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科峰
譯林版《英語》教材中的Checkout time 板塊是一個綜合檢測板塊,它通過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考查學生對整個單元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并發(fā)展其語言技能。該板塊內容比較單一,如果教師只是簡單地帶著學生完成練習,對于單元的整體復習、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作用甚微。這一板塊的常規(guī)教學流程為逐一完成本板塊的綜合練習,并在練習的過程中復習前面所學各板塊的內容,同時在復習的過程中穿插Ticking time 板塊的教學,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這樣的教學,學生往往被教師牽著鼻子走,其主體性很難體現(xiàn)。對此,教師可巧用繪本,提升Checkout time 板塊教學的有效性。
Checkout time 板塊的教學以復習和練習為主。這樣的課堂往往會缺少趣味性和生動性,而利用繪本導入,巧妙實現(xiàn)新舊知識的鏈接,則能活躍課堂氣氛。
如:五下Unit 6 In the kitchen(Checkout time)包含兩個練習:一個是有關于冰箱里食物的描述,練習和鞏固句型There is some.../There are some...及掌握可數(shù)名詞與不可數(shù)名詞這一語法知識;另一個則是創(chuàng)造了孩子們在廚房里幫忙的場景,并引導學生以問答的方式來描述這一場景。考慮本節(jié)課的情感教學目標為“引導學生感恩家人,感恩生活,學會分擔”,筆者在本板塊的導入環(huán)節(jié)選擇了經(jīng)典繪本My Mum。
繪本中的媽媽是一個全能的媽媽,在一張張生動的圖片及簡明的文字中,學生能深深地感受到媽媽的愛。在繪本的最后,“My mum is a super mother. I Love my mother,and she loves me too.”一句話可將學生的情緒帶入高潮,同時可引出話題“Why is mum so busy?How can we help her?”,這可以幫助學生在復習“幫助父母”這一話題的基礎上,自然地導入helping parents cook的話題,并進行練習。
在以上繪本的學習中,教師不知不覺地搭建了新舊知識的橋梁,活躍了學習氛圍,更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因此,根據(jù)單元話題內容,選擇合適的繪本進行教學導入,可以讓Checkout time板塊的教學更有效。
Checkout time 板塊的內容一般比較單一,通常是復習前幾個板塊的內容,并完成相應的練習。鑒于此,在進行Checkout time 板塊的教學時,教師應建構一些新的、有意義的且有完整情境的語言材料,同時通過課堂教學,組織學生在新的情境中鞏固和運用所學語言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對此,教師可以借助繪本,實現(xiàn)以上目標。
三下Unit 2 In the library的Checkout time板塊以在圖書館發(fā)生的事情為話題,主要讓學生學會用祈使句命令和要求別人不要做某事,教會學生正確地使用句型Don’t...和I’m sorry.并學會遵守公共秩序。本單元的Checkout time板塊是一個有關圖書館標志的練習,所以筆者選擇繪本Biscuit loves the library進行拓展。
繪本中Biscuit 是一只餅干狗,他的小主人要帶他一起去圖書館,因為今天是“為寵物讀書日”。在引入繪本時,筆者利用問題If the biscuit wants to go to the library,what should he do?引導學生站在餅干狗的角度,分組討論怎樣在圖書館里待一天。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整體感知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完成Checkout time 板塊的練習。在學生解決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后,再整體地呈現(xiàn)繪本。餅干狗和他的主人一起在圖書館找到了自己喜歡的書,并找到了一個很舒服的聽故事的地方。餅干狗這一天過得很開心。通過繪本的完整呈現(xiàn),學生再次感受閱讀的魅力。最后,筆者還利用繪本給學生講講“世界讀書日”,拓寬學生的思維和眼界。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繪本,巧妙地創(chuàng)設了充滿童真童趣的情境,并將Checkout time 板塊的練習進行了穿插、滲透。通過繪本閱讀,教師將單純的語法練習變成了情境討論,增加了語法練習的趣味性、挑戰(zhàn)性。
在Checkout time 板塊的教學中,我們往往以練習與單元復習為目標。但它們的結束并不意味著本節(jié)課教學的結束,教師還要適當?shù)剡M行延伸與拓展,只有這樣才能通過Checkout time 板塊,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下面,筆者結合四下Unit 7 What’s the matter?中的Checkout time 板塊,談談如何進行該板塊的拓展教學。
該板塊主要以練習的形式讓學生學習句型What’s the matter?I’m...教師應根據(jù)情況給予學生適當?shù)膸椭?。在學生練習的基礎上進行繪本創(chuàng)編,可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這里,筆者選擇了經(jīng)典繪本A little hungry snake進行創(chuàng)編。
繪本講述了一條很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地在森林里散步,它每天都發(fā)現(xiàn)食物,并一口吞下,于是它相繼變成蘋果蛇,香蕉蛇等。在教學Checkout time 板塊時,筆者首先從小蛇hungry的狀態(tài)展開,引導學生復習和鞏固詢問別人狀態(tài)的句型,同時引導學生給予小蛇幫助,訓練句型“Here is / are...”,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接著展示繪本,看看小蛇在森林里的發(fā)現(xiàn)和它出乎尋常的好吃。但是繪本的作用僅限于此嗎? 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對繪本進行創(chuàng)編:由于小蛇不好的飲食習慣,導致它在接連幾天的狼吞虎咽之后,生病了,所以我們該如何關心它,并給予幫助呢?通過對繪本的創(chuàng)編,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并提高其語言運用能力。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以及中外文化異同進行初步了解,同時通過體驗、比較等多種方式,鼓勵并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自己思考、探索和對比,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對此,在教學關于文化和習慣話題的Checkout time 板塊時,教師可以引入一些經(jīng)典繪本,從而幫助學生把握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和生活習慣,增強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如五下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的Checkout time板塊主要介紹了一些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而Checkout time 板塊則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些節(jié)日,包括節(jié)日的時間和活動,整個內容有些局限。所以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筆者引入了繪本It’s Christmas,David!。
繪本講述了小男孩David偷吃圣誕餅干,把自己當作圣誕樹將裝飾品掛身上,雪天帶上圣誕帽在路上裸奔,用雪球把家里的窗戶砸了一個洞等故事。學生在歡樂的氣氛中感受David的圣誕節(jié),并學習西方國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
總之,在Checkout time板塊的教學中,適時地引入繪本,不僅能讓練習更具趣味性,還能為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自然、整體的情境,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