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潔
(西寧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青海 西寧)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醫(yī)學條件的進步,在疾病越加高發(fā)的同時臨床治療手段也在不斷進步,比如靜脈留置針現(xiàn)就已廣泛運用于臨床,它的存在,既解決了患者反復穿刺帶來的痛苦,又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可以隨時打開通道及時用藥,提高搶救的成功率。由于無痛胃鏡較普通胃鏡降低了患者對胃管的敏感性,使患者全身放松,有利于內鏡醫(yī)師準確有效的觀察病情[1]。同時無痛胃鏡是通過注射麻醉藥物對患者給予鎮(zhèn)靜,因而在臨床上,靜脈給藥的正確途徑則顯得尤為重要。面對以往臨床治療中出現(xiàn)的反復刺穿、藥液外滲等問題,靜脈留置針給予了完美答復,我院從2014年12月以來,對206例住院患者采用了靜脈留置針靜脈推注麻醉藥物,取得了滿意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回顧分析曾于2014~2016年選擇我院就診的206例住院患者在無痛胃鏡檢查中使用靜脈留置針的觀察與護理樣本,其中男性120例,女性86例,年齡在17~86歲,平均(35.47±1.62)歲,所有入選患者均神志清醒,進行無痛胃鏡檢查前,病房責任護士給予靜脈留置針和封管工作,患者前往胃鏡室,由麻醉醫(yī)師采用20 mL注射器靜脈緩慢注射丙泊酚、瑞芬太尼等麻醉藥品,推注液體時患者穿刺肢體平放,以免肢體活動影響藥物順利推注。
選擇我院進行無痛胃鏡檢查的206例住院患者,在進行無痛胃鏡檢查時對206例患者采用靜脈留置針的方式進行靜脈給藥,詳細步驟如下。
(1)穿刺部位及留置針型號的選擇。留置針穿刺時盡量避開關節(jié)部位,選擇彈性好,粗而直,無靜脈竇的靜脈進行穿刺,且最好從遠端的上肢靜脈開始,避免受傷及感染的靜脈。
(2)因為在進行無痛胃鏡檢查時,患者采用左側臥位,因此為避免檢查過程中,麻醉醫(yī)師與胃鏡醫(yī)師相互操作干擾,留置針普遍置于患者右側肢體,距穿刺部位上方10 cm系止血帶,隨后對患者穿刺部位進行消毒,松動針芯,使針尖斜面向上,左手緊按患者穿刺部位繃緊皮膚顯露血管,右手持留置針,針頭與患者穿刺部位皮膚呈15°~30°角平穩(wěn)刺入皮下靜脈血管內,回血后將角度壓低至5°~10°平行順靜脈進針0.2 cm,隨后右手食指固定持針翼,右手拇指頂出安全保護組件根部,直接送管同時右手中指后撤針芯至針尖保護套中,外套管完全送入血管內,檢查針刺部位周圍無滲漏后拔出針芯,用透明貼膜固定于穿刺部位,記錄穿刺時間及穿刺人姓名。
(3)運用正確。無痛胃鏡開始檢查前,由麻醉醫(yī)師從穿刺好的靜脈留置針給予麻醉藥物,使患者達到麻醉狀態(tài),胃鏡醫(yī)師操作過程中如果需要進行取活檢檢查,可選擇經靜脈留置針再次給予適量麻醉藥物,直至安全結束。無痛胃鏡檢查后,用0.9%的生理鹽水10 mL靜脈給予脈壓式沖管后正壓封管。
(4)住院患者回到病房后,大部分患者均需要進行輸液治療,病房責任護士就可以再次利用靜脈留置針,給患者給予靜脈輸液,取下肝素帽、給予0.9%的生理鹽水10 mL進行靜脈沖管后,連接輸液裝置,206例患者中,除有4人再次使用靜脈留置針后有漏液現(xiàn)象外,其余患者均順利經靜脈留置針進行輸液,避免了患者再次穿刺所帶來的痛苦[2]。
