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曉鳳
(河南省新鄉(xiāng)市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 453000)
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 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動物傳染病,以高熱、網狀內皮系統(tǒng)出血和高死亡率為特征。世界動物衛(wèi)生組織(OIE) 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該病沒有疫苗,國際通行做法是采取監(jiān)測、撲殺、消毒和各場所提高生物安全水平等綜合措施加以控制[1]。為有效防控非洲豬瘟,做好消毒滅源工作,本文對非洲豬瘟病毒從消毒藥物、消毒前準備、場地消毒、設施設備消毒、人員及物品消毒、場區(qū)門口消毒、消毒頻率等方面詳述了中小規(guī)模豬場怎樣做好消毒措施,以期對中小規(guī)模養(yǎng)殖場有所指導作用。
(1) 家豬和歐亞野豬高度易感,無明顯的品種、日齡和性別差異。疣豬和非洲野豬雖可感染,但不表現(xiàn)明顯臨床癥狀。病毒在鈍緣軟蜱屬蜱蟲、家豬、野豬體內可長期存活。
(2) 病毒在污染物中存活時間: 室溫下的糞便11d;帶血木板70d。
(3) 病毒在環(huán)境中存活時間: 豬圈及污染地面等環(huán)境1 個月,土壤190d。
(4) 病毒在豬源產品中存活時間: 4℃儲存的血液18 個月,腐爛的血液15 周,內臟等各種組織105d,骨髓6 個月,有骨頭和無骨的肉105d,冷藏肉110d,冷凍肉100d,皮膚、脂肪300d,成肉182d,干肉300d,熏制和別骨肉30d,香腸、肉片及干火腿3~6 個月。
(5) 病毒在交通及運輸工具中存活時間: 國際航班、火車及輪船等運輸工具所產生泔水中的病毒可長期存活。
1.2.1 化學消毒
(1) 醛類消毒劑: 戊二醛癸甲溴銨溶液作用30min。
(2) 堿類消毒劑: 0.8%的氫氧化鈉作用30min,地面消毒可選用生石灰。
(3) 酚類消毒劑: 3%的鄰苯基苯酚作用時間30min。
(4) 含氟消毒劑: 含2.3%有效氯的次氯酸鹽作用30min。
(5) 過氧化氫類消毒劑: 0.5%新過氧化氫溶液。
(6) 碘化合物類: 3%含碘化合物作用時間30min。
(7) 酒精類消毒劑: 75%乙醇。
(8) 堿類、氯化物和酚化合物主要用于建筑物、本質結構、水泥表面、車輛和相關設施設備消毒。酒精和碘化物適用于人員消毒。
1.2.2 物理消毒
病毒56℃70min、60℃20min、紫外線照射30min 以上及高壓滅菌均可殺滅。污染的豬肉產品經70℃30min 可殺滅病毒。
(1) 消毒人員: 應根據(jù)養(yǎng)殖場戶規(guī)模合理確定消毒人員。
(2) 根據(jù)不同消毒對象選擇合適的消毒藥品。
(3) 消毒器械和工具: 高壓沖洗機、掃帚、叉子、鏟子、鐵鍬、水管、防護用品(如防護服、口罩、手套、護目鏡、防護靴等)。消毒前將車輛、養(yǎng)殖場廠區(qū)和辦公區(qū)、屠宰加工廠、貯藏等場所的有機物、糞便、飼料、墊料、污物等清洗干凈。對于墻面、地面、飲水器、豬欄、通風口、糞溝、各種用具、車輛可用高壓沖洗設備;不適用于沖洗的設備需擦洗于凈。
