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衛(wèi)國 (常熟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江蘇省蘇州市 215557)
“常優(yōu)5號”是江蘇省常熟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育成的優(yōu)質雜交粳稻組合,食味品質極佳,在第十一屆中國優(yōu)質稻米博覽交易會獲得“金獎稻品”稱號,是太湖晚粳稻區(qū)優(yōu)質雜交粳稻的重點推廣組合。但由于“常優(yōu)5號”的制種要求高、用工量大、成本高、產量不穩(wěn),制約了其大面積推廣種植。近年來,常熟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根據(jù)“常優(yōu)5號”父母本特性(雙親播差期達40 d,在父本移栽活棵后,有利于開展母本機插移栽制種),開展了母本機播機插制種,最終提高了制種產量,節(jié)省了用工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018年采用母本機播機插制種的平均單產穩(wěn)定在3.4 t/hm2以上;2019年采用機播機插制種的面積為3.92 hm2,平均單產達4.65 t/hm2,不僅較母本人工移栽單產增加17.2%,且用工量減少,成本降低[1]?,F(xiàn)將“常優(yōu)5號”母本機播機插高效制種技術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常01-11A”屬早熟晚粳不育系,在常熟市種植,一般于5月10日—15日播種,6月10日—15日移栽,8月28日—31日始穗,全生育期145 d左右。屬BT 型不育系,花粉敗育時期為三核期,以染敗為主,屬配子體不育,不育性穩(wěn)定。其開花習性表現(xiàn)為花時早,晴天或多云天氣10:30—11:00始花,11:30—13:00進入開花高峰期,13:30進入終花期,始花至終花歷時2.5~3.0 h;開花集中,高峰明顯,群體花期12~13 d,單株花期8~10 d,抽穗當天即開花,始花后2 d即進入開花盛期,3~4 d后達開花高峰期,單株開花高峰期4~5 d,高峰期內開花量占總穎花量的73%左右,單穗花期6~7 d,3~6 d為單穗開花高峰期,其開花數(shù)占單穗穎花數(shù)的80.4%;花時受溫度影響小,開穎角度大,柱頭部分外露,單穎開花歷時50~70 min,開穎角度35°~37°,自然柱頭外露率為10%左右[2]。
父本“CR-27”在常熟市種植,一般于5月初播種,9月初抽穗,全生育期160 d 左右,播始歷期122~126 d。其主莖葉片18~19張,葉片較長,出葉速度較慢;株型松散適中,分蘗中等,莖稈粗壯;穗長為28 cm,每穗總粒數(shù)185粒左右,千粒重26 g;米質優(yōu),適口性好;正常天氣下花時早,開花集中,10:30左右始花,11:00—12:30進入盛花,花粉量足,恢復性好。
“常優(yōu)5號”制種田宜選擇土壤肥力中上等、排灌方便的田塊,且要求機耕路兩邊無樹木等雜物,以便進行機械拉花作業(yè)。同時,制種田塊和其他水稻種植田塊需空間隔離200 m以上,或與相鄰田塊種植水稻品種的抽穗期相差20 d以上。
“常優(yōu)5號”父母本播差期為40 d,父本分兩期播種,Ⅰ期父本在5月2日左右播種,Ⅱ期父本在5月12日左右播種,母本在6月11日播種。
2.3.1 父本育秧
父本采用露地水育秧方式。Ⅰ期父本大田用種量為3.0~3.8 kg/hm2,秧田播芽谷375~450 kg/hm2;播前用17%殺螟·乙蒜素20 g兌水5~6 kg浸種3~4 kg,播后第2天用直播寧封殺除草。Ⅱ期父本用種量和Ⅰ期父本相同。
2.3.2 母本育秧
