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孝
【中圖分類號】R5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11--02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的變化,當前臨床中高血壓疾病的發(fā)生率呈現(xiàn)越來越高的趨勢,高血壓的發(fā)生是臨床中部分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全國范圍內(nèi)1.3億以上的人群都患有高血壓疾病,且大部分都屬于中老年群體,其中60歲以上的人群大約為1/4左右。對于高血壓疾病患者來說有效的治療手段顯得尤為重要。老年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如下:年齡在60歲以上的人群,測量血壓3次以上或持續(xù)性非同日坐位的SBP在140mmHg或以上或(和)DBP在90mmHg及以上;如果SBP在140mmHg或以上和DBP在90mmHg以下則屬于老年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為了分析臨床中治療高血壓疾病的最佳治療方案,我社區(qū)針對老年高血壓患者150例展開了分析觀察。
1 基線資料
1.1 基線資料 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本社區(qū)共收集了150例老年高血壓疾病患者的信息資料,150例老年患者中男女比例為90:60例,最大年齡80歲,最小年齡60歲,平均74.4歲。
1.2 治療 在為150例老年患者開展藥物干預之前,首先對其生活習慣進行糾正,如減脂、控鹽、戒煙戒酒、補鈣補鉀、積極運動鍛煉、糾正不良情緒等等干預手段。繼而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將150例患者分成5個小組,1組10例患者實施鈉催離、噻嗪類的利尿劑治療;2組20例患者實施美多心安、心得安等β受體阻滯劑治療;3組30例患者實施維壓靜、復方降壓片等復方減壓類藥物治療;4組40例患者實施洛丁新、卡托普利、雅施達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類藥物治療;5組50例患者實施尼群地平、硝苯地平緩釋片等鈣通道拮抗劑類藥物治療。
2 結 果
五組干預后的治療有效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
從表中可看出第III、IV、V組與I、II組之間對比的治療有效率的差異較為明顯(P<0.01).第IV、V組與第I、II、III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之間的差異十分顯著(P<0.01).第I、II、III組與第IV、V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之間的差異較為明顯(P<0.01).
3 討 論
本研究結果數(shù)據(jù)表明,針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開展鈣拮抗劑治療的效果尤為顯著,如臨床中較為常見的尼群地平及硝苯地平緩釋片等;這一類藥物的降壓效果十分顯著,對于老年高血壓伴隨痛風、糖尿病、代謝紊亂、冠心病等的干預效果較好,尤其是能預防老年收縮期高血壓患者卒中的發(fā)生,為患者實施常規(guī)劑量治療干預能達到顯著的降壓作用。特別是新一代鈣拮抗劑如非洛地平及氨氯地平等,這些藥物降壓效果持久,每天口服治療一次就能維持機體24小時的降壓效果,不良反應較少,對于老年人來說十分耐受,治療后可能出現(xiàn)輕微的便秘、踝部水腫和潮紅等不良反應。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能很好的保護機體的腎臟及心腦血管,促進心功能的改善,十分適用于舒張壓較高或合并心功能輕度不全的患者群體中。較為常見的藥物包括雅施達、洛丁新等,使用常規(guī)劑量的1/2就能達到顯著的降壓效果;還能很好的降低心臟的負荷,減少心肌耗氧的出現(xiàn),長時間治療還能將左室肥厚的癥狀逆轉。尤其是雅施達,每天只需要口服一次藥物就能維持24小時的降壓效果,安全性較高,較為常見的輕微不良反應表現(xiàn)為干咳,較少出現(xiàn)血管性水腫等現(xiàn)象。
臨床中針對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應給予個體化干預治療,即結合患者血壓水平、機體是否合并其他基礎性疾病、是否存在高血壓引起的并發(fā)癥、身體素質、年齡、對藥物的敏感程度、耐受性和經(jīng)濟水平等綜合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臨床中應為老年患者實施安全性較高、降壓效果好、作用時間長、保護心腦血管的藥物,在服藥的過程中應從小劑量開始服用,在患者耐受的基礎上逐量的增加藥量,當患者感覺癥狀得到滿意的控制之后將機體所需的最小劑量作為藥物維持劑量進行干預。若治療過程中發(fā)現(xiàn)某一藥物的療效不佳或患者耐受性不佳,可更換藥物進行治療。在臨床治療中應叮囑患者遵醫(yī)囑每天按時、按量服用藥物,定時在家測量和記錄血壓。還應在服藥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一系列的生活習慣的改善處理。
由此可知,針對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應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制定治療計劃,選擇安全可靠、降壓效果好的藥物,減少并發(fā)癥現(xiàn)象的發(fā)生,促進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