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斌,陶 珊,彭 芳,張 超
(1.四川省平武縣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四川 平武 622553;2.四川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經(jīng)濟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成都 青白江 610300)
天麻為蘭科植物天麻(GastrodiaelataBl.)的干燥塊莖,具有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等功效,用于小兒驚風,癍癇抽搐,破傷風,頭痛眩暈,手足不遂,肢體麻木,風濕痹痛。平武縣地處盆周山區(qū),是典型的山地地貌,境內高山、中山、低山交錯,溝壑縱橫。海拔600~5500m,屬北亞熱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區(qū),水熱條件較好,年平均溫度14.7℃,年有效積溫4538℃,年日照時數(shù)1366.9h,年降雨量1866mm,年無霜期253d。這些自然氣候環(huán)境都為種植出優(yōu)質天麻創(chuàng)造了客觀條件,使得平武成為全國天麻傳統(tǒng)優(yōu)勢優(yōu)質產(chǎn)區(qū)之一。平武產(chǎn)野生天麻品質優(yōu),其天麻素高達0.7%,平均為0.39%,高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標準規(guī)定的0.1%。2013年,“平武天麻”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稱號,到2019年平武縣林下天麻種植面積約1300hm2,綜合產(chǎn)值3億多元,農(nóng)戶通過種植天麻年增收2000元以上,天麻產(chǎn)業(yè)已成為全縣重要的農(nóng)業(yè)支柱產(chǎn)業(yè)之一,但由于天麻繁殖技術要求較高,種麻繁殖速度慢,制約著天麻產(chǎn)業(yè)發(fā)展壯大,為更好發(fā)揮天麻在平武縣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中的作用,本文對平武縣天麻種子繁殖技術進行總結,以期為全縣天麻種植者提供參考。
天麻是蘭科植物中比較特殊的一種植物,它無綠色葉片和根,只有塊莖、地上莖、花和果實。因此天麻不能以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自身也不能像其它植物一樣通過光合作用合成養(yǎng)分,只能通過共生的蜜環(huán)菌提供養(yǎng)分保障其生長,屬于典型的異養(yǎng)植物。故天麻與蜜環(huán)菌之間存在著極為特殊的關系,天麻生長的基本營養(yǎng)來源于蜜環(huán)菌,沒有蜜環(huán)菌天麻不能生長。
天麻的生活周期一般是2~3年,在生活周期中,僅有性繁殖期間約70d莖長出地面,抽薹開花結果,其余時間全部埋于土中。天麻完成從成熟種子到收獲下一代種子這一完整生長發(fā)育周期要經(jīng)歷以下幾個生長發(fā)育全過程,即種子→原球莖→米麻→白麻→箭麻(商品麻)→種子。獲得優(yōu)質種子到生產(chǎn)出原球莖和米麻是天麻種植的基礎。
在10~11月份,氣溫低于12℃以下時,箭麻處于冬眠期是天麻收獲的最佳季節(jié),根據(jù)海拔條件不同,分期分批采收。采收時選擇無病蟲害、形體健壯、頂芽發(fā)育正常且端莊飽滿、單個重量在100g以上箭麻作種麻。
種麻選擇采收后,應及時進行休眠保存。保存地點室內外皆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室內較方便管理。可以使用中沙或疏松土壤進行掩蓋,方法是先鋪上10cm厚沙土,再將箭麻平放在沙土上,頂芽向上,且朝向一個方向擺放成排,可擺放多排,然后覆蓋上沙土,厚度至全部掩蓋住箭麻為宜,再用同樣方法擺放第2層、第3層,層數(shù)在3層之內為最好,最后蓋沙土20cm。沙土的濕度控制在55%左右,表面用濕潤的落葉覆蓋保濕。箭麻休眠時間必須在60d以上,室內保存溫度,應控制在0~5℃,不能高于8℃。在休眠期間應隨時檢查沙土濕度,并適時澆水,直到定植工作開始。