母本采用硬盤硬地基質育秧方式,使用“井關牌”2BZP-580A(THK-3017KC)型水稻育苗流水線進行播種,大田用種量為48.75 kg/hm2,每盤播芽谷140 g,播后每25盤一疊,整齊排放在室內,并覆蓋黑膜暗化處理48~50 h。覆土露白后,選擇在陰天或下午日照不強時擺盤,隨即噴足水,并覆蓋無紡布。母本機播育秧是利用水泥場地進行育秧及采用微噴系統(tǒng)進行灌水,不僅比露地旱育秧節(jié)省了秧田面積,且秧苗管理更加精細化,出苗更整齊,秧苗素質更好。
2.3.3 秧苗管理
父本秧田不施基肥,播后覆蓋無紡布并搭拱棚,可防蟲保溫,以利于出苗;移栽前3 d揭去無紡布。母本擺盤后覆蓋無紡布,遇晴好天氣每天噴水1~2次;移栽前5 d,選擇在陰天或下午揭去無紡布;移栽前減少噴水次數(shù),并使用好起身藥。
2.4.1 父本移栽
Ⅰ期父本在秧齡37 d時進行人工移栽,制種廂寬233.3 cm,父母本行比為2∶6。父本移栽株行距15 cm×20 cm,每穴栽2~3苗,基本苗數(shù)為5.25萬苗/hm2。Ⅰ期父本移栽結束后隨即移栽Ⅱ期父本,移栽要求同Ⅰ期父本,基本苗數(shù)為6.75萬苗/hm2。
2.4.2 母本移栽
采用“洋馬”VP6D(2ZGQ-6D)六行高速插秧機在母本秧齡15 d時進行移栽,移栽株行距為10 cm×30 cm,每穴栽4~5苗,確保有效穗數(shù)達300萬穗/hm2。
2.5.1 施 肥
父本移栽前大田不施基肥;父本移栽活棵后,結合除草全田施尿素75 kg/hm2。母本移栽前,只在母本行間施高濃度復合肥225 kg/hm2加尿素150 kg/hm2作基肥,施肥后耙勻;母本移栽活棵后,結合除草全田施尿素75 kg/hm2。分蘗肥施尿素150 kg/hm2,并在7月底偏施尿素150 kg/hm2,這兩次施肥均只施6行母本,且施肥前田間要確保沒有水層,以防父本吸收肥料過多而延遲抽穗,造成花期不遇。
2.5.2 水漿管理
父本移栽后保持水層;母本移栽前施基肥,且要求放掉水層后再施基肥。母本每次施肥1~2 d后再建立水層;視母本莖蘗數(shù)進行2次擱田,7月中下旬輕擱,7月底至8月初再次擱田,確保田中不陷腳。
2.5.3 病蟲防治
秧田期和大田苗期重點防治稻薊馬和稻飛虱;大田中期重點防治稻縱卷葉螟、稻飛虱和紋枯??;穗期重點防治稻曲病、稻瘟病。值得注意的是,在母本破口前2~3 d需重點防治1次稻曲病,始穗期結合噴施“九二〇”進行第2次防治。
2.5.4 花期預測及調節(jié)
自8月初開始,每隔5 d對不同類型的田塊定點進行父母本幼穗剝查,觀察幼穗分化進程,若發(fā)現(xiàn)父母本群體發(fā)育出現(xiàn)較大偏差時,應及時采取調節(jié)措施,控快促慢,使父母本發(fā)育平衡。以在幼穗分化Ⅰ期~Ⅲ期進行花期調節(jié)的效果較好。
2.6.1 割 葉于始穗期(破口10%)進行割葉,父本比母本提早2 d進行割葉,父母本留葉小于5 cm。
2.6.2 噴施“九二〇”
母本割葉后1~2 d,父母本同時大機噴施 “九二〇”(水溶性片劑)120~150 g/hm2。若父母本穗位差不理想,父本可單獨用小機噴施“九二〇”45~60 g/hm2。若母本有輕微包頸現(xiàn)象,則噴施“九二〇”時要均勻,避免漏噴影響異交結實率。
2.6.3 人工授粉
“常優(yōu)5號”母本的開花時間略早于父本,故在母本始花時即可進行第1次拉花,第2次拉花與第1次拉花的間隔時間可稍短,為15~20 min,此后,每隔20~25 min拉花1次,直至母本全部閉穎為止。
2.6.4 去雜去劣
割葉前去除異形株、早抽穗株和母本行中的父本植株。始穗后,根據(jù)抽穗時間、穗部形態(tài)、花藥大小和是否散粉,及時拔除無芒株和花藥較大且散空成白色的植株,以及后期晚抽穗植株。灌漿期根據(jù)結實率、穎殼形態(tài)和顏色,拔除先沉頭、結實率畸高、穎殼花色、粒形呈偏圓的植株,同時拔除異形株。父本收獲后,再全面去雜2~3次,并拾凈散落在母本中的父本植株和父本行中殘留的小分蘗穗,待檢驗合格后方可收獲母本。
10月上中旬先收獲父本,然后在對母本全面進行去雜去劣驗收合格后,待其籽粒黃熟時,采用半喂入聯(lián)合收割機收獲母本。收割后直接放入種子低溫烘干機進行烘干,烘干時熱風溫度控制在37℃以內。烘干后進行精選、包裝,專庫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