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選取云南省的民族地區(qū)中兩個較具代表性的地州,分別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研。經分析,云南民族地區(qū)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有以下四個特征:總體上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發(fā)生率略高于中東部地區(qū),但心理健康問題嚴重的比內地少;區(qū)域上經濟較發(fā)達地區(qū)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經濟較不發(fā)達地區(qū);年級上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好于高中學生,高一年級心理健康水平最低;性別上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根據(jù)特征,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提高云南民族地區(qū)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云南民族地區(qū);中學生;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調查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愈來愈引起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的重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漸凸顯,經Meta近年來的分析,中學生自殺意念報告率高達17.7%[1]。云南省在經濟、教育等方面發(fā)展滯后,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處于發(fā)展緩慢的狀況。深入了解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加強云南民族地區(qū)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該地區(qū)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研究選取云南省的民族地區(qū)中兩個較具代表性的地州,分別是大理白族自治州(下稱大理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下稱怒江州),分別代表著云南省民族地區(qū)中教育比較先進和比較落后的地州,使用王極盛教授編制的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較適合我國國情,是評價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工具[2]。對怒江州六庫中學、怒江民族中學及大理三中、大理一中四所中學進行量表調查和采訪,對大理州其他三所中學和怒江州兩所中學進行走訪調查。共發(fā)放心理問卷402份,對8位相關教師和35位學生進行采訪。在心理問卷方面,對怒江州兩所中學197人進行調查,回收問卷191份;對大理州兩所中學205人進行調查,回收問卷181份,經過卷面篩查,得到有效問卷366份。建立數(shù)據(jù)庫,對366份問卷的數(shù)據(jù)進行人工錄入、統(tǒng)計和分析,對采訪問卷進行人工比較和分析。初步得出云南民族地區(qū)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情況及特點:
一、云南民族地區(qū)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
此次調研心理健康異常檢出率為43.2%,輕度心理健康問題35.0%,中度心理健康問題5.2%,無較嚴重和嚴重心理健康問題的中學生。這一結果與周春蘭等于2009年使用MSSMHS對某市寄宿制中學生調查,有44.0%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其中輕度心理健康問題32.6%,中度心理健康問題8.0%,重度心理健康問題3.4%[3]和姜瑩等人2008年使用MSSMSH對北京市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31.3%存在輕度心理健康問題,6.5%存在中度心理健康問題,0.5%存在嚴重心理健康問題。[4]較為接近。
調查中,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集中在學習壓力、情緒不穩(wěn)定、焦慮、適應不良和強迫癥狀這幾個因子上。58.2%的中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學習壓力,其中35.8%的輕度,14.8%的中度,另有0.5%和0.3%的中學生有較嚴重和嚴重的學習壓力問題。這一結果與1997--1998年中科院心理所的專家對北京市8869名中學生的調查[5]有學習壓力感的學生占36.6%的比率相比,本次調查高出許多;與周長春[6]于2009年對河南鄭州中學生的調查,存在學習焦慮的學生占41.5%的比率相比,本次調查稍高。
總體上,云南民族地區(qū)近四成的中學生存在著心理健康問題隱患,是發(fā)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潛在人群,檢出中度以上心理健康問題的發(fā)生率低于內地中學生。影響心理健康較為突出的因素是學習焦慮,這可能與云南民族地區(qū)經濟落后,其教育發(fā)展較晚,教育觀念也較為落后有關。教育觀念落后的一個后果就是教育方式不當,張德甫[7]等教育專家的研究表明,施教者不當?shù)慕逃绞綄е聦W生的學習焦慮。很多中學生家庭經濟較為貧困,他們急迫地想通過高考這個獨木橋來擺脫經濟上的困境,他們又想早點結束學業(yè)以減輕父母的負擔,這種長期存在的矛盾情緒導致學習壓力。
二、云南民族地區(qū)不同區(qū)域的中學生在心理健康狀況上的表現(xiàn)
從總體狀況看,大理州68%的問卷項目超過2分,怒江州44%的問卷項目超過2分。同是高二年級,怒江州只有29.2%的中學生有學習壓力過大的心理健康問題,大理州則高達61.8%的中學生有該問題;高一年級相差較小,不過大理州中學生還是高出將9個百分點。這與兩個地州教育發(fā)展程度不同有關。相比之下,大理州學生升高中的壓力較大,如果考取不了重點高中,學生會覺得考上好大學的幾率較小,前途也渺茫了,且家長對此也比較在意。而怒江州的家長卻普遍對這個問題不太在意,主要是因為州內只有一個重點高中,考上的幾率小,上別的學校差別不是很大,所以對此不太要求。
看來兩州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有很大差距,怒江州明顯好于大理州??梢?,云南民族地區(qū)地域性的差異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有一定影響,經濟較發(fā)達地區(qū)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經濟較不發(fā)達地區(qū)。隨著國家經濟的發(fā)展和脫貧攻堅戰(zhàn)略的實施,云南民族地區(qū)經濟得到快速發(fā)展,很多原來貧困的民族鄉(xiāng)、民族縣紛紛脫貧。家庭經濟狀況的改善,大大提高了云南民族地區(qū)中學生的物質生活條件。同時,也要看到隨著地區(qū)整體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可能使更多的家長外出工作,家庭的收入水平、社會地位、對孩子的陪伴等情況也發(fā)生變化,這樣的變化是否會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
