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會玲,郭益鴻,王小會,關維剛
(1.運城市蔬菜工作站,山西 運城 044000;2.運城市果業(yè)發(fā)展中心,山西 運城 044000;3.運城市住建局,山西 運城 044000)
運城市地處山西省西南部,黃河北干流中游以東,華北平原的丘陵區(qū),黃土高原東沿第1臺階,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熱資源豐富、地勢平坦肥沃,位于國家規(guī)劃的蔬菜保護地最佳地理范圍之內,發(fā)展蔬菜產業(yè)條件得天獨厚,是全省的蔬菜種植大市。全市蔬菜播種面積7.67萬hm2(115萬畝),年總產量366萬t、年產值80億元;其中,設施蔬菜面積3.53萬hm2(53萬畝),年產量246萬t、年產值53億元。產品除滿足當地居民的正常需求外,還銷往山西、陜西、北京、河南、安徽、廣東、內蒙古、青海、香港、山東等省市的200多個縣(市、區(qū)),并出口到俄羅斯。
2020年春節(jié)以來,由于全國遭受非常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山西省和運城市分別啟動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一級響應,這對運城市蔬菜產業(yè)發(fā)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雖然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運城市蔬菜生產、銷售、運輸基本恢復正常,但經過這次疫情,也暴露出運城市蔬菜產業(yè)存在的一些問題。本文將闡述運城蔬菜產業(yè)因新冠肺炎疫情的發(fā)生而暴露出來的問題,并結合當地實際,有針對性地提出應對措施和建議,以期大力提高蔬菜產業(yè)整體水平和應對重大突發(fā)事件的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國紛紛采取了較為嚴厲的管制措施,封村封路,企業(yè)停工,短時間形成了人流、物流的“腸梗阻”,導致運城市蔬菜產業(yè)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由于封村封路,企業(yè)停工、停產,加上農村農資銷售特別是經銷商到農戶手上的交易環(huán)節(jié)主要還是傳統(tǒng)的線下交易,信息不通,導致化肥、農藥、農膜等農資銷售和運輸不暢,菜農生產資料儲備不足,造成農資暫時性短缺,影響了蔬菜正常生產。
一些地方封村封路后,人員流動受到限制,農民找不到幫工,而蔬菜生產企業(yè)用工缺口更大,加上蔬菜生產管理中如嫁接、人工授粉、疏花疏果、采摘等部分環(huán)節(jié)用工量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蔬菜正常的生長、收獲和上市。據調查,新絳縣部分育苗企業(yè)因疫情期間嫁接工人不能及時到位,導致幼苗不能按時嫁接,造成近幾十萬元的經濟損失。
種苗是蔬菜生產的關鍵,如果不能正常保障,將直接影響下茬蔬菜生產,影響蔬菜長遠供應。受交通管制影響,種業(yè)公司多數未開工,即使有開工的企業(yè),用工也很難找,難以生產出大量種子;育苗企業(yè)難以正常購買到育苗基質、種子等物資,管理用工難找,特別是茄果類、甜瓜、西瓜等蔬菜嫁接用工最為困難,造成種苗繁育受到影響;已育成的菜苗銷售運輸困難,菜農不能及時收到種苗。據調查,鹽湖區(qū)本計劃從2月13日開始定植甜瓜苗,但受疫情影響,種苗運輸困難,部分大棚定植時間推遲,其他縣、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受疫情影響,菜販不能或不愿進村收菜,運輸車調度難,田頭市場復工率低,農民不準出村,蔬菜銷售不暢,造成地頭收購價低,終端銷售價高。部分企業(yè)因外包裝箱等物資短缺,造成蔬菜外銷困難或外銷包裝成本加大。作為運城市主要韭菜產區(qū)之一的鹽湖區(qū),2月17—22日的韭菜價格由3元/kg下滑到1元/kg左右,往年同期價格在1.6~3.0元/kg。聞喜縣、夏縣部分葉菜類蔬菜短時滯銷,臨猗縣3 000 t蓮菜滯銷。
