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波
(長春市兒童醫(yī)院,吉林 長春)
兒童的自我調(diào)節(jié)和自我約束能力較低,尤其是學齡前兒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的身體健康以及學習成績較為重視,卻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和人格素質(zhì)[1-2]。學齡前兒童的心理是否健康,將影響著他們的情緒性格以及個性發(fā)展方向。若未對兒童進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將極有可能促使其將來成為一名心理不完整、人格有缺失的成年人,對其生活、學習、工作、社交都將造成極大的影響。由于兒童年齡小,不可能認識到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來強化兒童的自我意識,進而促使其產(chǎn)生健康的行為,形成良好的習慣。
選取我市城區(qū)、郊區(qū)幼兒園共計10所,從中隨機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讀的兒童190名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兩組,95名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兒童納為教育組,95例未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兒童納為對照組。教育組:男49名,女46名,年齡3~5歲,平均(3.63±0.52)歲。對照組:男47名,女48名,年齡4~6歲,平均(4.99±0.65)歲。對比兩組兒童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一步進行對比。
對心理組兒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結(jié)合兒童的不同心理特征以及年齡特點,編制相應(yīng)教材,內(nèi)容包括個人衛(wèi)生、環(huán)境衛(wèi)生、飲食衛(wèi)生、煙酒等危害以及睡眠、活動和安全。要求家長預先閱讀該教材,以便后期進行家庭合作教育[3-4]。每周進行2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持續(xù)5個月,活動形式應(yīng)當豐富,結(jié)合故事、視頻、游戲以及兒歌等進行,使用多種教具,比如圖片、實物等,強調(diào)家長在家中和孩子一起復習,加強記憶。此外,在理論基礎(chǔ)上,進行行為教育,通過對兒童行為的檢查、合理約束、督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照組兒童僅進行簡單心理健康教育,且每月1次,教育方式為簡單解說注意事項。
幼兒健康知識、行為得分:根據(jù)實際教學內(nèi)容,自行編制調(diào)查表,由調(diào)查員對兩組兒童進行提問,根據(jù)兒童回答評分;兒童行為調(diào)查表由其家長填寫,得分越高,幼兒健康知識、行為掌握情況越好。
營養(yǎng)維生素C情況:檢測兒童維生素C4 h負荷尿,計算其VC增加量[5],增量大表明其情況更佳。
結(jié)果顯示,教育組兒童的健康知識和健康行為得分,均明顯提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兒童在健康知識和健康行為得分方面為得到明顯提高。對比教育后兩組兒童在此兩方面的得分,教育組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健康知識:t=90.733,P=0.000;t=82.623,P=0.000),見表 1。
表1 兩組兒童的健康知識、行為得分對比(±s, 分)
表1 兩組兒童的健康知識、行為得分對比(±s, 分)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健康知識 健康行為教育組 95 教育前 21.68±3.15 16.32±4.66教育后 198.75±18.86 185.62±17.74 t 90.259 89.965 P 0.000 0.000對照組 95 教育前 19.53±3.41 17.85±5.21教育后 20.15±3.52 19.87±7.65 t 11.177 2.569 P 0.000 0.011
結(jié)果顯示,教育組兒童在教育前的平均VC增加量 為(24.38±6.25)mg,教 育 后 的 平 均 VC增 加 量 為(41.54±15.57)mg,對照組兒童在教育前的平均VC增加量為(25.33±6.75)mg,教育后 的 平均 VC增加量為(27.58±6.88)mg。教育組兒童的營養(yǎng)VC得到明顯提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9.969,P=0.001),對照組兒童的營養(yǎng)VC有一定提高,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2.2755,P=0.024)。教育后,教育組兒童的平均VC增加量明顯高于對照組(t=7.993,P=0.001)。
結(jié)果顯示,在身高和體重方面,兩組兒童均為明顯差異,教育組兒童血紅蛋白指標參數(shù)明顯高于對照組,且齲齒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兒童體檢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兒童體檢指標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 體重(kg) 身高(cm) 血紅蛋白(g/L) 齲齒(個)教育組 95 16.25±7.56 72.83±20.64 135.72±10.67 0.26±0.07對照組 95 15.58±8.02 69.88±19.55 122.63±8.55 0.75±0.22 t 0.593 1.011 9.331 20.687 P 0.554 0.313 0.000 0.000
學齡前時期是兒童身體發(fā)育較為迅速的時期,同時也是兒童心理形成的最關(guān)鍵時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不論是幼兒工作者還是幼兒家長,都應(yīng)當依據(jù)孩子的心理發(fā)展特征及其規(guī)律,采取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用科學的方法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成長。
本次研究中,進行系統(tǒng)、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兒童,相比進行簡單且頻率較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兒童而言,在健康知識和健康行為方面的情況更佳,且身體素質(zhì)更好。這是因為通過對兒童實施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后,兒童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得到提高,能夠意識到不健康的行為帶來的危害,且能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盡量不做出不健康行為,從而形成良好習慣[6-8]。兒童家長通過陪同孩子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后,家長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的重視度得到提高,在家庭生活中便會注重孩子的各種行為,發(fā)現(xiàn)不良情況能及時進行糾正,保證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步性。在綜合影響下,促使兒童身體素質(zhì)不斷提高。
綜上所述,對學齡前兒童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幫助兒童增長健康知識,促使兒童形成良好的健康行為習慣,進而對兒童患疾病有一定控制作用,促進兒童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