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繼剛,崔 曉,李 靜,鄭 雪
1 淄博市中心醫(yī)院 藥學部,淄博 255036;2 壽光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壽光262700
阿司匹林是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血栓形成的常用藥物,其抗血小板的作用機制主要是使環(huán)氧合酶-1(COX-1)活性部位多肽鏈絲氨酸殘基的羥基發(fā)生不可逆的乙酰化,導致環(huán)氧合酶的失活,阻礙花生四烯酸轉化為血栓素(TXA2),從而發(fā)揮抗血小板聚集作用[1]。今報道1 例患者在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100 mg 時,引起罕見的眩暈不良反應。
患者,男,65 歲,7 年前因頻發(fā)性房顫,行射頻消融術。術后規(guī)律服用華法林和鹽酸地爾硫艸卓緩釋膠囊,其中華法林每次3 mg,每日1 次,國際標準化比值(INR)控制在2~3,服用約2 個月后,病情穩(wěn)定,醫(yī)囑停用華法林,改服阿司匹林腸溶片(規(guī)格:100 mg/片,拜耳醫(yī)藥公司),每日晨起空腹服用100 mg,每日1 次,約1.5 h 后進食早餐,當日晚餐后服用鹽酸地爾硫艸卓緩釋膠囊90 mg(1 粒),每日1 次。房顫控制良好。但最近2 個月來,患者服用腸溶片后約1 h 即出現眩暈反應,持續(xù)約0.5 h 才恢復正常。各項體格檢查均未發(fā)現明顯異常病變。藥師參加會診,建議患者暫停一日阿司匹林腸溶片,結果停藥當日未再出現眩暈癥狀;第二天再服用該藥后,頭暈癥狀又出現。因此考慮眩暈癥與服用該藥有直接相關性。藥師建議患者調整阿司匹林腸溶片至晚上臨睡前服用,并囑起夜時動作緩慢,防止暈倒。至此晚上服用后未再出現眩暈癥狀,也無不適反應?;颊叻款澘刂屏己谩?/p>
阿司匹林腸溶片口服進入小腸崩解后吸收迅速,血漿濃度在1~2 h 達高峰值。因其血漿半衰期只有15~20 min,吸收后迅速水解為水楊酸,水楊酸血藥濃度的達峰時間為0.3~2 h,其半衰期為2~3 h[2]。考慮患者出現眩暈反應的時間與阿司匹林水解物水楊酸血液中較高的血藥濃度有明確的相關性,因此很可能為水楊酸引起的不良反應。另外,患者是一老人,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水楊酸耐受力下降、敏感性增高而發(fā)生了不適反應。
查閱相關文獻,只有楊笛等[3]報道小劑量阿司匹林引起眩暈1 例,同樣懷疑是水楊酸效應所致。有研究認為,水楊酸可通過激動耳蝸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體,引起眩暈和耳鳴[4]。夜間血小板聚集指數高,睡前服用阿司匹林能降低清晨時COX-1依賴的血小板活性的增加,從而有效地降低血栓的發(fā)生率[5]。根據阿司匹林時辰藥理學特點,調整阿司匹林腸溶片用藥時間至睡前服用,患者晨起再未出現眩暈反應,有效規(guī)避了藥品不良反應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