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巖,凌健偉
(通遼市奈曼旗人民醫(yī)院,內蒙古 通遼 028300)
冠心病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心血管病癥,而且冠心病患者極易并發(fā)心律失常,若患者未獲得及時、有效的診治處理,病情極易惡化,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嚴重的威脅[1]。
篩選出2017年8月~2019年6月于我院實施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診治處理的患者48例,應用數(shù)字隨機表對患者進行分組,即參照組與觀察組,例數(shù)均為24例。參照組男女例數(shù)之比為12:12,年齡均數(shù)為(63.28±2.87)歲,患病時長均數(shù)為(9.03±1.02)個月;觀察組男女例數(shù)之比為13:11,年齡均數(shù)為(62.19±3.22)歲,患病時長均數(shù)為(9.43±1.32)個月。
參照組運用基礎性的治療方案,即給予患者鹽酸普羅帕酮片,給藥方式為口服,每次服用劑量為150 mg,每日三次。診治周期為兩個月。觀察組運用鹽酸胺碘酮療法。即給予患者鹽酸胺碘酮片,給藥方式為口服,每次服用劑量為600 mg,每日三次。持續(xù)用藥一周后,將給藥劑量調整至200~400 mg/d,分兩次服用。持續(xù)用藥兩周后,將給藥劑量調整至100 mg/次或200 mg/次,維持此劑量至治療結束。診治周期為兩個月。
記錄、對比兩組的臨床診治結局。
(1)記錄、對比治療期間兩組心律失常相關指標的變化情況。心律失常指標:交界性早搏、房性早搏、室性早搏。
(2)記錄、對比治療期間兩組炎性因子的變化情況。炎癥因子:血漿腦鈉肽(BNP)、脂聯(lián)素(APN)、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在對炎性因子的水平實施測定處理時,應先對患者實施靜脈采血操作,采血劑量為5 ml,隨后借助熒光免疫法來實現(xiàn)炎性因子水平的檢測[2]。
應用SPSS 20.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接受t檢驗,計數(shù)資料接受x2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較之參照組,觀察組在心律失常相關指標方面的表現(xiàn)更佳(P<0.05)。
接受診治前,參照組BNP、APN、MMP-9等炎性因子指標對應的數(shù)值為(911.21±7.07)ng/mL、(3.34±1.42)ng/L、(198.32±45.84)ng/L,觀察組BNP、APN、MMP-9等炎性因子指標對應的數(shù)值為(909.34±7.11)ng/mL、(3.36±1.32)ng/L、(200.02±42.19)ng/L;接受診治后,參照組BNP、APN、MMP-9等炎性因子指標對應的數(shù)值為(372.24±9.84)ng/mL、(5.90±0.54)ng/L、(129.32±34.28)ng/L,觀察組BNP、APN、MMP-9等炎性因子指標對應的數(shù)值為(203.27±8.33)ng/mL、(6.77±0.64)ng/L、(100.98±35.37)ng/L。可見,接受診治后,較之參照組,觀察組炎性因子水平的變化趨勢明顯更佳(P<0.05)。
胺碘酮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抗心律失常藥劑,能夠有效改善心率水平,阻斷鉀離子的外流路徑,延長心肌的不應期,促使竇性心律恢復至正常狀態(tài),進而達成治療心律失常的目的[3]。胺碘酮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α及β腎上腺素受體產生阻滯作用,阻斷心室肌及心房的傳導路徑,削減心肌的傳導速率,減弱竇房結的自律性以及房室旁路的傳導能力,進而削減心律失常癥狀的發(fā)生幾率。除此之外,胺碘酮還能夠有效緩解主動脈壓力及外周阻力,降低心率及攝氧量,同時能夠對心肌動脈平滑肌產生直接性作用,促使冠狀動脈的輸出量不斷增長。對本次研究的相關數(shù)據(jù)展開分析可知,較之參照組,觀察組在交界性早搏、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指標方面的表現(xiàn)更具優(yōu)勢性,接受診治后,兩組的炎性因子水平均得以明顯改善,且觀察組炎性因子的改善幅度更加顯著,其中BNP、MMP-9水平呈現(xiàn)明顯的下降趨勢,而APN水平呈現(xiàn)明顯的增長跡象。
綜上所述,對冠心病室性心律失?;颊哌\用鹽酸胺碘酮療法進行治療,診治結局甚佳,對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