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昌 何 山 王恒華
(1 山東省臨沭縣大興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 山東 臨沭 276707; 2 山東省臨沭縣大興鎮(zhèn)人民政府山東 臨沭 276707; 3 山東省臨沂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臨沭縣分局 山東 臨沭 276700)
近年來,隨著生產模式由兩年三熟向一年兩熟(小麥—花生)的轉變,臨沭縣的冬小麥晚播現(xiàn)象時常出現(xiàn),晚播小麥面積不斷增大,對保證夏糧豐產豐收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克服晚播小麥生產中遇到的生育期縮短、冬前苗弱、春季穗分化時間短等問題,成為晚播麥田生產管理的重要方面。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因素。一是小麥正常播期內墑情不足,無水補墑;二是上茬作物騰茬不及時;三是農戶在小麥正常播期內有事耽擱。
晚播縮短了小麥生育期,如同不足月的嬰兒,小麥自然孱弱,發(fā)育遲緩,若管理不善,會影響產量。主要有以下幾個表現(xiàn):
2.1 冬前苗弱、出苗不齊。由于從播種到越冬前積溫不足,小麥葉片不足4 片,很多麥苗只是“一根針”,甚至捂在土中不露頭而形成“土里捂”。
2.2 春季短時間內完成常規(guī)生育進程。與正常播期內播種的小麥相比,晚播小麥分化開始晚,分化時間短,分化效果很受影響,不孕小穗大概率出現(xiàn),穗粒數也會減少。
2.3 灌漿期易受天氣影響。晚播小麥冬前無分蘗或分蘗很少,大多依靠春季分蘗成穗。小麥晚播導致成熟期順延,恰遇臨沭小麥產區(qū)干熱風高發(fā)期,加大了小麥灌漿期受干熱風危害的風險,影響千粒重。
由于晚播小麥產量“三要素”(畝穗數、穗粒數、千粒重)因其播種晚均受影響,直接降低小麥產量,因此,在生產管理上要因地制宜,采取應對措施,最大限度地減輕晚播造成的不利影響,奪取小麥豐收。近年來,隨著小麥—花生一年兩熟種植模式的大面積推廣,人們逐漸摸索出一套生產應對技術措施。
3.1 適當延遲小麥收獲期。從夏季作物(花生)生長期中擠出時間,盡量補足小麥生育期。
3.1.1 改花生晚熟品種為早熟品種。結合花生重茬造成花生減產等因素影響,適當選擇早熟、抗重茬花生品種,消除花生收獲騰茬晚對小麥播種期的影響。
3.1.2 改夏花生不覆膜為覆膜播種。因為麥收后高溫及麥茬影響,人們逐漸不覆膜播種麥茬花生,這就延遲了花生的收獲進而造成小麥晚播。因此,推廣夏花生覆膜播種技術,不僅能提高花生的產量,也有利于小麥播種,提高小麥的產量。
3.1.3 改夏收為夏收搶種。“三夏”生產中,部分農戶忙于夏收、并且在夏收完了之后再夏種,早把夏季農業(yè)生產中的“早一宿高一拳”拋之腦后,這直接延遲了花生的播種、進而推遲了花生的收獲,間接推遲小麥的播種。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改夏收為邊收邊種,收中搶種。
3.1.4 改秋收為搶收搶種?!叭铩鄙a中,根據花生的收獲,依托現(xiàn)代的機械化生產,在小麥適播期內盡可能的搶墑播種,莫等全部收完再種。
3.2 精細播種
3.2.1 增施有機肥。針對小麥晚播的實際及生長狀況,加之復種指數的提高,非常有必要加大晚播小麥的施肥量,尤其增加有機肥施用量,以補充土壤中的有效養(yǎng)分,促晚播小麥創(chuàng)高產。一般畝施有機肥4 000 kg以上、尿素15 ~20 kg、過磷酸鈣50 kg 左右。
3.2.2 精耕細作。晚播小麥要深耕細耙,打碎明暗坷垃,力爭均勻補墑、造墑。足墑均勻播種,力爭一播全苗。
3.2.3 良種補晚。晚播小麥務必選用半冬性良種,選種健壯籽粒。
3.2.4 播量補晚。針對晚播小麥冬前、春季分蘗實際,加大播量彌補冬前分蘗不足、春季分蘗減少的缺陷,提高主蘗成穗。晚播小麥的播量大致為:較適播期晚播2 d,增加播量0.75 ~1.5 kg。
3.2.5 適當淺播。小麥播種深度增加,容易導致出苗長勢弱。因此,晚播小麥播種宜稍淺,播深3 cm 即可。
3.2.6 芽苗補晚。播前用20 ℃~30 ℃的水浸種5~6 h,晾干后播種。
3.3 精準管理
3.3.1 鎮(zhèn)壓劃鋤。根據晚播小麥生長實際,返青期應進行鎮(zhèn)壓劃鋤,以利保墑增溫,促根增蘗。
3.3.2 科學肥水。起身期、拔節(jié)期的肥水管理對晚播小麥尤顯至關重要。起身期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20 kg;群體不足的應在返青后期追肥;返青后期、孕穗期視情況澆水。
3.3.3 防病治蟲。晚播小麥長勢往往孱弱,易發(fā)生病蟲害,尤應較適期播種的小麥加強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