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燕 李宇軒 王晨笛 杜 娟 羅曉紅
(1.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醫(y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 四川 成都 611137;2.成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婦產科教研室,四川 成都 611130)
近年來,婦產科學發(fā)展迅速,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更新較快,相對匱乏的教學資源無法滿足教學及學生的學習需要,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1]。我校婦產科教研室不斷進行數字化課程建設的探索和應用,將慕課、微課與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探索師生互動教學,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在本次新冠病毒疫情期間,遵循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宗旨,充分利用本教研室?guī)熧Y團隊建設的婦產科學慕課、微課資源,借助互聯網直播互動平臺,對本校臨床醫(yī)學2016 級450 余名學生開展婦產科學網絡教學,學生反映良好,教師使用方便,收到較好教學效果,得到同行的贊可與肯定。現對本教研室基于慕課的師生互動教學在婦產科學教學中的研究與應用進行分析,探討新時代、數字化、互動性的婦產科學教學方法。
一是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在教學領域應用的快速發(fā)展,催生了不斷更新的網絡教學、網絡學習新模式,婦產科學的慕課、微課教學手段是符合時代發(fā)展的“互聯網+”教學模式。二是婦產科學的迅速發(fā)展,理論知識及臨床技能不斷更新,而通常教材內容往往具有滯后性,慕課、微課克服了教材的不足,突破了課堂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及時展現與拓展前沿新知識、新技術,緊跟時代發(fā)展。
慕課、微課通常是經過精心策劃、細心準備、前期錄制或制作完成的電子教學資源,通過網絡平臺、電子通信等渠道傳遞和保存,也可下載保存,可以重復利用、反復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具有許多自身的優(yōu)勢,是開展高質量網絡教學的重要資源。正是因為我們過去的積累,此次戰(zhàn)役情“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婦產科慕課、微課資源在網絡教學派上大用場,有效提高網絡教學效果,為師生交流互動提供了基礎,為教師輔導提供了依據。
婦產科學的許多教學內容抽象難懂,如生殖系統(tǒng)解剖、生理、分娩機制、產程處理等內容,僅靠文字描述難于理解。同時,許多教學內容涉及患者隱私,臨床實例示范教學也越來越困難。而婦產科學慕課、微課重點突出,形象生動,很好地彌補了這個缺點。通過采用三維圖片、三維動畫、精制教學視頻、虛擬仿真教學等方式,動態(tài)直觀、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讓學生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取得良好教學效果[2]。
一是建設在線慕課網絡平臺,上傳教學資源(教學視頻、教學課件、參考資料等),發(fā)布教學公告、課程介紹、教學計劃、教學進程、學習要求等。
二是制作電子教學課件。選擇一些知識點制作動畫、拍攝視頻錄像,制作重點突出、簡明扼要、形象生動的微課。比如“分娩機制”一節(jié),視頻中融入了分娩機轉的動畫,讓學生在三維模擬圖中準確的看到“銜接-下降-俯屈-內旋轉-仰伸-復位-外旋轉-胎兒娩出”的整個過程,形象直觀,一看就懂,教學效果大大提高。
師生可通過空間論壇進行在線交流,也可通過留言、互動區(qū)進行交流,及時解答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之間也可相互交流學習心得或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共同探討。
每一章節(jié)后設有單元測試,所有課程結束后還設有綜合隨機測試,并配有試題分析,學生登錄后可進行在線測試、查看成績與答案分析。學生在學習的各個階段隨時進行自測,教師可以網上查看,及時了解和反饋學生學習情況。
在本次新冠病毒疫情期間,遵循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學”的宗旨,在婦產科學慕課、微課、掌上金課基礎上,借助QQ 群、騰訊會議、雨課堂等直播平臺,對本校臨床醫(yī)學2016 級450 余名學生開展網絡直播教學。采用BOPPPS 教學設計,通過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預習--進行課前測--直播平臺師生互動提問、答疑--學生分組討論--進行課堂翻轉,使學生變傳統(tǒng)教學的被動接受為主動積極學習,學生主動性、參與性明顯提高,學生的針對性的問題層出不窮,課堂氣氛活躍又不失學科的科學性、專業(yè)性,有效指導了學生的網絡遠程學習。
網絡學習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資源豐富且檢索方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主學習課程的章節(jié),能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極大程度地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3]。教師通過網絡平臺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答疑,了解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知識的拓展范圍;組織在線病案分析,培養(yǎng)學生們的臨床思維,在此過程中,教師起到指導者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學能力、組織能力、協(xié)作精神。
對比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師生互動與交流較為缺乏,并且很多學生畏懼與教師面對面交流,遇到困難不敢提問,老師提問學生又不愿意回答等現象,使課堂氣氛沉悶、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流極少[4]。
此次通過網絡平臺教學增強了師生互動。學生通過預習對老師設置的教學目標進行對比而提問,課前測試及時的給出學生成績,讓老師了解學生預習效果而答疑,直播時師生之間的互動及時有效,且學生之間的互動明顯比傳統(tǒng)課堂頻繁。這種網絡教學模式,比較適合現代大學生的需求,增強了師生間、學生間及時與靈活的交流與互動。如果在課后遇到問題,學生可通過慕課平臺發(fā)起討論,或者通過微信、QQ 等方式與老師聯系;老師會針對平臺上學生的討論、提問,以及同學間討論的內容進行評價與回復,并可設置為經典發(fā)言,從而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度;教師還可通過網絡平臺、QQ 群,對大多數學生存在的問題,發(fā)布針對性、指導性公告。
教師還可通過學生的討論和答疑板塊,了解學生的觀點,及時分析與指導,歸納總結,補充和修訂授課內容,切實做到教學相長。本教研室開通學生的春季學期婦產科學慕課平臺以來,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學生通過網絡上傳自己的學習筆記約1200 余條、新收集的與教學有關的資料約500 余條,參與教學討論約5000 余條,充分說明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變被動為主動,也有利于網絡課程的更新和完善。
通過此次婦產科網絡教學和前期慕課平臺,了解和觀察到學生對婦產科各類疾病的解剖特點與臨床表現,對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病理過程,能夠更加合理有效的將理論和臨床實例進行聯系,建立起了基本科學的臨床推理過程,起到了培養(yǎng)學生科學正確的婦產科學臨床思維能力的作用。
本教研室婦產科學慕課、微課設計與我校臨床醫(yī)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課程目標相一致,但是線上教學資源還不太充足,還不能完全滿足婦產科學全課程的線上、線下互動學習,今后還需充實線上教學資源,大力補充數字化課件,還需要做許多線下的準備、策劃、設計與制作。
網絡學習平臺想要吸引學生足夠的注意力,還需要教師更加完整地收集學生的前期資料,諸如診斷學、內外科學的知識掌握程度,學生的性格、學習習慣等,做到有的放矢,設計和收集更多吸引學生的問題、案例。既要輔助教師面授教學,同時要滿足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同時在使用時,應根據學生的整體情況進行有效整合,需要教師從任務選取,知識點和語言的組織,再到教學的整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精心的設計,才能夠較好實施,也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