箭麻定植宜在開春后地溫升至5℃以上時進行,定植前整理定植廂,廂寬60cm,廂與廂間距50cm,用于人工授粉操作通道。箭麻擺放時將箭麻頂芽統(tǒng)一朝向廂的兩邊,根據(jù)箭麻形狀大小,一般可以排放四排,排放一層,表面蓋10cm的沙土。如果是室外定植,必須在定植箭麻時在箭麻旁邊插上小竹棍或小樹枝,用來綁縛天麻莖桿,以免風吹倒伏。為方便管理和授粉等,用箭麻進行有性繁殖天麻種子一般在室內進行。
箭麻定植后沙土濕度保持在55%左右,保持環(huán)境通風、干凈,防止病蟲害和人畜踐踏。定植后隨著溫度上升箭麻頂芽逐漸抽薹,最后開花。箭麻抽薹后及時調查抽薹情況,并將抽薹畸形和沒有抽薹出土的箭麻拔出加工成商品;隨著抽薹的生長,花序不正常的箭麻要帶桿一起清理掉;在天麻開花季節(jié),天麻花序上易生蚜蟲,這時可以采用低毒農(nóng)藥噴霧防治;同時,由于平武空氣潮濕,天麻桿一旦受傷易感染、倒伏,所以要控制好沙土濕度,室內多通風。
天麻開花的上午8:30至下午4:30為最佳授粉時間,選擇成熟的花,用牙簽輕輕將花苞剝開,挑出成團的花粉,將花粉團放置在雌蕊的粘液處。授粉時花朵上不能有露水、雨水等,若是室外必須等花上雨水和露水干后進行授粉。在箭麻抽薹、開花、結果時適當增加光照,光照強度控制在1000~10000lux之間。
天麻花授粉后子房逐漸膨大,成為種子成熟飽滿的蒴果。當蒴果變色、有果實裂開小縫,將其和相鄰的2~3個果實同時剪下,放在盤中攤開并置于通風陰涼處風干。
將培養(yǎng)好的萌發(fā)菌撕成小塊或將樹葉撕開,剝開天麻碩果抖出種子,與準備好的萌發(fā)菌拌勻待用,不能及時播種時可將拌好種子的萌發(fā)菌裝袋不封口、放置在陰涼通風處。播種前將準備好的干樹葉用干凈水浸泡3h以上,讓樹葉吸足水分,然后用篩子濾掉多余水分備用。
固定菌床準備:播種前2~3個月,將選擇好的菌床地做成廂面寬60cm、長2m,廂底的土壤挖10~15cm,整平廂底面,撒上厚2~3cm的樹葉,將直徑5~10cm的菌材截為長40cm,在兩側各砍5~6處魚鱗口,按間距10~15cm排放,段材的兩頭離廂邊約10cm,魚鱗口向左右兩側,撒土在段材間至魚鱗口處;在段材之間的空地撒上小樹枝,菌枝5~8kg/m2左右。然后在魚鱗口和菌枝的斷面處放上蜜環(huán)菌種顆粒,覆蓋土壤至菌材、菌枝若隱若,然后撒上約2cm厚樹葉,再蓋土10~15cm,最后在上面撒2cm左右厚的樹葉,利于保濕保溫。
活動菌床菌材準備:播種前2~3個月,將選擇好的菌床地,挖深30cm、寬80cm、長3m左右坑,坑底土壤挖松20cm,撒2~3cm準備好樹葉,將準備好的段材(與固定菌床相同)緊挨著、魚鱗口相對、一致排放成兩排。然后在魚鱗口及兩端斷面放上蜜環(huán)菌種,每平方米用菌種約1kg/m2,將縫隙用細土填至蓋住段材止,再撒上厚1cm的樹葉,按同樣方法排放第2層段材。2月后段材有棕絲狀菌索長出來,即為合格菌材。
固定菌床播種:播種前將菌床的覆蓋土輕輕刨開,露出菌材直徑的一半,撒約1cm厚浸泡好的樹葉,再撒上稀疏的細土,樹葉有一半被細土覆蓋為宜,然后將拌有種子的萌發(fā)菌均勻撒在菌材上,撒上稀疏的細土,使萌發(fā)菌被覆蓋有一半即可,再撒約2cm厚浸泡好的樹葉,最后再覆蓋15~20cm的沙土。
活動菌床播種:在種植場地,采用與固定菌床準備一樣方法整理土地,做廂,準備好播種場地,取出培養(yǎng)合格的菌材,象固定菌床一樣排放菌材,在菌材間隙間撒上新鮮的小樹枝段,用細土覆蓋到菌材一半,然后按照固定菌床法進行播種和覆蓋。所用土壤必須為新鮮疏松沙壤土。
播種后的管理工作主要是控制濕度、溫度和防治病蟲害、防止踐踏。一控制溫度和濕度,播種后表面覆蓋的樹葉一定不低于2cm,并在上面覆蓋一層帶樹葉的樹枝降溫,在播種地四周開好排水溝,防止積水,控制濕度,如遇干旱,適當澆水,保持濕度在50%~60%;二是及時除草,播種廂面如果出現(xiàn)雜草應采用人工及時拔除;三是隨時檢查是否有病害發(fā)生,如果有病害發(fā)生應及時將發(fā)病部位的土、菌材取出,并及時灌施殺菌劑。
5~6月中旬之前播種的種麻在當年11月中旬以后即可采收,6月中旬以后播種的種麻需在第2年11月采收最好,采收時盡量避免弄傷種麻。種麻采收后,根據(jù)種麻大小、質量高低進行分類貯運。種麻采收后用箱裝,在箱底和四周墊上泡沫墊或編織袋等透氣物,利于緩沖。每箱裝量不超過25kg,裝箱后的種麻放置在通風、干燥、潔凈處,遠離有害氣體物質、避免日曬雨淋等。若不能及時種植,應開箱并采用松散沙土貯存,先將地面上鋪上一層厚度20cm,濕度30%左右的松散沙土,平鋪一層種麻,撒上一層薄沙土,掩蓋至種麻若隱若現(xiàn)即可,再放上一層種麻,再撒沙土,種麻總厚度不超過30cm,最后覆蓋一層厚度為10cm的同質沙土,表面覆蓋2cm的濕潤樹葉保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