本組206例患者,其中有52例患者在靜脈給予麻醉藥品后出現(xiàn)興奮煩躁狀態(tài),肢體出現(xiàn)躁動,使用靜脈留置針給藥,由于靜脈留置針外套管柔軟,所以無漏液跑針現(xiàn)象,18例患者在進行無痛胃鏡檢查過程中出現(xiàn)血氧飽和度下降,口唇青紫,心率下降,呼吸抑制等緊急狀況,立即給予停止檢查,開放氣道,靜脈留置針給予搶救治療后,18例患者均轉危為安。同時在檢查過后對206例患者發(fā)放本院特制的調查表,對206例患者愿意使用靜脈留置針的一項進行了調查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詳情見表1所示。
表1 206例患者愿意使用靜脈留置針的原因(可重復)
在普通胃鏡基礎上,在安靜環(huán)境中通過靜脈血管對患者給予一定劑量的短效麻醉劑,使患者進入睡眠、鎮(zhèn)靜狀態(tài),降低患者注意力和焦慮情緒,在患者不知情的情況中完成的胃鏡檢查被稱為無痛胃鏡[3-4]。因為在進行檢查過程中患者感覺不到絲毫的痛苦,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因為痛苦而產生生理反應所引起的機械損傷,無痛胃鏡檢查特別適合心理膽怯、緊張、焦慮的患者[5]。無痛胃鏡具有檢查之后患者感覺效果良好、身體恢復時間短、并發(fā)癥少等多方面的優(yōu)點,從而在臨床醫(yī)學上被絕大多數(shù)患者所接受,且在現(xiàn)今臨床醫(yī)學上,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無痛胃鏡在檢查準確率、提高患者依從性等方面都要優(yōu)于普通胃鏡檢查。
但是在進行無痛胃鏡檢查過程中還是會因為患者在藥物耐受能力、年齡、生活習慣、性別、個體差異等方面的區(qū)別而發(fā)生一些特殊事件[6],因此,如果在此時對患者繼續(xù)進行靜脈輸液那么一定會因為藥物滲透壓、酸堿性、濃度與血管外滲性損傷之間的關系發(fā)生藥物外滲的情況。此外脂肪乳劑、長春堿類、阿霉素等藥物都是引發(fā)靜脈輸液外滲性損傷的常用藥物,在麻醉醫(yī)師使用的麻醉藥物中有些屬于高外滲藥物且在對患者進行靜脈推注時,還會產生明顯的疼痛感[7],因此為了杜絕發(fā)生高滲藥物外滲的情況,同時也為了保證胃痛胃鏡的順利進行,對住院患者使用靜脈留置針進行靜脈輸液,有著許多方面的優(yōu)勢,比如可保護患者血管、減少發(fā)生感染幾率、保證在進行搶救時能夠及時對患者輸液等。
另外,在使用靜脈留置針進行輸液之后,一定要及時規(guī)范地對留置針進行封管,如利用留置針進行下次輸液之前應先用注射器回抽血液隨后給予0.9%的生理鹽水10 mL進行靜脈沖管,再連接輸液裝置。而在輸液完成后,對靜脈留置針管進行封管時也需要先用0.9%NaCl溶液4.5 mL對針管進行沖洗,隨后再用肝素液5 mL進行封管[8]。
綜上所述,在無痛胃鏡檢查中,患者由于煩躁等情況會發(fā)生普通鋼針跑針漏液等情況,給治療與搶救帶來了安全隱患,而靜脈留置針具有保護血管,柔韌性好、對血管刺激小等優(yōu)點,并且很少發(fā)生導管打折與導管尖端破損,能夠減少反復穿刺造成的血管損傷,并且減輕胃鏡室和病房護理人員工作的負擔,避免了患者反復穿刺的麻煩和痛苦,在無痛胃鏡檢查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