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穎 胡星穎
【摘要】目的 探究腦卒中重癥患者的標準化護理干預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方法 擇取于本院診治的腦卒中重癥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病患納入時間自2017年1月~2019年11月。根據(jù)護理內(nèi)容不同分組為參照組、研究組,分別施行常規(guī)護理、標準化護理,對比兩組腦卒中重癥病患的認知功能、生活質(zhì)量及滿意度。結果 研究組腦卒中重癥患者MMSE、SF-36、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腦卒中重癥患者施行標準化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病患認知功能、生活質(zhì)量及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腦卒中重癥患者;標準化護理;認知功能;SF-36;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6..02
腦卒中為臨床常見急性腦血管疾病,發(fā)病后需及時采取救治以保障患者生命健康。為確保病患認知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行臨床救治同時需采取優(yōu)質(zhì)、標準化的護理服務。本次研究即分析標準化護理應用于腦卒中重癥患者中的臨床價值以及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于本院診治的腦卒中重癥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病患納入時間自2017年1月~2019年11月。納入病患均符合腦卒中疾病診斷標準,且排除合并意識障礙、糖尿病、精神障礙及重要臟器病患的患者。
60例腦卒中重癥患者根據(jù)護理內(nèi)容不同分組為參照組、研究組,參照組30例腦卒中重癥患者中男、女例數(shù)之比為17:13,最低年齡為46歲,最高年齡為69歲,年齡均值為(52.36±3.13)歲;研究組30例腦卒中重癥患者中男、女例數(shù)之比為18:12,最低年齡為45歲,最高年齡為71歲,年齡均值為(52.41±3.52)歲。兩組腦卒中重癥患者基線資料經(jīng)分析、對比可知差異不顯著(P>0.05)。
1.2 方法
參照組:施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即做好體征監(jiān)測、用藥指導、疾病相關知識宣教等。
研究組:在參照組基礎上給予本組腦卒中重癥病患標準化護理干預,具體為:(1)心理護理。積極與腦卒中重癥病患交流,評估其心理健康狀態(tài),結合病患具體情況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引導病患以積極、樂觀心態(tài)面對疾病。(2)健康教育。在對腦卒中重癥病患施行常規(guī)疾病知識宣教同時,結合病患現(xiàn)有認知以及認知需求、認知誤區(qū)等情況開展針對性健康宣教,提升病患疾病認知度。(3)康復指導。結合病患疾病康復情況輔助病患進行正確體位變化、肢體擺放等,后指導病患盡早進行康復訓練,如站立、行走、吞咽食物、簡單的語言訓練等。(4)飲食指導。指導病患食用低脂、低鹽、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的食物。(5)用藥指導。告知病患嚴格遵醫(yī)囑用藥的重要性,并指導病患正確時間、劑量用藥。
1.3 評價指標
采用MMSE(簡易智力狀態(tài)檢查量表)評估兩組腦卒中重癥病患經(jīng)干預后認知功能狀況,總分值為30分,得分越高即認知功能越佳;采用SF-36(生活質(zhì)量評估量表)評估兩組病患的生活質(zhì)量情況,得分越高即生活質(zhì)量越佳;采用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評估兩組病患的護理滿意度,得分越高即滿意度越佳。
1.4 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軟件SPSS 20.0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x±s)表示,以t檢驗行數(shù)據(jù)比較。P<0.05則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 果
研究組腦卒中重癥患者MMSE、SF-36、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下表1。
3 討 論
腦卒中亦稱為腦血管意外或中風,屬急性腦血管疾病,多因腦部血管病變所致大腦功能損傷,疾病癥狀多表現(xiàn)為肢體偏癱、大腦功能損傷。臨床救治同時為改善病患認知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情況,需輔以優(yōu)質(zhì)、標準化的護理服務。
標準化護理作為新型護理模式的一種,于認知、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給予病患關懷。對腦卒中重癥患者施行標準化護理干預,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強化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康復指導、飲食指導及用藥指導,能有效加速機體腦側支循環(huán)建立,進而改善病患解決問題能力及表達能力。本文結果數(shù)據(jù)顯示,較參照組,研究組腦卒中重癥患者MMSE、SF-36、護理滿意度評分顯著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施行標準化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腦卒中重癥患者的認知功能、生活質(zhì)量及護理滿意度,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 包興琪.標準化護理應用于腦卒中重癥患者中對其認知功能的影響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23):122-123.
[2] 劉欣敏,高 嵐.預防重癥腦卒中患者誤吸的集束化干預護理培訓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11):826-830.
[3] 張穎冬,李雪萍,林 強,等.腦卒中急性期規(guī)范化康復方案對患者認知功能和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4,29(10):941-944.
[4] 盧菊清,沈群芳,夏荷秀,等.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急性腦卒中患者認知及神經(jīng)功能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2,12(10):1372-1373.
[5] 商 敏,王玉鳳,楊鳳梅,等.系統(tǒng)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恢復期患者認知功能、運動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2014(23):6551-6553.
[6] 潘賢妃,方志紅.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神經(jīng)、認知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5,51(13):105-107.
[7] 吳 華,董力微,顧旭東,等.認知訓練結合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跌倒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6,34(4):295-297.
[8] 陶大偉.中風可加重癡呆癥狀的進展[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07,01.
[9] 張永秋,朱艷清,張福琛.霉變甘蔗致遲發(fā)性中毒性腦病2例[J];罕少疾病雜志;2011年04期
[10] 李定君,鄧青山,王 斌,張 苓,張智慧,陳禮剛.伴發(fā)癲癇的兒童顳葉腫瘤外科治療策略及療效評估[J];醫(yī)學信息(上旬刊);2011年09期
[11] 潘更毅,史 巖.急性腦梗死個體化早期康復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8,11(2):81-82.
[12] 姜 敏,劉 斌.腦卒中患者認知障礙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0,25(3):289-292.
[13] 路微波,胡永善,吳 毅,等.康復訓練改善腦卒中患者認知障礙的臨床觀察[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8,23(7):62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