三、云南民族地區(qū)不同年級中學生在心理健康狀況上的表現(xiàn)
心理健康總體狀況上,云南民族地區(qū)兩個地州中學生初二36.7%、初三34.7%、高一44%、高二40.5%的中學生有一定心理健康問題??梢?,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好于高中學生,其中高一年級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高中生,這個結論與張云生[8]等對中學生的調查結果一致。高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如初中學生,可能與高中生面臨著高考,有著更大的學習壓力、適應上的問題及自我內心的矛盾有關。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云南民族地區(qū)大多數(shù)同學上高中都到離家較遠的地方求學,相比初中有父母的照顧、熟悉的朋友和環(huán)境,高中緊張而枯燥的學習生活和陌生的環(huán)境給學生心理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
高一年級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最低的。這除了高中階段面臨更大的學習壓力等上述問題外,高一年級比較特殊,還面臨著對高中生活的不適應問題,包括新環(huán)境、老師、朋友等方面,以及教學方法變化上的不適應。高中教學內容的增多、教學難度和強度增大,要求他們及時轉變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除了學習之外,他們還需要結交新的朋友。這些問題對于高一的孩子來說都不容易解決,但是任何一個問題解決不好都會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進而影響其心理的和諧、健康。所以,在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針對各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根據(jù)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在教育方式方法及內容方面都應與其生理、心理特點相適應,幫助他們較快適應學校生活、適應自身成長,特別要關注高中一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在新環(huán)境適應、學習方法、學習經驗、學習動力、高中生涯規(guī)劃等方面給予知道,對適應不良的學生要采取措施及時幫助,提高他們心理承受能力及心理素質,為學生走好高中階段保駕護航。
四、 云南民族地區(qū)不同性別中學生在心理健康狀況上的表現(xiàn)
在總體狀況上看,男生43.9%、女生49.7%處于有一定心理健康問題的狀況,其中男生4.7%、女生5.6%為中度心理健康問題??梢娫颇厦褡宓貐^(qū)中學生心理健康總體狀況上,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這與內地中學生調查結果大多是一致的,如徐立峰[9]對淮南市中學生的調查表明,除偏執(zhí)因子外,女生在其它各因子上的平均值都要比男生高。
在具體量表上,女生心理健康問題在抑郁、情緒不穩(wěn)定和焦慮幾個癥狀上的檢出率明顯高于男生。這與男女生生理和心理的成長和發(fā)育的不同特點有關;也可能是兩者所受的養(yǎng)育方式不同所致。[10]本次研究女生心理健康水平較男生差。男生在學習壓力、敵對和強迫癥狀上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檢出率稍高于女生。這可能與社會對男生的期望較高,且男生在青春期身體的攻擊性較強、容易沖動、對內在的調節(jié)能力不如女性等生理心理特質有關。所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注意女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其容易出現(xiàn)的心理健康問題予以預防與引導是很重要的。同時向男生傳授如何進行心理調節(jié)、控制自身行為及預防嚴重心理健康問題的出現(xiàn)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個重點。
綜上所述,云南民族地區(qū)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有其明顯的特征,如貧困和教育方式不當因素對心理健康影響較大,總體上心理異常檢出率高于內地,但嚴重程度低于內地;地域性差異較大,經濟較發(fā)達地區(qū)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經濟較不發(fā)達地區(qū);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好于高中學生,其中高一年級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等。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提高云南民族地區(qū)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董永海,劉蕓,劉磊,等.中國中學生自殺相關行為報告率的Meta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4,35(04):532-536.
[2] 許滋寧,朱湘竹,周雪萍,等.心理測驗在我國中學生心理健康評價中的應用現(xiàn)狀[J].江蘇預防醫(yī)學,2006,17(4):82-84.
[3] 周春蘭,吳艷妮,等.寄宿制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J].廣東醫(yī)學,2009(9):1366-1368.
[4] 姜瑩,游川,丁輝.北京市中學生心理健康與父母養(yǎng)育方式的相關研究[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8:15(4):1073-1075.
[5] 呂俊.襄樊市職業(yè)技術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碩士學位論文.
[6] 周長春.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以鄭州市九十二中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調查與分析為例[J].心理門診,2009 (9):69-71.
[7] 張德甫,吳敏,胡巧云,等.學習焦慮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1,17(6):553.
[8] 張運生,張百讓,等,開封市中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研究[J].河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01,21(1):71-74.
[9] 徐立峰.淮南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9,11(6):139-141.
[10] 侯永梅,吳建玲.重點中學非畢業(yè)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與親子溝通的關系[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26):22-26.
作者簡介:張曉萍(1985.06- ),女,白族,云南瀘水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學生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