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華
校本研修是提升一線教師綜合素養(yǎng)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徑之一。校本研修既是一種教育實踐的過程,也是廣大教師實施行動研究的過程,更是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過程。雖然課改早已進入深水區(qū),但并非所有的英語教師接受并適應了新課改。從教育部對中小學“以學科為單位進行有組織的研修活動”的規(guī)定出臺以來,已有60 余年的歷史。長期以來,我們對中學英語學科的研修活動缺乏有效的引導與跟蹤。常態(tài)的英語學科研修過程中存在“目標不明、方式單一、研得不足、被動參與”等現(xiàn)象,導致英語學科研修活動的效果不佳,影響了教師專業(yè)素質的提升。
針對校本研修,筆者通過網絡進行了調研,調研選取的學校全部來自江蘇省6 所縣區(qū)級實驗初中。這6 所學校分布于蘇南(2 所)、蘇中(2所)和蘇北(2 所)地區(qū),辦學特色各不相同。調查方式主要采取訪談法和問卷法。調查對象為各校隨機抽取的13 名英語教師,合計78 人。為了盡可能的客觀些,筆者還請了2位縣區(qū)研訓員參與問卷調查,所以受調查的對象合計有80人。接受調查的教師中,本科學歷的有67人,研究生學歷的有13 人;工作20 年以上的有18 人,10—19年的有38 人,10 年以下的有24 人;取得高級職稱的有21 人,中級職稱的有36 人,初級職稱的有23人。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筆者發(fā)現(xiàn)不同學校的英語校本研修存在一些共性的隱憂。
一般來講,英語校本研修活動有分散和集中兩種形式。學??梢园才艑iT的教輔人員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檢查校本研修活動的開展情況,也可以允許教師先根據(jù)各自的需求,完成觀看網課、在線點評等一系列任務后,開展主題性的研修活動。這些研修方式既考慮到了集中研討、互動交流、當場反饋,又考慮到了教師的個體差異性,有利于高質量地完成校本研修。
在本次調查中,對于學校的英語研修方式,選“按照教務處或教科室指導的時間和地點”的有90%,選“自主研修活動”和“QQ 群等在線研修”的各占5%;對于英語研修內容,70%的教師認為本校的英語校本研修沒有特定的主題,20%的教師認為主題是臨時決定的,還有10%的教師對研修內容不太明白。從調查結果來看,現(xiàn)實中,校本研修的形式主要以學校開展集中研修為主,在內容上大多缺少相關課題或研究專題,呈現(xiàn)出隨意性大和效率低下的狀況。因此,如何確立慣常的研究主題,提高活動的針對性,實現(xiàn)校本研修形式的多樣化,從而達到集中研修和分散研修相結合,是諸多英語學科研修組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很多年輕英語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除了依靠教學實踐外,還需要得到前輩同行的支持引領和幫助。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教師間互相學習、彼此借鑒的可能性和空間增大了很多。有些學校的校本研修實現(xiàn)了制度化和常規(guī)化,有的學校研修組推行了電子備課和充分利用微格課堂等形式。教師可以上網共享彼此的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和教學視頻,同行之間也可以互相學習。
遺憾的是,我們在調研中發(fā)現(xiàn),不少英語教師在教育教學問題上缺乏互助合作,沒有嘗試過相互診斷教學;只有40%的教師非常愿意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45%的教師會覺得有些可以分享,還有15%的教師不愿意分享;作為個體社會人,教師在與同事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個別不團結的現(xiàn)象。英語教師們彼此交流的空間變大了,但是他們坦誠交流的內心卻趨于關閉了。
