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桂蘭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爾塔拉蒙古族自治州人民醫(yī)院 C T室,新疆 博州)
所謂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是指因為心臟的血液灌注量明顯下降從而使得心臟處于氧氣供給不足的狀態(tài),直接導致心肌能量代謝進入異常,心臟難以正常運行本身機能的一種病理狀態(tài)[1]。心臟幾乎大部分活動所需要的能量都是來自于有氧代謝,有學者認為就算是保持在安靜狀態(tài)之下,心肌血氧的攝取率也達到了70%。當前對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診斷金標準為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CAG),通過該檢查能夠對冠狀動脈狹窄的情況還有病變準確判斷[2],為醫(yī)生掌握病情、制定治療方案、調整預后措施等提供有效依據,但其也存在經濟負擔嚴重、創(chuàng)傷性強及引發(fā)并發(fā)癥的缺點,患者接受程度不高,有鑒于此本院積極探尋對于冠心病心肌缺血高效、安全、經濟的診斷手段,經臨床實踐及相關文獻[3-5]研究后采取冠狀動脈CT血管成像(Coronary Angiography)、心肌血流儲備分數(Myocardial Blood Flow Reserve Fraction)聯(lián)合方案進行檢查診斷,效果突出,報道如下。
分析對象來自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80例,其中男性有43例,女性有37例;年齡在51~69歲,平均(56.81±2.64)歲。納入標準如下:①確認為冠心病高危風險群體;②并無存在持續(xù)性的房顫、傳導阻滯、心力衰竭、心肌病、預激綜合征;③到院就診原因均為胸悶不適、胸痛。排除標準如下:對本研究所展開檢查手段不能耐受;②直徑2.5 mm或者存在閉塞/鈣化/迂曲等情況導致壓力導絲血管難以通過;③由于諸如疾病或者其他因素的影響導致難以應用冠狀動脈CT造影檢查;④對對比劑存在過敏反應;⑤心腎功能存在嚴重障礙。本次研究展開前由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后批準,患者對于本次研究內容表示知情并愿意配合。
為患者應用CAG檢測的徑路選擇Judkins法經股動脈方式,檢查過程中要通過多個角度投照,一般不得低于4個體位。對于右冠狀動脈、左冠狀動脈前降支、大分支以及回旋支等應用直徑法進行評估測量,任何一支狹窄程度超過50%,可判定為陽性,反之則判定為陰性。
所用儀器為飛利浦斯64排螺旋CT BRALLIIANCE掃描儀,心電門控完成螺旋掃描,掃描參數具體設置如下:螺距為0.5,管電壓為120 kV,管電流和曝光時間乘積控制在800~900 mAs,層厚設置為 0.625 mm,機架轉速為 0.5 r/s,視野規(guī)格為(25×25)cm?;颊呤軝z過程中保持仰臥體位,多排螺旋CT掃描儀從頭部開始,逐漸轉向足部掃描,通過靜脈注入方式應用非離子型對比劑,完成掃描之后讓專業(yè)操作人員完成后期電腦三維重建的工作。經過后期處理之后的冠狀動脈CT圖像由本科室資深醫(yī)生(閱片經驗5年以上)以目測直徑法判定冠狀動脈CT圖像所提供信息的狹窄狀況。
為患者應用CAG檢測過程中需要使用壓力導絲完成對于各個預判為臨界病變位置的FFR檢測,在進行檢測之前于患者的冠狀動脈口位置做好壓力導絲的壓力檢測,將檢測所得數據和通過指引導管檢測所得到的壓力做校正處理。通過諸如肘正中靜脈等表淺大靜脈以140 g/kg/min使用高速高流量微量將三磷酸腺苷二鈉注射液為患者輸注,該注射液能夠最大程度地誘導動脈擴張度血流水平。一旦估計冠狀動脈達到了最大程度擴張還有最大血流量進入了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時,通過壓力導絲上面的壓力感受器完成狹窄遠端壓力FFR監(jiān)測計算。對于FFR的判斷標準具體參考如下:計算所得在0.8以下,提示為心肌缺血陽性,如果計算所得超過0.8則提示為心肌缺血陰性[6]。
以四個表方法對診斷真實性應用靈敏度和特異度進行判斷評價,其中靈敏度(Sensitivity)為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特異度(Specificity)為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100%[7]。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程序20.0(Statistic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Solutions 20.0, SPSS 20.0)處理此次研究數據,計數資料由卡方檢測,輸出顯示為率(%);計量資料使用t檢測以及(±s)的形式描述,P<0.05說明計數/計量數據間差異大,有統(tǒng)計學意義。
CCTA針對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靈敏度93.65%,特異度為94.12%,可見表1。
表1 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CCTA診斷情況(n, %)
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單獨應用FFR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分別為87.30%、76.47%,詳情請見下表2。
表2 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FFR診斷情況(n, %)
聯(lián)合檢查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分別為98.41%、94.12%,詳情見表3。
表3 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CCTA聯(lián)合FFR診斷情況(n, %)
冠心病近年來發(fā)病率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是中老年人群體當中的常見疾病,該病發(fā)病前期并無典型心肌缺血癥狀,容易發(fā)生誤診、漏診,隨著病情惡化發(fā)展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的情況下可引發(fā)諸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嚴重并發(fā)癥,甚至有心臟性猝死風險,因此對該病準確診斷有重要價值[8]。
在生理條件并無異常的情況下機體當中血液供需保持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中,這是心肌能夠正常工作的重要前提。如心肌的血液供需平衡被打破,則可直接刺激出現心肌缺血,不利于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舒適體驗。導致出現心肌缺血的原因有多種,諸如主動脈供血障礙、血壓下降、心瓣膜病、冠狀動脈阻塞、冠心病以及血黏度異常等,各種誘發(fā)原因中冠心病最為常見,也是直接誘因。心肌缺血在中老年群體中屬于常見疾病,在老齡化深入的背景下,其發(fā)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
在本次研究當中,對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應用冠狀動脈CT血管成像聯(lián)合心肌血流儲備分數方案進行診斷,在數據當中提示了聯(lián)合檢查手段無論是特異度或者靈敏度,相對于單純一種診斷均有顯著提升,雖然依然有漏診的風險,但相對于GAC檢查,其具備無創(chuàng)、可重復操作、患者接受程度高的優(yōu)勢。CCTA能夠直接檢查冠狀動脈血管,可以對血管當中存在病變的具體位置還有血管狹窄程度進行評估,幫助醫(yī)生掌握血管斑塊的性質,以多個角度和層面采集相關信息,三維重建后還能夠清晰地顯示和周圍組織的病理關系,費用偏低。FFR則是在血管狹窄的情況下使用壓力導絲對相關區(qū)域最大血流進行檢測,一旦血管存在堵塞則血流會出現變化,對該血流量檢測能夠間接掌握血管受損狹窄情況。
綜上所述,為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應用冠狀動脈CT血管成像與心肌血流儲備分數聯(lián)合診斷能夠有效提高疾病檢出的準確性,但依然需要保持足夠的謹慎,結合相關癥狀體征,為患者健康、生命提供保障。