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侯方域作為《桃花扇》的男主人公,其人物形象豐富多面,一方面具有文人雅士的風流瀟灑,質樸善良;另一方面,在政治斗爭上又軟弱動搖。本文中,筆者將在分析侯方域形象時融合課程思政元素,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實現課程育人。
關鍵詞:卻奩;侯方域
《桃花扇》是清代戲劇家孔尚任的代表之作,全本共40出,以“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在反映南明弘光小王朝的興亡歷史的背景之下講述了李香君與侯方域之間的悲歡離合。正如作者在其《桃花扇·媚座》中所言“一生一旦為全本綱領,而南朝之治亂系焉”,侯方域與李香君這一對有情人共同構成了全本的綱領?!秴s奩》為第7出,作為劇中承上啟下的重要劇目,劇中一生一旦的形象在其中有充分的展現。本文中筆者就是基于《卻奩》一曲來淺析一下侯方域的人物形象。
侯方域歷史真有其他人,并不是孔尚任杜撰的人物。他出生明末,是戶部尚書侯恂之子,與冒襄、陳貞慧、方以智并稱為明末"四公子",也是復社領袖,對科舉入仕有著強烈的執(zhí)念?!秴s奩》講述的是李香君憤而拒絕權奸阮大鋮所贈嫁妝之事。侯方域在這出戲中戲份并不是最重的,但是卻很好的展現了其人物性格。
一、他放蕩不羈,既有文人的風雅,也有著士大夫的浪漫。
侯方域作為明末四公子之一,受當時社會風氣、家庭以及個人個性影響,他身上具有典型的明末江南士風的影子。他是文采斐然的書生,信手拈來皆為文。雖然侯方域征戰(zhàn)科舉考場惜敗,但正如他自己所說“早歲清詞,吐出班香宋艷;中年浩氣,流成蘇海韓潮?!泵鞒泻笃冢鳛榻险谓洕幕行牡哪暇袩o數風流文人聚集與此,吟詩飲酒,縱情享樂。秦淮河畔的青樓娼業(yè)歷經數百年在此時也得到了極大的繁榮。一大批文人雅士穿梭于秦淮歌妓間,縱情享樂,也產生了無數個才子佳人的詩話傳奇。《板橋雜記》中記載著這一盛況:“嘉興姚北若,用十二樓船于秦淮,召集四方應試知名之士百有余人每船邀名妓四人侑酒,梨園一部,燈火笙歌,為一時之盛事。 ”1書生意氣的侯公子也不免于俗,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之下,他放蕩不羈,既有文人的風雅,也有著士大夫的浪漫。《卻奩》一出中,侯方域在見到李香君穿戴妝奩時贊嘆到“香君天姿國色,今日插了幾朵珠翠,穿了一套綺羅,十分花貌,又添二分,果然可愛?!绷攘葦嫡Z,將侯方域對香君的喜愛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v觀整個《桃花扇》,侯方域對李香君喜愛是有一個情感的不斷遞進深入的,用現在流行的語言來講,他們之間的愛情始于顏值、陷于才華、忠于人品。作為“秦淮八艷”之一的李香君,是一個集美貌與才華于一身的女子。“能歌玉名堂,尤落落有風調”這是《李姬傳》中的對香君的描述。這樣一個身處煙花之地的女子,與侯方域之間一見鐘情,但是這樣的愛情在一個動亂的明末時代大背景之下,在一個特殊的場合里不可避免的會摻雜政治影響因子。身處愛情漩渦中的翩翩公子很快就因“妝奩”之事給了閹黨可乘之機。
二、他作為復社文人,雖有斗爭性,但卻缺乏政治明銳性和原則性
侯方域想要梳攏李香君時,苦于缺少妝奩,便給了遭受復社文人抨擊的閹黨余孽阮大鋮以可乘之機,力圖通過助奩以使侯生為其說話,改變他自己的困局。此時囊中羞澀的侯方域迫切需要這筆妝奩,作為中間人的楊龍友終于尋得一個合理合適的借口為侯阮之間的連接搭建一個橋梁,豐厚的妝奩就是這樣一個極合適宜的橋梁。
在對待妝奩的態(tài)度上,我們可以看出放蕩不羈的侯方域缺乏政治敏銳性和原則性。在豐厚的妝奩面前,侯方域終于抱得美人歸,面對楊龍友的求情勸解,侯方域立馬就動搖了自己的政治立場,“俺看圓海情辭迫切,亦覺可憐。就便真是魏黨,悔過來歸,亦不可絕之太甚,況罪有可原乎。定生、次尾,皆我至交,明日相見,即為分解”。侯方域相信只要真心悔過就可以被原諒,情有可原的犯錯是應該給予補過的機會的,這是他善良的一面。但是,作為一個復社骨干,政治立場極易動搖是不行的,是不稱職的,尤其是在與李香君的對比之下。作為一個煙花女子,穿梭于形形色色的人物之間,香君是敏感的。面對豐厚的妝奩,她首先思考的就是“為什么贈送”,“俺看楊老爺,雖是馬督撫至親,卻也拮據作客,為何輕擲金錢,來填煙花之窟?”得知侯方域想要接納妝奩之時,她憤怒的說道“官人是何說話,阮大鋮超附權奸,廉恥喪盡;婦人女子,無不唾罵。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處于何等也?”,“官人之意,不過因他助倦妝奩,便要構私廢公;那知道這兒件釵釧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蓖高^香君的浩氣凜然,讓我們清晰的看到了一個軟弱的侯方域。
透過李香君與侯方域的鮮明對比,可以看出侯方域在政治斗爭中的軟弱與動搖性。教學中,教師可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去思考:面對國家危難與社會動蕩的局面,我們應該怎么做?青年人的使命與擔當是什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人要擔當時代責任”,只有當代青年人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牢記復興使命,敢于創(chuàng)新奮斗,才能為實現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小結:通過《卻奩》,我們便可以感知到中國傳統(tǒng)戲劇的魅力,領悟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由人物分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樹立理想信念,這正是教育的魅力所在,也是課程育人的魅力所在。
參考文獻:
[1]余懷.板橋雜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P54
[2]李寧潔.侯方域人物形象分析[J].北方文學,2012.6
[3]李雅婷.侯方域人物形象分析[J].文藝生活,2019.2
作者簡介:
唐姍姍(198911-),女,湖南常德,土家族,碩士研究生,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研究實習員,高等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