學校的核心工作是抓常規(guī)教學和常規(guī)研修。受到調研的6所學校都制定了一些針對校本研修的制度,比如,一些學校在學期研修計劃中規(guī)定,英語研修組每學期至少組織6 次研修活動,并且要有翔實細致的活動計劃。學校呈現(xiàn)的規(guī)章制度非常詳盡,甚至具體到每周完成教學進度,研修活動的參與率很高。還有些學校要求教師在研修活動記錄表上簽名,表示本人參與了該項活動。
可是,實際上,諸多的英語教師對研修活動都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tài)。我們從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60%的教師不愿意參加英語校本研修活動;65%的教師認為研修活動中的無關話題多,深入研討少;70%的教師認為研修活動中的研討是比較散亂的。在有些學校的研修活動上,要么讓一位教師開設公開課,然后指定一兩個教師進行高唱贊歌式的評課;要么在研討、解讀時不著邊際地聊天;要么缺乏明確的研究主題,導致活動結束后教師們對下周教學內容的目的尚不明確;研討氛圍要么七嘴八舌、唇槍舌劍,要么一人獨秀、眾人啞言。鑒于校本研修活動質量不高,英語教師參與其中的激情漸漸消退。
中學英語教師工作繁瑣,一般都承受著較大的工作壓力。這些壓力主要來自升學、競賽和教學評價體系,影響著他們的身心健康。有80%的受調查者認為自己工作壓力很大?,F(xiàn)實中,初中英語教師一般每周至少要上12 節(jié)正課,還有早讀課、晚自習、一些輔導課等,有一些英語教師還兼任班主任。繁重的教學負擔以及日常生活瑣事會讓英語教師對校本研修有心無力。此外,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英語教師在教學觀念、教學方式上不斷受到沖擊,甚至會引起自我懷疑和否定,從而產生工作壓力。從積極層面看,這或許是教師個人專業(yè)發(fā)展的生長點,但從消極層面來看,這是導致許多教師疲于應付并最終疲累不堪的緣由。
“文人相輕”的現(xiàn)象在某種程度上流轉在少數(shù)英語教師的心底。個別英語教師表現(xiàn)出極度自信、輕貶他人和業(yè)務封鎖;還有英語教師疏于業(yè)務提升,缺少知識積淀,但又藏拙守愚,不愿意暴露出自身不足。于是他們在校本研修活動中保持緘默,擔心引起他人的質疑。有些英語教師受評價制度的影響,片面追求分數(shù)而忽視了自身成長的過程,對校本研修中的合作交流表現(xiàn)出漠不關心的態(tài)度。從調查結果來看,調整教師參與校本研修的心態(tài)或許能破解英語教師在校本研修中不愿意主動交流、不愿意積極合作對話的尷尬境地。
從評價體系來看,有的學校以優(yōu)秀率、及格率和均分排名等因素作為常態(tài)考核指標,過于強調學生的文化課考試成績。此外,教育科研部門還會通過優(yōu)課比賽、教學設計評比和骨干教師評選等一系列評優(yōu)活動,樹立模范典型。在這種過度看重個體成長的評價方式下,許多教師會覺得過分支持隊友無異于“自掘墳墓”,所以,便會出現(xiàn)“競爭大于合作,防范多于共贏”的現(xiàn)象。而這種現(xiàn)象會導致部分教師對自我的評價過高。在績效工資得到全面推行的評價背景下,唯分數(shù)論的個體評價方式顯然影響了英語教師校本研修的開展,必然會對他們的專業(yè)成長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要使初中英語校本研修擺脫現(xiàn)有的困境,促進其有效、健康地開展,我們需要懸置成見,重新梳理校本研修的校本路徑。
校本研修是從最初的校本培訓中演化而來的。英語教師需要在自身的專業(yè)成長過程中保持對教育教學機會的敏感,經常反思并探究各種教學現(xiàn)象背后的可能存在,在分析研究的過程中衍生出對研修和教學有一定價值的問題。這也是英語教師個體研究和集體研修的生長點。眾多英語教師達成對某一種教學觀念的認同,基本上需要經過“知→信→行”的過程。而這個過程的上升與轉化,首先意味著廣大英語教師基本認同校本研修的理念,接受它并在這個理念的指引下開展教學。只有英語教師從心理上接受這種行為,把校本研修作為專業(yè)發(fā)展不可或缺的增長點,校本研修活動的開展才會擁有實質性的根基。
