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竹行小學 黃黎鑫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對“計算”教學持不同的態(tài)度。一些教師認為,學生掌握計算方法即可,沒必要強化;一些教師又過于關注計算教學,反復訓練計算,降低了學生的數學熱情。數學是探析數量關系、展現空間形式的科學,小學階段,“計算”所占的比重很大,貫穿整個學科教學,始終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是重要任務。
數學教學不是純粹的知識講解,還強調學生數學思維力的養(yǎng)成。數學概念的學習、數學結論的推導、數學問題的求解,都需要“計算”來參與完成?!坝嬎恪睂τ谔岣邔W生的注意力、思維靈活性、邏輯性有良好的助推作用。在平時,一些學生在面對題目時,審題不認真、抄寫錯誤、驗算馬虎,這些注意力不集中現象多反映了學生“計算”能力不足。
同樣,“計算”與口算、心算聯系緊密,學生具備良好的“計算”能力,往往說明學生具有敏捷的數學思維力,可以提高口算速度、心算準確度。如對于“15×12=”,有學生可以快速推算,將其轉換為“15×4×3=180”。同樣,對于“0.25×28”,可以將“28”轉換為“4×7”,將“0.25”轉換為“25×0.01”。通過發(fā)展學生的“計算”能力,學生的數學思維更加靈活,可以根據數學知識點的變化關系抓住數學思維方法,找準數學解題方向,在較短的時間內計算出結果。
數學思維具有邏輯性,邏輯性也是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通過“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面對數學題目時能夠有條理地呈現解題過程,把握算理與解題思路。另外,學習數學還要關注學生數學情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坝嬎恪蹦芰Φ酿B(yǎng)成不僅要掌握正確的計算方法,更要擺正數學態(tài)度,在審題、解題、驗算中能夠做到仔細認真、注意力集中,從數學學習中獲得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重視“計算”教學,并非為“算”而教,而是要在教法上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數學情境中,計算被置于“工具性”地位,學生參與到數學情境中,圍繞問題展開計算,激發(fā)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也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如在“加減法”訓練中,我們引入“商場”購物場景,通過計算作業(yè)本、鉛筆、橡皮、直尺、文具盒等物品的價格,讓學生扮演顧客、售貨員等角色,親歷購買過程,領悟“用去的錢”“付出的錢”“找回的錢”的含義,讓學生從數學情境體驗中提高計算的積極性,感受數學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從觀察、分析、比較、綜合、驗證中理解算理,發(fā)現計算的規(guī)律,選擇恰當的方法來解決購物問題。
教師還要引入數形結合法。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強,學生不易理解。數形結合思想可以將數學問題轉換為圖形,以直觀、形象的方式來透析數理,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如對“乘法”概念的呈現,我們可以借助于前面所學的“加法”,借助于形象化的小棒來滲透:一組小棒有兩根,3 組小棒有多少根?利用加法時,解法為“2+2+2”。如果有二十組小棒,應該怎么算?有學生列出“2+2+2+……”這樣的式子,較為麻煩,還易算錯。我們可以利用“乘法”,有幾組小棒,就乘幾,前面的三組小棒,可以寫作“2×3”,二十組小棒,可以寫作“2×20”,是不是比加法更簡便?
兼顧“質”與“量”的優(yōu)化?!坝嬎恪庇柧?,不能僅限于“量”,還要強調“質”。對算法的訓練,不能陷入“低思維層次”,而是要體現多樣化。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與感悟,分類優(yōu)化,從整理、分類、合并算法中進行優(yōu)化;模仿優(yōu)化,學習他人的運算方法來優(yōu)化自己的解法;反思優(yōu)化,從解題中反思算法的合理性,提高計算準確性。如在學習“除法”后,我們設置練習活動:某校組織廣播體操比賽,四年級二班有42 名學生參加,請設計排隊的方案。對于排隊問題,很多學生都有生活經歷。在對“42”進行排隊優(yōu)化時,有很多方法,如“42÷3=14”“42÷2=21”“42÷6=7”“42÷7=6”等等。通過對比、思考、計算,哪種排隊方式最合理?由此,讓學生在除法訓練中找到最佳的解法。當然,在設計數學計算題型時,也可以融入口算題、搶答題、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估算題、圖形題等多種形式,突出練習題的層次性、梯度性,調動學生的計算積極性。
總之,“計算”教學要激活學生的計算興趣,我們還可以融入數學游戲活動,拓展數學學習空間,讓學生從活動體驗中辨析數量關系,解決數學問題,在動手、動腦中提升計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