蔬菜作為重要的基本民生保障農產品之一,在人民群眾的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提高運城市應對重大突發(fā)事件的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的“菜籃子”豐富充盈,提出以下4點建議。
據統(tǒng)計,截至2019年底,全市集約化育苗能力3.378億株,按每667 m2用苗2 500株計算,可供0.9萬hm2菜地用苗,占全市蔬菜播種面積的11.7%,占全市設施蔬菜面積的24.6%,遠遠不能滿足運城市蔬菜種苗的需要;因此,要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鼓勵新建或改造老舊育苗棚室,加大該地區(qū)技術工人的培訓力度,提高從業(yè)人員的技術水平,豐富集約化育苗的蔬菜品種,提高運城市集約化育苗的能力和水平,確保該地區(qū)種苗的需求,減少因突發(fā)事件等帶來的不確定因素,而影響蔬菜生產的正常開展。
雖然蔬菜產業(yè)是運城市的4大支柱產業(yè)之一,但蔬菜生產整體還比較落后,存在棚室老舊、技術含量低、機械化水平低、用工量大、商品率低等問題,影響運城市蔬菜的整體效益;因此,要建立長效機制,有針對性地開展以下工作:一是開展新建和老舊棚改造項目。多方爭取項目資金,對現有的老舊棚室改造或重建進行補貼,提高菜農的積極性,提高棚室的整體硬件設施,確保冬春蔬菜的正常生產和有效供給。二是加大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試驗、示范、推廣工作。大力開展新、奇、特蔬菜品種試驗,篩選出市場需要又適合當地發(fā)展的蔬菜品種,示范引導菜農發(fā)展特色蔬菜種植之路;大力推廣日曬高溫覆膜、水肥一體化、粘蟲板、生物有機肥、熊蜂授粉、自動放風機、植物自動補光燈、自動卷簾機、溫室環(huán)境監(jiān)控等綠色高效的新技術、新裝備,降低用工量、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和蔬菜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劃撥專項資金和安排專門技術人員實施“三新”技術推廣項目,選擇農民最迫切需求的新技術進行示范推廣,并加快新技術推廣速度。三是大力提高從業(yè)人員的技術管理水平。通過外出交流學習、現場觀摩、室內培訓、網上培訓等多種方式對蔬菜種植大戶進行技術培訓與指導,讓其在技術方面不再依賴外來的技術員;另外,通過示范推廣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技術,輻射帶動散戶采用新技術,改變傳統(tǒng)觀念,提高現代化種植管理技術水平。
在開展線下交易的同時,積極鼓勵以村或大型基地為依托,聯合各大生鮮平臺開展線上交易,并積極探索定制服務等模式,發(fā)揮原產地優(yōu)勢,減少中間環(huán)節(jié),拓寬銷售渠道,提高運城市蔬菜知名度和效益;通過建設一批冷庫,開展脫水蔬菜、蔬菜干、腌制蔬菜、蔬菜罐頭、相關物質的提取等初加工和深加工項目,延長產業(yè)鏈,提高附加值,克服蔬菜不易保存的缺點,錯峰上市,提高蔬菜的整體效益。
交通運輸部門要在特殊時期大力推行農資及原輔料綠色通道,特別是在解決農資運銷的“最后一公里”問題上,要狠下功夫,確保運輸暢通無阻;農業(yè)部門要加大農資檢查執(zhí)法力度,開展質量監(jiān)督抽查,嚴厲打擊制假售假農資違法違規(guī)行為,確保農資質量有保障;建立健全應急農資儲備機制,由國家和政府補貼建設農資儲備庫,儲備薄膜、農藥、肥料等物資,以備不時之需。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發(fā)生,對各行各業(yè)來說是一次大的考驗。雖然運城市蔬菜產業(yè)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但難保不會發(fā)生下一次突發(fā)事件;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視,提前建立應急處置機制,做好物資儲備工作,提高蔬菜生產能力、自給能力、應對能力,防患于未然,盡最大努力為全市人民的“菜籃子”提供堅強的物質保障和技術支持,全力推動全市蔬菜產業(yè)轉型升級和綠色高質量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