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飛
(東??h石榴街道中心小學,江蘇連云港 222314)
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模式是新課改全面實施后誕生的全新教學方式,深受教師和學生的喜愛。教師在新課程標準理論指導下,整合同一主題單元相關教學資源,將課內外閱讀素材有效融合,深度開發(fā)和利用整體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與探索機會,這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及整體能力發(fā)展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小學高年級語文單元閱讀教學以單元主題為切入點,從主題的多角度出發(fā),對課內外閱讀資源進行整合研究,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
部編版教材相較于以往教材而言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教師可以根據單元主題選擇教學內容,不同主題單元的內容存在明顯差異,在課文選擇、實踐活動設置、習作編排等方面均緊密圍繞單元主題設置。全新的教材設置模式體現出新課改理念,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更加科學和權威的依據。但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與分析并不到位,他們將各篇課文單獨教學,忽視了單元閱讀內容的整體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對單元內容的聯系性做出準確把握,知識學習與文本閱讀出現斷層,學生的知識運用與遷移能力發(fā)展緩慢。另外,教師對學生文本體驗的引導操之過急。教師在教學前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獨立閱讀與思考的時間。教師對教材把握不準確,未能給予學生足夠時間對文本展開深入體驗,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依然有限。教師應該在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時適當放手,鼓勵學生充分閱讀、思考、討論,這將對學生閱讀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教師往往采用集體備課模式,教案高度相似。雖然這樣的備課模式,大大提升了備課的效率并保證了教學模式的可靠性,但是存在很多弊端和缺陷。每個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存在明顯差異,而教師的教學思路與教學習慣也不盡相同,教師在課前不能對集體備課成果進行調整則會導致教學出現偏差,無法將學生的特點和教學需求有效契合。在小學高年級單元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考量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學模式是教學發(fā)展的必然途徑,教學模式化會導致教學陷入僵化狀態(tài)。單元閱讀教學要讓學生與文本作者之間產生心靈碰撞和情感共鳴,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單元閱讀教學的功能和價值。另外,單元閱讀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需要展示出自己的教學風格與教學特色,而模式化教學則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靈感。
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的開展必須重點關注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師通過單元文本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與閱讀技巧;另一方面,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探索欲望,讓學生能夠在課外圍繞相同主題開展深度閱讀,實現課內外閱讀資源的有效銜接。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普遍性閱讀規(guī)律,更要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閱讀意識,讓學生從閱讀中體驗與感悟。教師在課堂上圍繞單元主題進行閱讀拓展并布置課后作業(yè),學生在課后完全忽略了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又忽視了監(jiān)督與檢查。教師在監(jiān)督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同時也要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將文本精華呈現在學生面前,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與閱讀興趣,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主動參與意識和興趣。
部編版教材對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的實施具有更加顯著的促進作用,挖掘教材才能夠奠定單元閱讀的基調。以單元教材為基礎,教師可以更好地把握整個單元的教學主題,進而為整體教學設計提供準確目標。教師要注重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獲得的感受,充分尊重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部編版教材越來越關注單元主題,將每個單元主題結合形成教學整體,這也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教師在每個單元教學開始前要對單元內容關聯性進行準確把握,以課文作為研究前提,將相關內容全面導入單元教學之中,關注單元導語、正文、插圖、實踐活動等,幫助學生全面把握單元內容。而教師也要挖掘學習資源,從學生感興趣的文本入手,在教學完成后針對單元內容進行回顧與深化,利用群文閱讀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單元閱讀教學的開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得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積累豐富的閱讀素材,提高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教師在小學高年級單元閱讀教學中要不斷向課外拓展,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潛力,讓學生主動開展課外探索活動,突破教學重難點。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做好知識導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能夠對課文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和感受文本。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對教學內容保持高度關注,引導學生更好地融入學習過程,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成長。例如,教師可以采用圖片、視頻與音樂相結合的模式,讓學生對文本內容產生更加直觀的印象。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持續(xù)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為單元閱讀教學提供充分保障,引導學生更好地融入閱讀學習之中。
教師要賦予學生更多自由選擇和探索的空間,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活動中,為學生閱讀意識與閱讀興趣培養(yǎng)提供支持。學生的閱讀具有主體性和獨立性,教師只起引導的作用,不能用教師的講解來代替學生的自主閱讀。文本只是教學的一個例子,教師必須充分利用文本這一階梯,創(chuàng)造性地去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深度理解文本。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群文閱讀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閱讀策略。群文閱讀是在語文課堂上,師生確定一個或多個議題,然后以一組文章為載體,圍繞議題進行知識的構建與能力的提高,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教師組織學生一起閱讀,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教師可以舉辦家校聯合讀書活動,共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家庭閱讀氛圍的形成能夠更好地帶動學生,使得學生自覺模仿家長的行為,積極主動地閱讀更多書籍,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