5kg/667m2。
4.1.3 病蟲害防治。重在預(yù)防,定植后沖施昆蟲病原線蟲,防治蠐螬、螻蛄、金針蟲等地下害蟲。每667m2懸掛黃、藍板20張左右,高于番茄植株20cm。預(yù)防病毒病可噴施新盾、氨基寡糖素、香菇多糖等,間隔7~10d 噴1 次,連噴2~3 次;對葉霉病、早/晚疫病、灰霉病等真菌性病害,在病害發(fā)生初期,用小檗堿、春雷霉素、大黃素甲醚、木霉菌等進行防治;對青枯病、潰瘍病、軟腐病、葉斑病等細菌性病害,在病害發(fā)生初期,用新盾、農(nóng)用鏈霉素、中生菌素等進行防治,間隔5d,連噴2~3 次;對于白粉虱、蚜蟲、薊馬等害蟲,可采用天敵與噴藥進行防治,當(dāng)蟲口密度較低時,可釋放麗蚜小蜂、瓢蟲、小花蝽,當(dāng)蟲口密度較高時,采用天然除蟲菊素、印楝素、魚藤酮等進行防治,間隔5d,連噴2~3 次,交替使用。
4.2.1 溫濕度管理。早春茬:白天控制在20~25℃,晚上不低于15℃。越冬茬:11 月下旬,當(dāng)棚外白天溫度低于10℃時,將溫室棉被放下,棚內(nèi)白天溫度高于32℃,濕度超過85%時,及時放風(fēng)降溫。
4.2.2 保花保果管理。為提高番茄坐果率,改善果實品質(zhì),增加產(chǎn)量,降低花期病害發(fā)生幾率,可采用熊蜂授粉。當(dāng)棚內(nèi)開花數(shù)量達到20%以上時,每667m2放1 箱熊蜂進行授粉,將蜂箱放于棚內(nèi)中間,距離地面1~1.2m 或挖坑0.8m 埋于地下,出蜂口朝南,避免陽光直射,可在蜂箱上方搭建遮陽板,間隔40d 更換1 次蜂箱。
4.2.3 植株調(diào)整。采用單干整枝,只保留主干,當(dāng)植株長至20cm 高時,進行綁蔓,摘除全部葉腋內(nèi)長出的側(cè)枝(5~10cm內(nèi)側(cè)枝),越冬茬番茄在植株長至架頂時,可進行適當(dāng)落蔓,同時摘除下部的老葉、病葉和多余的側(cè)蔓,以免消耗營養(yǎng)和植株過度蔭蔽,摘除葉片后及時清理出去,防止傳播病蟲害。
4.2.4 水肥管理。根據(jù)土壤水分張力計指示適當(dāng)澆水。開花期可每隔7~10d 噴施流體硼、氨基酸葉面肥、磷酸二鉀、鎂、鈣等肥料。每隔7d,每667m2用水溶肥4~10kg。
4.2.5 病蟲害防治。利用棉鈴蟲性誘劑誘殺成蟲,田間懸掛科云干式誘捕器1 個/667m2,進行蟲情監(jiān)測,30d 換1 次誘芯,并及時處理誘捕的蟲子。在棉鈴蟲成蟲高峰期3~5d,使用600 億PIB/g 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水分散粒劑噴施,連續(xù)噴藥2 次。其余病蟲害防治可參照緩苗期。
4.3.1 溫濕度管理。溫度:白天25~28℃,晚上不低于15℃;濕度:空氣濕度保持在50~60%。
4.3.2 植株調(diào)整。整枝打杈:調(diào)整好枝蔓,及時打杈,去除病、老、黃葉和病果。
4.3.3 疏花疏果。果實轉(zhuǎn)色后,將第1 穗果下面的老葉打掉,后進行疏花疏果。保留長勢良好,大小一致的果,剪掉多余的花序,第1 穗果保留8 個,第2、3、4、5 穗果保留10~15 個,其余去掉。植株長至5 穗果后開始打頂。
4.3.4 水肥管理。結(jié)果期不澆大水,小水勤澆,早春茬每4~5d 澆水1 次,越冬茬每5~7d 澆水1 次。每7~10d 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鈣等肥料。每隔7~10d,每667m2用水溶肥10kg。
4.3.5 病蟲害防治。(1)生態(tài)防治:根據(jù)病害的發(fā)病條件及發(fā)病規(guī)律,進行變溫管理。(2)田間農(nóng)事操作:及時整枝打杈,發(fā)病初期適當(dāng)控制澆水,雨后及時排水,增強通風(fēng),降低空氣濕度。早期發(fā)現(xiàn)發(fā)病中心,及時摘除病花、病葉、病果,減少病原,徹底清除田間及周邊雜草,對病株、健株分別管理,接觸過病株的手,要用肥皂水消毒洗凈,防止交叉感染。
果實著色15~20d 后進行采收。采收前不能澆大水,以防裂果。采收標(biāo)準(zhǔn):果實著色面積達到3/4,保留萼片和一段果柄,可用拇指頂住果柄的關(guān)節(jié)部位掰下,或整串剪下,輕輕放入泡沫箱中。及時分批采收,包裝、運輸、貯藏過程中所用的工具保持清潔、衛(wèi)生、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