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南通師范第三附屬小學 王渠成
自主性閱讀能力可以輔助學生自主投入語文閱讀活動,并在閱讀實踐當中吸收營養(yǎng),開拓眼界,助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全面素養(yǎng)的發(fā)展。在新課程改革持續(xù)深化的今天,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閱讀能力已經成為了必然趨勢,對此教師要積極探尋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有意識訓練和增強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讓學生能夠真正認識到閱讀給自身學習和成長帶來的優(yōu)勢。在重視自主閱讀的同時,不斷開拓眼界,拓展平臺,成為自主閱讀的主人,用各種各樣的書籍滿足自身的個性化成長與學習需要。本文將著重就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進行探討。
相較于其他階段的學生,小學生年齡小,容易對生動有趣的事物產生強烈的探索求知熱情。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影響他們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參與度的主要因素,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收獲樂趣,并發(fā)展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就要從激發(fā)學生自主性閱讀興趣著手。教師需要轉變過去的教育觀,不再把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放在帶領學生完成閱讀、學習活動層面,而是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激勵學生深刻感知閱讀活動當中的樂趣,點燃學生的自主性閱讀熱情,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小學階段的學生閱讀積累較少,對于文本的自主性理解相對不足。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征構建閱讀情境,帶領學生和文章內容融為一體,在情感上得到共鳴的同時,也讓學生的自主性閱讀興趣得到保持。
例如,在教學《晏子使楚》時,為了把學生帶入到文本情境當中,教師可以組織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角色進行扮演,并將課本上描繪的內容用表演方式直觀呈現出來。這樣的情境活動能夠促使學生在自主閱讀當中投入更多精力和熱情,引發(fā)學生的自我思考與主動表現,并在反復錘煉當中提高學生自主性閱讀能力。
就自主性閱讀能力養(yǎng)成過程和發(fā)展規(guī)律而言,積累必要的自主性閱讀方法是閱讀能力得以發(fā)展建立的基礎所在。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當中要認識到學生的閱讀規(guī)律,了解學生閱讀方法積累不足的實際情況,并通過教師耐心的閱讀技巧策略指導完善學生的思維邏輯框架,增強學生的綜合思維品質。小學生缺少生活經驗與社會閱歷,思維發(fā)展處于較淺層次,所以教師需要主動講解閱讀技巧和方法的內容,幫助學生了解閱讀流程與策略,在此基礎之上激勵學生自主歸納總結,找到適宜自己的自主性閱讀方案,理順思路,深入文本,感悟思想內涵。
例如,在教學《少年閏土》時,為發(fā)展學生自主性閱讀能力,教師首先需要為學生傳授一定的閱讀方法與技巧,要求學生邊讀邊對各個段落描繪的主要內容進行總結,并對全文描繪的幾個事件進行歸納。其中需要特別關注的是找到閏土少年時捕鳥、撿貝殼、看瓜刺猹、看跳魚兒等一系列事件,對文章的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tài)描寫等情況進行關注,并透過這些描寫感受作者和閏土的情誼以及對閏土的懷念,在此基礎之上延伸出作者對舊社會的痛恨。這樣的閱讀方法指導會讓學生深刻把握文本內涵,吸收其中的精華,與作者進行思想上的共鳴,在自主性閱讀當中突破障礙和提升效率。
對學生進行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只是憑借課堂上有限的教材文本是不夠的,還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當中關注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課外閱讀當中增加閱讀積累,擴大閱讀量,讓學生在閱讀延伸當中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適合他們年齡以及心理發(fā)展特征的書籍,并聯系學生的興趣愛好做好書籍材料的補充,鼓勵學生主動閱讀,進一步豐富自主性閱讀的愉悅體驗。教師還可以在班中建立圖書角,讓學生共享家中的藏書和自己讀過的精彩文章,在交換閱讀的過程當中進一步擴大閱讀量。定期組織閱讀經驗交流活動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讓學生講述閱讀的文章或故事交流,在閱讀當中獲得的體驗以及積累的素材,自主表達對文章的看法與觀點,增強學生閱讀熱情與自主性閱讀能力。
小學生自我表現的欲望較強,同時他們還有著很強的好勝心,特別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自主性閱讀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個自我表現和展示的平臺,使學生能夠在自主閱讀當中積累學習方法,驗證自身的學習能力。教師要主動給學生提供閱讀平臺,鼓勵學生大膽詮釋自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讓學生在閱讀當中能夠充分彰顯自身的個性,在歡快輕松的學習氛圍當中引導學生構建良好的自主閱讀體驗。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先要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主閱讀,并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在此基礎之上,再帶領學生共同研究討論,讓學生把自己在自主閱讀當中獲得的體驗與感悟遷移到進一步的學習活動當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
例如,在教學《漁歌子》時,教師不必急于講授詩詞的內容,而是先讓學生自主閱讀,借助課文的注釋思考句子的意思,并大致了解詩詞的內容。為了給學生提供表現平臺,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當中保持更加強烈的熱情,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積極舉手說一說自己在讀完之后獲得的成果。在學生表達自己和個性展示時,教師要給予肯定和鼓舞,用賞識和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展現。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和教師與同學的互動當中累積經驗,品味自主閱讀給他們帶來的愉悅感以及成就感。
自主性閱讀強調的是在閱讀活動中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當中展現個性,實現自我發(fā)展與自我成長。小學生在自主性閱讀當中沒有較多的經驗,因此給閱讀活動的順利開展帶來了一定的阻礙。為了改變這樣的局面,教師可以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雖然是小組合作,要求小組成員在閱讀當中交流探討,但是整個閱讀活動都以學生為中心,要求發(fā)揮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仍舊顯現出主體性和個性化的特征。教師要重視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并精心設置小組合作探討的問題,讓學生不斷積累自主性閱讀的經驗。
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時,為了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當中進行思維碰撞實現經驗的積累和拓展,教師可以在學生讀完文章之后為他們設置以下問題,并要求小組互動討論解答:這則歷史故事的背景是什么?草船借箭的結果如何?這一歷史故事當中不同人物的特點是什么?這樣的問題可以指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當中發(fā)散思考,深入理解,逐層次提高自主閱讀素質。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三國演義》名著作品進行有選擇的閱讀和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自主閱讀是一種區(qū)別于被動閱讀的實踐活動,關注的是在閱讀活動當中的自主自覺參與和全身心投入。當學生在具備了較強的自主性閱讀能力之后,不必在他人督促之下就有強烈的閱讀意愿,并且能夠在閱讀鑒賞當中累積必要的營養(yǎng)和財富。在小學這一關鍵時期對學生進行自主性閱讀能力培養(yǎng)是至關重要的,可以把學生變成自主閱讀的主人,強化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積極吸納閱讀之中的營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