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Hepatology》2020年3月報道】題: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腸道菌群、膽汁酸代謝及細胞因子特征性互作圖譜(作者Jia XD等)
肝內膽管細胞癌(ICC)是原發(fā)性肝癌的一種,死亡率極高。ICC患者腸道微生物、膽汁酸代謝和細胞因子變化特點及其相互關系還有待明確,對建立ICC無創(chuàng)診斷新方法意義重大。本研究旨在分析ICC患者腸道微生物、膽汁酸代謝和細胞因子變化特點及與疾病預后的關系。
結果顯示,與肝細胞癌患者、肝硬化患者和健康對照組相比,ICC患者腸道菌群的α多樣性和β多樣性明顯升高,同時四種菌屬(乳桿菌屬、放線菌屬、消化鏈球菌屬及異斯卡多維亞氏菌屬)的豐度增加最為顯著。ICC患者甘氨熊去氧膽酸(GUDCA)和?;切苋パ跄懰?TUDCA)的血漿-糞便比率(PSR)顯著上升。此外,與TUDCA-PSR呈正相關的乳桿菌屬和異斯卡多維亞氏菌屬兩者結合可以準確地將ICC與其他三組區(qū)分開。血管侵犯通常會導致ICC患者預后不良,與無血管侵犯的ICC患者相比,有血管侵犯的ICC患者瘤胃菌科家族豐度顯著增加,同時血漿IL-4以及六種結合膽汁酸水平升高,而血漿IL-6和鵝脫氧膽酸水平下降。同時發(fā)現(xiàn)ICC患者血漿?;悄懰崤cIL-4呈正相關。血漿TUDCA和假單胞菌屬的豐度與ICC患者的生存時間呈負相關,但在兩種小鼠腫瘤模型中對腫瘤大小的影響無顯著差異。
總之,本項研究中,筆者發(fā)現(xiàn)了一些新的生物標志物,包括腸道菌群,膽汁酸和炎性細胞因子,提供了ICC和肝細胞癌鑒別診斷以及ICC患者有無血管侵犯預測判斷的新方法。
摘譯自:JIA XD, LU SS, ZENG Z,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gut microbiota, bile acid metabolism, and cytokines in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J]. Hepatology, 2020, 71(3): 893-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