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裝備制造職業(yè)技術學院,遼寧沈陽 110161)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叭恕睘樾聲r代開創(chuàng)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提供了新指向和新要求,也促進了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融合[1]。自1999 年以來,全國各高校招生數量持續(xù)增長,截至2020 年學生黨員數量已超過200 萬人。學生黨員群體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存在自我意識較強等一系列新問題和新挑戰(zhàn)。在“三全育人”背景下,結合思政教育的客觀規(guī)律,通過對高校學生黨建育人模式的實踐與創(chuàng)新,使學生黨建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同頻共振、互聯互補,有利于進一步完善學生黨建工作路徑,形成“大思政”格局,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
高校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都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內容和主要路徑,兩者辯證統(tǒng)一、相輔相成。
1.研究對象不同。高校學生黨建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和正式黨員;而高校學生思政教育具有更加廣泛的覆蓋面,主要包括學生群體及個人,包括學生黨員和普通群眾。
2.主要任務不同。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在壯大黨員隊伍的同時提升黨員質量;而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的主要任務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思想覺悟和道德修養(yǎng)。
1.從教育內容上看。二者雖所屬范疇不同,但從狹義上說,二者皆是以基本道德規(guī)范、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為主要內容的。
2.從教育方式上看。二者具有相同的教育原則,即以人為本、因材施教,重點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滿足和適應學生自身的發(fā)展需求,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從指導思想和目標上看。由于二者的主要任務具有一致性,因此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也是它們相同的行動指南。提高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復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優(yōu)秀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成為兩者共同的奮斗目標。
高校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融合是實現黨和國家對大學生殷切期望的必然要求,是黨自身建設的根本需求,是黨歷來重視做好青年大學生培養(yǎng)教育工作的具體體現,更是不斷提升和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實效的重大機遇[2]。健全完善高校人才培養(yǎng)體系,離不開兩者同向同行;鞏固促進高等教育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更離不開融合創(chuàng)新。高校黨委需要用創(chuàng)新的理念促進高校學生黨建與思政工作的深度融合,把高校打造成為黨的堅強育人陣地。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是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和主要途徑,目前還沒有完全貫穿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黨建工作存在“兩層皮”的現象。個別高校有黨建工作任務化的情況,教育過程不連貫,沒有融于日常,這就將黨建和思政教育剝離開來。
多措并舉選優(yōu)配強師資力量,是做好學生黨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在內容上雖有重疊,但具體工作還是相對獨立的。在基層院系,個別學工黨支部的支委甚至是書記仍由輔導員擔任,個別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有時忙于日常事務而忽視學生黨建工作[3]。另外,部分輔導員參加工作時間較短,尚未參加系統(tǒng)的培訓,學生黨建工作經驗不足,在學生的思想引導方面不易達到要求和預期。一些思政教師雖具備思想教育理論功底,但他們只是在課堂中與學生接觸,日常接觸機會有限,很難對學生思想狀況和心理困惑進行隨時深入的了解,常常開展思想教育工作不具有針對性,也較少參與學生黨建工作。無論是學生黨建隊伍還是思政教育隊伍,都較難全面深入學生之中,兩支隊伍的分別管理也勢必影響學生黨建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當下的學生黨建和思政教育工作,亟待創(chuàng)新形式和途徑,否則極易導致思想教育與專業(yè)教育脫節(jié),忽視在平日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要想筑牢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就要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容,把黨建的思想引領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教育教學中,不斷提高認知、提升覺悟。
學校黨委要始終強化黨建思想引領,發(fā)揮黨建理論的先進性,將黨建工作與思政工作相結合。發(fā)揮思政育人主渠道作用,將黨課開設在專業(yè)課堂上,把愛國教育、社會發(fā)展和專業(yè)知識結合起來講授。利用新媒體平臺,打造第二課堂線上空間,提升第二課堂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將更多先進思想和理論寓于第二課堂教育中,創(chuàng)新開展特色鮮明的主題教育活動。此外,必須順應時代要求,讓信息技術為基層黨建助力增效,發(fā)揮網絡和文化平臺的重要作用,積極開展宣傳教育,創(chuàng)新宣傳內容。
1.推進全員育人,建設立體化育人隊伍。班級指導教師和輔導員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負責人,但目前還未充分發(fā)揮其在學生黨建中的作用。個別指導教師只對學生課堂表現負責,而個別輔導員又忙于繁雜的日常事務,思政教育上還存在缺位。班級指導教師應明確自身責任,加強與學生黨支部的聯系,在對學生進行日常思想教育和發(fā)展黨員時,應及時參與到支部工作中去。同時注重在青年教師和優(yōu)秀學生助導中選拔政治可靠、業(yè)務過關、人品過硬的人才充實思政隊伍,充分發(fā)揮黨員作用,建立起以輔導員為主干,以班級指導教師、學生助導為分支的縱向、立體化全方位育人隊伍,充分與學生建立聯系。
2.加強黨建引領,充分發(fā)揮團學組織作用。堅持“黨建+團建”模式,依托基層黨建陣地,發(fā)揮團學組織作用。首先,抓住“關鍵少數”即學生干部群體,對于思想積極、表現突出的同學,黨組織要及時委派支部成員與其談心談話,主動將先進分子吸納到黨組織中來。其次,在培養(yǎng)過程中要指派專門的教師黨員對這些先進組織(如學生會、社團、宿舍自管會等學生組織)建設進行指導和積極引導。最后,依托學生工作部及團委,積極組織新生班委和各級學生干部,參加學生骨干訓練營,著力打造一支創(chuàng)新意識強、政治理論水平高、工作能力突出的學生骨干隊伍。
3.運用黨建思維,打造優(yōu)秀專職黨務管理隊伍。按照要求的比例配備專職組織員,專門負責學生黨建工作。在工作中,以黨建思維指導各基層黨組織建設,依托學校業(yè)余黨校參與學生的思政教育,引導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發(fā)揮作用,打造一支強有力的戰(zhàn)斗隊伍。
1.將提升黨員綜合素質和社會實踐服務相結合。在校內,學生黨支部可以通過學生自我管理組織、社團活動、勤工儉學組織、志愿活動等以班級為單位服務師生,充分發(fā)揮黨員的先鋒作用。在社會中,學生黨支部也可運用專業(yè)知識或技能,通過校企合作、進社區(qū)等形式開展活動,服務社會,提升黨員服務群眾的意識,在社會實踐服務的同時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2.將提升黨務工作者綜合素質和建立完善激勵機制相結合。高校黨務工作主要由輔導員、專職組織員、思政教師、班級指導教師等組成,他們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及黨性修養(yǎng)較高,能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領作用。建立完善激勵機制,會進一步激發(fā)隊伍的活力和生機,有利于保障黨務工作隊伍的穩(wěn)定性。
3.將黨建工作與思政育人工作內容相融合。將二者共同研究謀劃、協(xié)同推進、考核問效,推動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各盡其職、各負其責。全面提升思政育人工作在黨建考核體系中的權重,堅持黨建引領,凝聚育人合力,將思政教師肩負鑄魂育人的擔當和使命內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