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達川區(qū)創(chuàng)新思路,因地制宜,栽植防火樹種構建森林“綠色防火墻”,著力降低森林火險等級,推動森林防滅火由“人防”向“物防”轉變,切實保障森林資源安全,取得明顯成效。
實施“自然+生物”隔離。累計投資220余萬元,在4個國有林場邊界和林地農地接壤地域種植寬度50-200米的耐火植物帶,利用樹種不易燃燒特質阻斷火勢蔓延。目前,全區(qū)建成生物防火隔離帶150公里,面積超過1600公頃。
帶動“生態(tài)+經濟”受益。生物防火帶植物主要選取香椿、油茶、柑橘等適應當?shù)貧夂蛴制鹾袭a業(yè)發(fā)展的防火樹種,引入農民、集體經濟組織等主體以勞動投入、土地入股等方式參與栽種,通過農民+專合社、農民+集體經濟組織等合作模式發(fā)展防火樹種200萬株,帶動農戶人均年增收1200元以上。
引導“政府+社會”管護。出臺生物防火隔離帶管護辦法,將管護責任劃歸到國有林場、專合社等建設主體。建立專職巡山護林員劃片包山護林制度,聘請巡山護林人員393人,選聘生態(tài)護林員354人,引導500余名村民掛牌參與護林行動,進一步充實和加強了森林巡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