(1) 對圈舍等場所可采取噴灑方式消毒。消毒藥物推薦氫氧化鈉,也可使用戊二醛癸甲溴銨溶液。
(2) 場內外和圈舍內外環(huán)境、鏠隙、巢窩、洞穴等處的蜱蟲可采用噴灑方式消毒,消毒劑可選用有機磷脂類和擬除蟲菊酯(如40%辛硫磷澆潑溶液、氰戌菊溶液)。
(3) 養(yǎng)殖場區(qū)范圍內辦公地點、飼養(yǎng)人員的宿舍、公共食堂等場所可采用噴灑戊二醛類消毒劑進行消毒。
(4) 感染豬場和周圍環(huán)境、深埋、焚燒地點及化制等地點,消毒劑可選用次氯酸鹽、氫氧化鈉或戊二醛癸甲溴銨溶液。
(5) 對養(yǎng)殖場(戶) 的飼料、墊料、糞便等污物及消毒產生的污水、廢水,可以用氫氧化鈉處理,然后采用深埋、堆積發(fā)酵或化制法等無害化方式處理[2]。
(1) 對金屬設施設備的消毒可采取火焰、熏蒸和噴灑等方式消毒。熏蒸可采用福爾馬林。噴灑可選用戊二醛癸甲溴銨溶液,必要時連續(xù)噴灑以增加浸泡強度。不易消毒的設備可先用消毒劑(氯酸鹽) 擦拭干凈,后放置在陽光下暴曬消毒,如豬圈內設備(飼槽墊板、電熱板、保溫箱等)。
(2) 對運輸和卸運動物的工具、卸運場地、動物排泄物等可采用次氯酸鹽噴灑消毒。
(1) 飼養(yǎng)管理人員可采取噴霧和淋浴消毒,如75%乙醇或戊二醛類等無刺激性氣味、對人體無害的消毒劑,噴霧時間以能覆蓋全身為宜。
(2) 人員手部可能污染非洲豬瘟病毒時,用3%的碘化合物(枸櫞酸碘溶液) 浸泡手部,自然晾干,30min 內不接觸其他物。
(3) 對衣、帽、鞋等可能被污染并需重復利用的物品,可采取鄰苯基苯酚、碘化合物浸泡或高壓滅菌等方式消毒。
入場車輛的消毒以覆蓋全車為標準。養(yǎng)殖場大門處設置消毒池,消毒池長度以要進入的最大車輛輪胎周長的1.5 倍以上為準,并與入口等寬,消毒水深度至少能淹沒到輪轂,池內的消毒液3~5d 需徹底更換1 次(要避免日曬、雨淋和污泥濁水流入池內),車輛經過較多時,則提高更換頻率,可選用以下消毒劑輪換使用: 堿類消毒劑、過氧化氫類消毒劑,具體操作可參考消毒劑使用說明書。另外,需配備噴霧消毒器械,對進出豬場車輛整體進行噴灑消毒,可選用次氯酸鹽。
入場人員需先踩消毒池(可用戊二醛癸甲溴銨溶液或火堿消毒墊,以能淹沒過腳踝高度為佳,踏入腳盆前應保持鞋靴清潔,消毒液或者火堿要定期更換),后用消毒液洗手(選用枸櫞酸碘溶液等) 更換廠區(qū)干凈的工作服和膠靴,經過專門的消毒通道(噴霧及紫外消毒通道) 進入場區(qū)。
入場物品消毒方式包括紫外照射30~60min 及消毒劑噴灑、浸泡、擦拭。根據(jù)物品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消毒方式,也可以綜合消毒處理。
進入豬場前通過交通路口的運輸車輛,特別是運豬車輛的車廂內外都要進行全面的噴灑消毒,消毒劑可選用次氯酸鹽。
對病死及撲殺豬的尸體,采用深埋法、化制法等無害化處理方式。染疫豬解剖后,對場地及尸體用次氯酸鹽徹底消毒后,密封進行無害化處理。
養(yǎng)殖場廠區(qū)、圏舍、等場所每天至少消毒1 次;運輸車輛和工具進出場必須徹底消毒1 次,人員進出場需要更換衣物并進行消毒,飼養(yǎng)員嚴禁有出場區(qū)回家的行為;辦公區(qū)、職工宿舍、餐廳等每周消毒3~5 次。疫點每天消毒3~5 次,連續(xù)7d之后每天消毒1 次,持續(xù)消毒1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