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媛
其他適用話題 科學是一柄雙刃劍;做自己喜歡的事;信仰;儉樸;淡泊名利
人物時事速遞
寒春(Joan Hinton),原名瓊·辛頓,1921年出生于美國芝加哥,是小說《牛虻》作者伏尼契的孫女。她曾是核物理專家,與楊振寧是同學;她是中國“綠卡”第一人,曾參與美國最早的原子彈研究與制造,在人類首次遭遇核武器襲擊后,她便放棄了物理,“希望那是最后一次使用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之后與丈夫長居中國,畢生致力于推進中國的養(yǎng)牛機械化和牛種改良,被譽為“中國人民的好朋友”。2010年6月8日,寒春病逝于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享年89歲。關于未來,她生前最大的心愿依舊是“解放全人類,實現(xiàn)共產主義”。
人物素描1 知識不應該用于戰(zhàn)爭
1944年,大學畢業(yè)的寒春加入美國“曼哈頓計劃”原子彈研制;次年7月,她興奮地目睹了自己參與研制的世界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然而,三個星期以后,美國向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導致二十余萬平民喪生。寒春感到自己“被欺騙了”,而讓她感到羞愧的是,自己的博士獎學金正是來自美國軍方。她非常痛苦:科學到底為誰服務?如果繼續(xù)研究核物理,就意味著繼續(xù)為美國研制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服務。“我必須離開”,1948年2月,寒春決定放棄核物理專業(yè),前往中國。1949年后,曾有人邀請她去教授物理,但她拒絕了,執(zhí)意留在陜西養(yǎng)牛。在寒春看來,這是一舉兩得——她既找到了用武之地,所學的知識也不會被用于戰(zhàn)爭。
人物素描2 做自己喜歡、人民需要的事
1948年3月,寒春如愿來到中國;1949年,她輾轉抵達延安,開始從事農牧業(yè)技術工作——奶牛飼養(yǎng)和農具革新等。同年4月,寒春與同樣來自美國的陽早(Sid Engst)舉行婚禮,在陜北的農場過起了種地、養(yǎng)牛的生活。她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物理才能,制作并利用風車設計了擠奶設備,還改造了裝卸車的門、自動化的水車,研制彈性無毒橡膠……因地制宜改進了很多當?shù)氐霓r機具。“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同時也是人民需要的東西,一技之能能夠幫助一個貧窮落后的國家發(fā)展起來”,寒春十分開心。
1955年,寒春夫婦帶著1000頭奶牛,落戶西安草灘農場,從事奶牛品質改良及農機具革新工作,研發(fā)改進的奶牛青飼料鍘草機,累計銷售近100萬臺,至今仍是草灘農場乳品機械廠的主導產品之一。他們主持的《奶牛成套設備研究、牛場設計與中間試驗》項目被機械電子工業(yè)部授予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此項成果在各地推廣近1000臺(套);負責研發(fā)的牛奶冷凍奶罐項目投入生產后,產品占領了中國市場同類產品70%以上的份額。
許多和寒春合作過的人都說,她把研制原子彈的科學功底和精神用到了培養(yǎng)牛上。陽早笑稱她像一臺“推土機”,無論科研遇到什么困難,不達目的絕不罷休。
【考場仿真試題】請結合以上材料,以“造福人類”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范文片段示例】當看到自己參與研制的科學成果導致二十余萬平民喪生時,寒春毅然放棄研究核物理,來到中國從事人民需要的事業(yè)——養(yǎng)牛。在她看來,科學技術應當用來造福人類,為此,她發(fā)揮自己的物理才能,因地制宜改進農機具,研發(fā)乳品機械……如果每個人都能像寒春那樣將自己所學用于造福人類,那么,這個世界一定會充滿和平、幸福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