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云興小學土山寺分校 劉雪婷
互助學習是開放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自主化學習模式之一,在數學課堂中應用互助學習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構建和概念的形成;有利于重難點的突破,讓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度和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
如在“認識三角形”一課中讓學生探索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時,教師讓學生從事先準備好的10 厘米、6 厘米、5 厘米、4 厘米的小棒中任意拿出三根小棒開始拼三角形,把所選小棒的長度和拼的結果記錄下來。孩子動手拼完以后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生1:“呀!我選的10 厘米、5 厘米、4 厘米三根小棒咋拼不成三角形呀?”生2:“我選的10 厘米、6 厘米、4 厘米也拼不成。”另一個孩子聽到后說:“是嗎?我選的6 厘米、5 厘米、4 厘米三根小棒拼成了三角形,你們看看?!睕]拼成三角形的兩個孩子看了看,生1 說:“我知道了,你們看我選的5 厘米和4 厘米這兩根小棒不如10 厘米這根小棒長,它們夠不到一起,所以拼不成三角形?!鄙? 說:“是呀,我選的6 厘米、4 厘米這兩條和10 厘米這根小棒一樣長,能碰到一起,但是成一條直線了,也不能拼成三角形。而你選的5 厘米和4 厘米這兩根小棒比另一根6 厘米的小棒長,不但能拼到一起而且還要往上走一點,所以就拼成三角形了?!睂W生討論越來越激烈,加上教師適時引導,很容易就得出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結論。這樣,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互助學習,使“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結論”漸漸在腦海中形成,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同時又體驗到了合作與成功的快樂。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的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fā)式和因材施教。課堂是學生靈性飛揚的舞臺,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討論、補充提問等互助活動使學生的思維插上了靈性的翅膀,在數學的課堂上展翅翱翔。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時,教師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討論怎樣求出自己手中三角形的面積。學生開始動手操作,擺弄手中的兩個三角形,有的拼成了一個大的三角形,有的同學拼成了平行四邊形。生1 說:“你們看,我把兩個三角形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鄙? 說:“是嗎?拼成平行四邊形,我們學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可以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绷硪粋€孩子說:“對,是底×高?!边@時拼成平行四邊形的同學突然大聲說:“我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積就是拼成這個大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因為我是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這個平行四邊形,所以只要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除以二就行了,也就是底×高÷2。”由一個孩子把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激發(fā)了學生的靈感,繼而激揚了全班孩子的靈性,很快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這種互助學習的方式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又使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系統(tǒng)地掌握了所學知識。
學生的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如在教學二年級加減法實際問題時,教師出示例題:小軍穿了8 個彩珠,芳芳穿了12 個彩珠。要讓兩串彩珠同樣多,你有什么辦法?要求先用圓片擺一擺,再在小組內交流。學生動手擺,擺好后在小組內交流擺法。通過交流,同學們發(fā)現(xiàn)各自的擺法是不一樣的。有的從芳芳的12 個圓片里去掉4個圓片,有的在小軍8 個圓片后再加上4 個圓片,還有的把芳芳的12 個圓片中的2 個拿給小軍。于是出現(xiàn)了爭執(zhí),甲同學:“芳芳比小軍多4 個,所以芳芳去掉4 個兩人才能一樣多。”乙同學:“小軍比芳芳少4 個,那么小軍只有加上4 個,才能和芳芳一樣多?!北瑢W:“因為芳芳比小軍多4 個,所以要從這4 個圓片中拿出2 個給小軍,他們倆才一樣多。”最后通過不同擺法同學的講解,小組內達成統(tǒng)一,繼而全班達成共識,掌握了三種不同的方法?;ブ鷮W習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和參與度,使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宰,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成了穿針引線的引導者。
總之,互助學習是優(yōu)教優(yōu)學,實行差異化教學的有效策略。教師要善于組建合作互助機制,讓學生盡情交流、充分討論。只有思維不斷碰撞,才能激起智慧的火花,使學生的思維水平得到提升,使孩子的靈性得到激揚,使孩子的智慧得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