每個英語研修組都可以通過各位成員分享個人發(fā)展規(guī)劃,來規(guī)劃整個研修組的共同愿景。英語研修組長是這個愿景的核心人物。首先,研修組長可以通過與組員分別溝通,鼓勵各位成員尋找各自的價值點,幫助成員們尋找到踐行愿景路上的同伴。其次,研修組長可以組織大家解讀“共同愿景”,一起商定校本研修計劃,確定每個專題的名稱,促成團隊成員擁有較為強烈的使命感。最后,研修組長還可以和大家協(xié)商制定出應該共同遵守的準則。諸如參與研修活動時,主動參與、不遲到早退、積極思考、暢所欲言、彼此尊重,等等。這些核心準則體現(xiàn)了英語教師在追求共同愿景時開展日常研修活動的慣常行為,進而為更好地開展英語校本研修活動奠定根基。
通過多年的觀察和調研,筆者發(fā)現(xiàn),相對成熟的校本研修活動每次都有一兩個核心成員擔當主持人的角色,維持著慣常的秩序,確保交流的流暢性,同時注意適時引導,使成員間的交流有焦點。最常見的研修形式當屬公開課、評課或者專題微講座。先開設公開課再評課的形式互動性強,但容易使研討停留在實踐層面;專題講座的特點是,互動性較差且難以開展深入研討。其實,英語校本研修活動的形式可以豐富多樣。從空間上來說,學??梢蚤_展校際甚至縣域之間的“對研”;從學段上來說,學??梢蚤_展促進學段銜接和各學科融合的研修活動,比如初中可以和小學聯(lián)合,開展小升初英語學科的銜接活動研討,也可以和高中聯(lián)合,開展初、高中的英語學科銜接教學研討活動;從學科上來說,英語學科可以交叉其他學科,舉辦綜合性的教學案例分享會、論文匯報會、讀書會,等等。
評價在所有存在競爭的領域都具有鮮明的導向作用。如果只按教學成績來評價一個教師的話,很難消除教師間的不正當競爭,也就背離了“共同成長”的英語校本研修的初衷。關于評價機制,筆者比較傾向于“捆綁式”評價方法。
“捆綁式”評價指以各備課組或英語研修組為評價對象,把對英語教師個體的評價納入對團隊的評價中,以團隊的考核結果來反映英語教師個體的考核的評價方法。該評價方式具有多元性和長效性,其亮點是以團隊間的協(xié)調活動、共同發(fā)展,促進英語教師個體之間的合作意識。例如,蘇南某中學長期堅持書香校園課題研究,還專門設置了“課題獎”來獎勵組員;蘇中某初中設立“優(yōu)秀教研組”“杰出備課組”獎,結合校本研修活動的開展頻度、統(tǒng)考成績、個人教研和其他工作績效等方面,對英語教學團隊進行表彰。當然,團隊考核也不是讓大家“吃大鍋飯”,對那些對團隊成長做出杰出貢獻的教研組長或成員也要獎勵。這樣可以激勵優(yōu)秀教師在團隊中分享自己的寶貴經驗。如果條件允許,學校也可以邀請一些專家學者參與英語校本研修活動,確保校本研修活動順利有效開展。
總之,英語校本研修的本質是“一種思想與另一種思想交換,就形成兩種甚至更多的思想”。英語教師是否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校本研修,根源還在于教師是否能從學校的管理中尋找到職業(yè)歸屬感和文化認同感。因此,學校需要營造以研究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建立團隊合作制度,使研修組制度與校園文化統(tǒng)一,形成促進學校健康發(fā)展的學科軟實力;開展各種文體活動,創(chuàng)造愉悅的氛圍,切實減輕英語教師的工作量。作為戰(zhàn)斗在一線的接地氣的教學研究團隊,英語學科組要發(fā)揮合作精神,坦誠交流,取長補短;學校管理者要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盡量創(chuàng)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只有這樣,英語校本研修才能發(fā)揮作用,促進英語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