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智勇
(湖南省永興縣中醫(yī)醫(yī)院中醫(yī)內(nèi)科門診,湖南 永興 423300)
本研究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經(jīng)病變(DCAN)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128例,均為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患者。男96例,女32例;年齡30~70歲,平均(58.3±7.0)歲;糖尿病病程3~10年,平均(6.6±1.5)年;隨機分為兩組各6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診斷標準,按《糖尿病中醫(yī)防治指南》辨證為心脾兩虛型、心血瘀阻型、痰濕痹阻型。
兩組均行常規(guī)飲食,血糖控制,調(diào)脂等。予谷維素片(廣東恒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0613)20mg,1日3次;依帕司他片(山東達因海洋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50893)50mg/d,分3次服用。
實驗組加中藥治療。①心脾兩虛型用歸脾湯加減。黨參、白術、龍眼肉、黃芪、酸棗仁、茯神各15g,當歸12g,遠志10g,五味子10g,木香8g。②心血瘀阻型用血府逐瘀湯加減。當歸、生地黃、牛膝各12g,丹參30g,桃仁、紅花、枳殼、柴胡、郁金各10g,桔梗6g,赤芍15g。③痰濕痹阻型用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半夏、薤白、枳殼、枳實各10g,茯苓、酸棗仁各12g,膽南星、丹參、甘草各6g,川芎5g。水煎,每日1劑,分早晚服用。
兩組均治療2個月。
檢測血糖及心臟自主神經(jīng)功能試驗水平。涉及呼吸差(深呼吸時平均分鐘心率差),心搏間期比值(立臥位15次與30次心搏間期比值,即30/15比值),臥位心率(靜息時心動過速)。
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顯效:癥狀消失,癥狀積分減少超過70%。有效:癥狀改善,癥狀積分減少50%~70%。無效:達不到“有效”標準。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兩組血糖及自主神經(jīng)病變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血糖及自主神經(jīng)病變比較 (±s)
表2 兩組血糖及自主神經(jīng)病變比較 (±s)
組別 例 空腹血糖(mmol-L)呼吸差(次/min)心搏間期比值臥位心率(次/min)實驗組 64 6.5±1.5 10.3±1.9 1.00±0.03 85.9±3.1對照組 64 8.9±1.4 13.1±1.4 0.90±0.04 91.3±3.6 χ2 4.14 3.05 3.11 4.79 P<0.05 <0.05 <0.05 <0.05
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經(jīng)病變(DCAN)屬于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可導致體位性低血壓、心動過速等,增加了猝死、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發(fā)生風險[1]。
DCAN屬中醫(yī)“心悸”、“怔忡”范疇。病機為臟腑功能失調(diào),氣血陰陽虧虛、淤血內(nèi)阻、心失所養(yǎng)。心脾兩虛型癥見消渴日久,遂氣陰耗傷,心脾受損,致氣血不足,心氣與心血皆虛,神不守舍,故神不安而志不寧。歸脾湯加減可益氣安神,補血養(yǎng)心。方中四君子湯強脾健胃、補氣活血,當歸、黃芪生血補氣,遠志、酸棗仁、五味子養(yǎng)心安神,木香醒脾理氣。痰濕痹阻型為消渴日久,脾虛痰濕阻脈,陰損及陽。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可除濕化痰、散痹寬胸,加膽南星化痰,川芎、丹參活血行氣,枳殼、枳實理氣寬中,酸棗仁安神靜心,甘草和中緩急。心血瘀阻型為久病至瘀,血脈受阻、血運不暢所致。血府逐瘀湯加減可通絡去痛、活血化瘀。方中紅花、桃仁、當歸、丹參、赤芍祛瘀血、通血脈,柴胡升達清氣、疏肝解郁,桔梗、枳殼行氣開胸,郁金行氣解郁。中西醫(yī)結合治療DCAN有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