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樂縣農業(yè)農村局 崔艷玲
胡蘿卜生長對土壤要求較為嚴格,過酸、過堿、過黏的土壤光照不足,不宜種植;易旱、易澇的土壤不宜種植。因此,應選擇黃河古道沖積平原沙壤土及小兩合青沙地等土壤及選擇遠離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續(xù)生產能力的生產區(qū)域種植。
胡蘿卜品種選擇以個大、脆甜,胡蘿卜素含量高,纖維素含量高,鈣含量高,符合胡蘿卜生長特點的二紅小葉大蘿卜為主,且產量高,商品性好。
要搞好胡蘿卜的提純復壯工作,以達到胡蘿卜的個大、脆甜、胡蘿卜素含量高、商品性好等特點。
搓去刺毛的種子用40 ℃的水泡2 h,撈出后再淋去水,置于20~25 ℃下催芽。催芽過程中還應保持適宜的濕度,并定期翻動,使種子處在均勻的溫度、濕度條件下,當大部分種子露芽時即可播種。按行距15~20 cm 單行或45~50 cm 寬幅雙行條播,開溝深2~3 cm,順溝施入氮磷鉀復合肥,與土壤攪勻后再播種,播后覆土。
近幾年,隨著農業(yè)產業(yè)結構的調整,胡蘿卜引進了數控定量精播滴灌一體化種植技術,解決了大面積種植過程中播種、澆水、施肥、收獲等生產過程中費工費時、出苗不整齊等問題,實現了節(jié)本增效的效果。該技術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種子播種技術,采用日本、韓國先進的數控定量種子帶編織機,將精選的種子按照設定的粒數40 粒/m、間距2.5 cm 編織到專用種子帶內,形成一條種子編織繩(1000 m/條),再用專用種植機起壟(壟底寬70 cm 左右,壟頂寬25~30 cm,壟高30 cm,行距12~16 cm,株距2.5 cm)、種植、鋪設滴灌帶,一次性完成種植全過程。這種專用的種子帶具有水溶性或分解性,不影響種子出芽,在土壤內會自動分解,而且對土壤無污染。該項技術的實施可以有效實現精準播種,同時,有利于農業(yè)的工廠化生產,是規(guī)?;卟松a種植趨勢。該技術每667 m2用種量300 g 左右,每天可播種1.33~2 hm2,出苗整齊高,苗壯。運用滴灌設施省水省人工,胡蘿卜每667 m2可增產1000 多kg,商品率高。生產管理環(huán)節(jié)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記和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肥料、農藥等農業(yè)投入品。
出苗后,應及時去除覆蓋物。此時,氣溫高,雜草生長快,應及時拔除,以免妨礙幼苗生長。定苗前應間苗1~2 次。第1 次間苗在苗高3 cm 左右、約2 片真葉時進行,除掉過密苗、弱苗和不正常的苗,留苗株距3 cm 左右。第2 次間苗在3~4 片真葉、苗高約13 cm 時進行。此時容易區(qū)分蘿卜苗健、弱、優(yōu)、劣,亦可進行定苗。定苗株距12~15 cm,4~5 片真葉時再定苗。每次間苗都要結合除草和中耕松土,雨后還要進行清溝和培壟等工作。定苗后留苗52.5 萬~60 萬株/hm2。
播種后如天氣干旱或土壤濕度不夠,可適當澆水,以利于出苗。幼苗期需水量不大,一般不宜過多澆水,以利蹲苗防止徒長。在定苗后應隨之澆水和追肥,將腐熟的農家液態(tài)有機肥隨水施入,或將其加水攪勻稀釋施用。若追施腐熟圈肥(應搗細)或化肥,最好先開溝施入,覆土后澆水。追肥應在封壟前完成,追肥及用量可視土壤肥力和肥料種類而定。第1 次追施農業(yè)液態(tài)有機肥2000~2500 kg/hm2,若土壤肥力低,應增加施肥量。條播也可以在第1 次追肥時溝施腐熟的餅肥750 kg/hm2。最后一次追肥應在肉質根迅速膨大初期完成。生長后期應防止肥水過多,否則容易導致裂根,也不利于儲藏。中耕可在每次間苗、定苗、澆水、施肥后,待土壤濕度適宜時進行。胡蘿卜的根系主要分布在10~20 cm 的土層中,中耕不易過深。每次中耕特別是后期應注意培土,最后一次中耕應在封壟前完成,并將細土培至根頭部,以防肉質根膨大后露岀地面,變成綠色,影響品質。
病蟲害防治原則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業(yè)防治和物理防治為基礎,生物防治為核心,搞清病蟲害發(fā)生的規(guī)律,科學使用化學防治技術,有效控制病蟲害。
清除田間病株殘體,減少田間病源。在無病田、無病株上采種,防止種子帶病菌。發(fā)病初期可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 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每隔7~10 d 噴施1 次,連噴2~3 次。
利用螻蛄具有趨光性、喜濕性,或對香甜物質及馬糞等具有強烈趨性的特點,針對性地采取防治措施。如施用充分腐熟的馬糞等有機肥,或用5%辛硫磷顆粒劑15~22 kg/hm2混細土300~450 g,灑于條播溝內或畦面上再播種,然后覆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